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 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
(1)材料—所述的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3)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
(4)材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辛亥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
A.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
B.使人民获得—些民主自由的权力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建设民主政治的探索,虽历经曲折,但最终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役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1)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
材料二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 ……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民主制度的试验”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材料三 辛亥革命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3材料三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
(4)你从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得到什么启示?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 |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911年11月20日,《大公报》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16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1篇,倡导民主立宪有2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3篇。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
B.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 |
C.政府对民间言论包容程度有所提高 |
D.《大公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
有学者认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近代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下列对应该观点所说探索历程“‘反西化’—‘现代化’”两个阶段的是
A.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 |
B.鸦片战争——天平天国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
D.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按下列诗文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②“汹涌鲸波万里平,降幡片片出东瀛。捷音电闪传寰宇,爆竹雷喧起满城。”
③“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
④“厥功首功,武昌响,长沙应;今日何日,专制死,自由生。”
A.③④①② | B.③①②④ |
C.①④③② | D.①③④②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实行责任内阁制 |
C.实行总统制 | D.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条款的根本目的在于( )
A.限制袁世凯 | B.维护共和制 |
C.扩大内阁权利 | D.反对封建专制 |
制度文明是一个国家稳定与发展的重大保障,法制是制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的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的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七、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的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三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部宪法在人民的自由权方面的主要变化。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2)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背景。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在人民的自由权方面的主要进步是什么?
大型六集政论片《复兴之路》,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将其中四集的主题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千年巨变 ②中国新生 ③伟大转折 ④世纪跨越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②①③④ | D.②①④③ |
1912年5月20日,23岁的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只有24个字的时评短论《杀》,“熊希龄(财政总长)卖国,杀!唐绍仪(内阁总理)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太炎阿权,杀!” 这篇杀气腾腾的短评得以发表的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独裁卖国,激起民愤 | B.上海外国租界集中,自由民主气氛较浓 |
C.南方控制在革命党手中 |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言论自由”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英实力的对比
国 别 |
中 国 |
英 国 |
综合国力 |
落后封建国 |
世界强国 |
社会形态 |
封建社会 |
资本主义社会 |
经济基础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军事力量 |
装备陈旧,素质低下 |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 |
对外政策 |
闭关锁国,被动 |
殖民扩张,主动 |
中英贸易 |
出超 |
入超 |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不利的影响?
(2)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结合材料二中的表格内容,你认为是否有道理?说明你的理由。
(3)辛亥革命为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国家做出哪些重大举措?结果如何?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