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高中历史

1912年1月3日的上海《申报》登载《大总统莅任典礼秩序单》:一、奏军乐;二、代表报告;三、大总统宣誓……。即将莅任的大总统是(       )

A.孙中山 B.袁世凯
C.黎元洪 D.蒋介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昌起义之后,广州地方商绅要求光复广东的请愿活动被两广总督张鸣歧驱散,革命党则暗杀满族将军并组织民军向广州进发,广州商绅再集会选举张鸣歧为新政府都督,不料张鸣歧已逃出广州。广东光复的过程说明(     )

A.商绅斗争目标不同于革命党人 B.革命党暴力活动得到了商绅支持
C.当时封建统治的支柱是商绅阶层 D.各阶层在反清的方式上不尽相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A.标志着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B.体现了清帝对君主立宪政体的向往
C.以和平方式宣告了清王朝的覆灭
D.为中华民国成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A.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余地 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C.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名利的品质 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对此话的理解是(    )

A.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B.认识到欧洲民主的局限
C.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D.个人自由与国家的不相容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革命派认为“中华民族”仅仅指“汉族”。武昌起义成功后,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高高飘扬于武汉,但最终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取代“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个变化(      )

A.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B.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断绝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D.标志着汉族政权被五族共和政权所取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王朝虽然开创了“康乾盛世”,但那只是落日的余辉,很快就暗淡下去。反观西方各国,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实力迅速增强。它们对内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对外推行扩张政策。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摘自人教版必修一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三    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注:“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
——梁启超《释革》(1903年)
(1)材料一和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2)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别造一新世界”。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下面是一组评价,其中评价对象与结论不相一致的是(    )

 
历史文献
评价
A
《大抗议书》
反映了他们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愿望,限制了王权
B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效仿西方民主共和制,袁世凯专权有一定限制作用
C
《人权宣言》
宣扬天赋人权、人民主权,阻碍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
《1787年宪法》
规定美国为邦联制,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1年和l911年都是农历辛亥年,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A.革命的力量 B.革命的手段
C.革命的目标 D.革命的指导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 (袁)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

A.北洋军阀政府名存实亡
B.君主立宪得到广泛支持
C.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
D.中华民国政府政治开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书中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这说明作者认为辛亥革命引发的中国的变化在于(     )

A.工业化、专业化 B.城市化、福利化
C.民主化、法制化 D.多样化、产业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王铁群说:“…….至1913年底仅政治类的党团就达312个,人们熟知的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的新民学会、周恩来等在天津发起组织的觉悟社,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材料表明当时(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政党政治规范有序
C.国民享有一定的结社自由 D.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1分)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二  (民国初年)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一重要成果?(2分)
材料三 “中国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3)上述引文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