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认为中国“上至朝廷的礼仪、典章、国家的组织与法律、社会礼俗,下至族规、家法、个人的行为规范……的一切建制之中”都贯注了儒家的原则,而这一儒家建制整体的迅速崩溃始于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 |
C.戊戌变法 | D.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昭示了人民应有的权利,它是在革命条件尚不充分,但清王朝已经一触即溃的情况下,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背水一战,以退求全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首创伟业,可谓20世纪中国式的‘光荣革命’。”对此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称辛亥革命为“光荣革命”,是因为它结束了封建制度 |
B.辛亥革命使国人看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一线曙光 |
C.“一触即溃”表现为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
D.“以退求全”是因为革命党人痛感社会觉醒和革命武装的严重不足 |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
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这表明
A.对《临时约法》的失望 |
B.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不满 |
C.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
D.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经被推翻 |
观察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
A.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
B.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
C.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
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1)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2)临时大总统有权单独行使行政权
(3)国民享有人身、言论等自由 (4)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1)(2)(3) | B.(1)(2)(4) |
C.(1)(3)(4) | D.(2)(3)(4) |
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
B.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
D.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
“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唤沉沦。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该诗中提到的“胡尘”是指
A.封建制度 | B.满清政府 |
C.西方列强 | D.北洋政府 |
梁启超曾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 | B.推翻了封建帝制 |
C.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 D.实现了民族独立 |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D.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 |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
D.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
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这可用来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 |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紧迫性 | D.国民革命的仓促性 |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 )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D.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 |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内容体现了
①伏尔泰的政治理论 ②孟德斯鸠的政治理论
③卢梭的政治理论 ④狄德罗的政治理论
A.①③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幅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 B.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
C.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 D.共和政体已深入人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