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 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
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系 |
B.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 |
C.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
D.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
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不包括
A.摧毁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 B.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D.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的发展18世纪的欧洲又出现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
马丁·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原则,其意义在于 ( )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宗教原则 |
C.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
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是( )
A.宗教在当时的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B.宗教和神学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 |
C.天主教会反对殖民扩张,维护了资产阶级的人性主张 |
D.宗教有很大的迷惑性,人民易于接受 |
下列对欧洲宗教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是在否定马丁·路德的基础上进行的 |
B.宗教改革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
C.加尔文的学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
D.欧洲宗教改革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勇于挑战教皇权威 |
“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是下列哪一人物的观点( )
A.利奥十世 | B.马丁·路德 | C.加尔文 | D.圣徒保罗 |
下列说法体现基督教人文主义精神的是( )
①因行称义学说 ②因信称义学说 ③先定论 ④允许神职人员结婚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演说,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对礼和神职人员 |
B.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要注意礼仪、善功 |
C.人不仅要有信仰,更要有正义感,所以做好事积德是最重要的 |
D.人的一生都由上帝决定,只要信仰上帝,多施舍,多交赎金,就可以获得幸福 |
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世俗王权斗争白热化 |
C.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 D.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