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 )
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的确立 |
B.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进化论的提出 |
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的提出 |
D.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 |
1688年英国议会政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新的信用工具——国债的发明。这种公共借贷能够有力地满足紧急需要,其关键是议会负责偿还债务。材料表明( )
A.英国国王行政权已经被议会剥夺 |
B.财政改革推动了共和制的建立 |
C.国债之争是“光荣革命”的导火线 |
D.制度创新推动国家权力的转移 |
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统治时期,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这段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起来 |
B.君主专制权力得以复辟 |
C.政党政治发展遇到新契机 |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
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A.政权发生更替 | B.社会形态转变 |
C.国力对比变化 | D.文化途径迥异 |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
A.君主立宪制和民主社会的构建 |
B.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之间的斗争 |
C.民主代议制和共和政体的建立 |
D.“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最确切的是( )
|
材料 |
结论 |
A |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 |
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平等的权力 |
B |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
C |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 |
光荣革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
D |
英国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下院)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 |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共和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 |
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 )
A.英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
B.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
C.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
D.议会中的议员就是本阶级利益的代表 |
下表记载了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一些大事,它反映了英国
时间 |
结果 |
1832年以前 |
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
1832年 |
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
1867年 |
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 |
1918年 |
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 |
1928年 |
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得选举权(除精神病人、国王、正在服刑的犯人) |
据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编制
A.贵族阶层扩大了权力 B.民主进程呈现渐进性
C.选举权实现了人人平等 D.国王“统而不治”局面形成
(26分)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二 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材料三 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实现政治妥协的?试以州权规定为例,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8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12分)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 |
英国主題为“你是否赞成保留英王”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0%民众赞成保留国王。英国的国庆节就是英王的生日,英王生日不一样,国庆节也就不一样。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国人重视历史传统 | B.英国国王是国家的象征 |
C.政治传统影响社会生活 | D.英王大权在握地位重要 |
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任期1784—1801,1803—1806)。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最能说明( )
A.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
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发展 |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
2009年6月4日英国反对党领袖卡梅伦说:“为了这个国家,布朗(英国首相)必须行使他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这里所说的英国首相“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是指( )
A.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
B.重新提名进行组阁 |
C.扩大议会的权力 |
D.超越女王成为国家的象征 |
杨宁一认为,在开创现代民主的实践中,各国特点迥异:“重自由而轻平等”、“突出平等的价值而对自由的保护不足”、“较好地处理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使之相对均衡”。与此相对应的事件应该是:
A.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
B.英国革命 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
C.中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
D.英国革命 法国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都在不断的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丽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材料二: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
——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三: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四: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4)材料四中,孙中山是怎样反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失败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