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字在书法里有41种写法,是汉字中写法较多的一个字。下列“国”字中被使用最晚的是( )
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武昌起义前写给总税务司的信中说:“毫无疑问,大多数老百姓是希望换个政府的,不能说他们是革命党,但是他们对于推翻清朝的尝试是衷心赞成的。”“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由此可知当时( )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
B.民心的丧失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
C.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D.海关税务司对革命持支持态度 |
《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 B.辛亥革命不彻底 |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
某网友在网贴《帝制的崩溃 宪政的破产——从<袁氏当国>看中国宪政的坎坷命运》中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
A.三权分立 | B.责任内阁制 | C.总统制 | D.民主共和制 |
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什么国旗
A.大清王朝的龙旗 | 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
C.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 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 |
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这反映出
A.威权政治下知识分子的艰难抉择 |
B.康有为坚持君主立宪道路 |
C.康有为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不满 |
D.康有为无法原谅袁世凯逼清帝退位 |
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
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在设计《辛亥革命在福州》展览时,计划分为四个板块:①《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与革命前夕的福州》②《黄花岗上的英烈》③_______④《中山莅榕、八闽生辉》。下列符合第三板块主题的应该是
A.《四川保路风云激荡》 | B.《武昌首义福州光复》 |
C.《约法颁布民国荣光》 | D.《提倡国货福州先行》 |
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达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临时大总统誓词的照片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④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府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称呼,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曰先生、曰君,不得在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自由的观念 | B.平等的观念 | C.博爱的观念 | D.互助的观念 |
史学中评价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其主要依据是( )
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
C.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对抗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 |
D.领导阶级不代表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 |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变,同时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这主要是指
A.推翻了君主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B.瓦解自然经济,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 |
C.推翻了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 |
D.结束了封建制度,传播了民主政治 |
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临时约法》,“即其内容规定,束缚政府”,让他“身受苦痛”。由此可见《临时约法》
A.扩大总统权利 | B.维护民主共和 | C.缩小内阁权利 | D.赞成独裁专制 |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
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②③ |
下图是《真相画报》刊登的1913年3月20日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宋教仁有关人犯(图中为袁世凯;左上为赵秉钧,袁氏政府总理),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被刺杀主要是因为与袁世凯争夺大总统一职 |
B.被刺杀主要是因为与孙中山争夺大总统一职 |
C.被刺杀主要是因为与赵秉钧争夺国务总理一职 |
D.被刺杀主要是因为与孙中山争夺国务总理一职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