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从议会的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织行政班底,为国王提供咨询。这一举措
A.标志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 B.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 |
C.表明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 D.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席位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 )
A.推动了历史发展进程 |
B.揭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 |
C.限制了王权,国王不能滥用权力 |
D.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
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
对于17世纪英国新的政治体制的确立,马克思指出: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由封建社会的人治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法治 |
B.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广泛的影响 |
C.建立在宪法原则上新型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取代了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专制君主制 |
D.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
鸦片战争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记载:“……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厘满(议会)衙门公议乃行。且城邑居民,各选忠义之士一二赴京会议。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材料中反映的是( )
A.雅典城邦制 | B.封建君主制 |
C.君主立宪制 | D.民主共和制 |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 | B.君主制和共和制 |
C.立宪制和共和制 | D.立宪制和议会制 |
1746年,(英王)乔治二世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决了内阁的建议,于是,内阁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乔治二世面临政治危机,只好请内阁复职。这说明的问题有
①内阁掌握英国的实权 ②内阁成员实行集体负责制
③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 ④开创了内阁集体辞职的先例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双手就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 )
A.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
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
D.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 |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上述条文理解正确的是
A.国王与议会商讨国家大事成为一种制度 |
B.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明确限制 |
C.标志着国王统而不治 |
D.国王可以制定法律 |
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产 | 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 | D.君主制度的衰亡 |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 B.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
2010年5月11日晚,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宣布组成联合政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任首相,他上台执政的经历次序应该是( )
①觐见女王,获得授权
②党内竞选
③领导保守党参加议会下院选举,获得多数议席
④正式出任首相
A.②①④③ | B.②③①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① |
历史学家在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
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 |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 |
沃(尔)波尔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在于
A.推动了责任内阁制度的发展 |
B.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
C.促使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
D.1832年领导议会改革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