下图反映了16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对古希腊民主制度研究的人数变化曲线。你认为第二至第五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因素是:
A.专制与民主思想的蜕变 | B.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 |
C.思想领域的剧烈变化 | D.不同文艺流派的产生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 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
C.使理性与思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 |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
马丁•路德认为任何一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实际上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摧毁了罗马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
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材料所体现出的核心思想是
A.教徒要想得到救赎,必须依靠教会 | B.教徒必须有虔诚的信仰,等待上帝的拯救 |
C.不论是否得到拯救,都必须虔诚信教 | D.信徒得救全凭信仰,可以不依靠教会 |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类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近代史上,宗教为促进世界整体化起过哪些作用?
(2)16世纪初,欧洲天主教会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
(3)《圣经》宣扬神创论,认为各物种和天地都是上帝创造的,而且物种一经造成就不再变化。神创论在19世纪受到什么理论的冲击?这一新理论还有何影响?
(4)1951年,美国驻缅甸大使大卫·基观察到:缅甸85%人口是虔诚的佛教徒,因此,对缅甸佛教事业进行援助不仅会赢得缅甸人的好感,取得“多于军事或经济援助几倍以上的成效”。美国国务院批准了“通过缅甸的佛教计划来加强反共活动”的建议,并拨出款项予以支持。简要分析美国这一措施出台的背景。
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来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
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④拜伦的《唐璜》
A. | ①②③ | B. | ①②④ | C. | ①③④ | D. | ②③④ |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提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突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尊崇上帝的伟大 | B.摆脱宗教的束缚 |
C.宣扬民主的思想 | D.反对教会的权威 |
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说:“在以苦修来世、禁欲主义、宗教虔诚为一方,以身体力行资本主义的获取为另一方的所谓冲突中,最终将表明,双方实际上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作者最终将表明的是
A.宗教改革从内在心灵角度传播了人文精神 |
B.新教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扩展 |
C.传教活动与殖民扩张活动相辅相成 |
D.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的社会因素 |
法国一处大教堂保留了大量15世纪农民的遗嘱,遗嘱的内容表明农民捐献给教会的财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A.社会生产力日趋凋敝 | B.天主教会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
C.农民的收入日趋减少 | D.基督教新教的影响力日渐增大 |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
A.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 B.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 D.提出了“因信称义”的思想 |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隶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隶制”是指
A.人皆僧侣 | B.因行称义 | C.人皆上帝 | D.理性至上 |
加尔文曾说:“有两种力量管理着人,其一主管他的灵魂和永生,其二主管他的肉体和人生。同样世上有两种权力机构:国家与教会。二者不应混同……因为是上帝自己把二者分开的。”为此,加尔文主张
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 B.没收教会的财产 |
C.反对基督教的权威 | D.确定公民的等级 |
下列言论,按照其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②“如果善不是由于本性就是善的,岂不是由于教育而成为善的吗?”
③“灵魂单凭信仰,无需‘事功’,就可由上帝的约许获得释罪”
④“屈服于奴役之外,我们再也没有别的退路!……镣铐的叮当声已经响彻波士顿的郊原”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①④ | C.②①③④ | D.④①③② |
“教士是眼睛,给人指明道路;贵族是手臂,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王;平民是人体的下肢,支撑着政治机体的上层部分。”中世纪最盛行此观念的地区是
A.英格兰 | B.法兰西 | C.俄罗斯 | D.阿拉伯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
材料二: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公共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新订立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
材料四:1762年《社会契约论》发表: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颁布: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颁布:1792年法国大革命达到高潮,巴黎一度血流成河;150年后,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240多年后,我们仍要回望这根人类文明征途中的标杆。
(1)指出材料一的作者,谈谈你对他这一主张意义的认识。结合社会背景说说与同时代的孔子相比,两者在关注问题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西欧的宗教改革在弘扬人文主义精神方面与文艺复兴相比,有哪些发展与进步。
(3)依据材料三概括卢梭的政治主张,结合材料四,评价其政治主张的实践效果。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