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由于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B.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 |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
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一直处在一种“国家危机”或“权威危机”之中,不论是改革派还是革命派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一种新的国家形式。辛亥革命及民国的建立,意味着传统集权官僚体制崩溃。民国实质上是一个“军绅政权”,新的中央政府仍徒具形式,在“共和”的招牌下,国家实际陷于军阀割据和长期分裂状态。材料主要说明
A.辛亥革命不具有实质意义 | B.强化中央政府权威的重要性 |
C.中华民国的局限性 | D.共和制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 | B.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D.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 |
清明节明明去扫墓,他看到曾祖父墓碑上写着“卒于民国五年”,其曾祖父应死于公元
A.1915年 | B.1916年 |
C.1917年 | D.1918年 |
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A.总统 | B.议会 | C.内阁 | D.全体国民 |
近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变化。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 )
A.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思想领域 | B.经济领域 思想领域 政治领域 |
C.思想领域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 D.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领域 |
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地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 )
①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 ②男女平等的观念 ③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 ④救国必须要依靠女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
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 |
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
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 |
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
近代中国百年历史表明,西学东渐先后呈现不同的主题。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求强求富 ②民主共和 ③变法图强 ④了解世界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①② |
C.④①③② | D.①④②③ |
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固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所体现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
A.武力推翻清朝统治 | B.实行君主立宪 |
C.建立民主共和 | D.维护专制统治 |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
学者马勇的新著《1911年中国大革命》这样论述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对于辛亥革命,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辛亥革命的目标是刻意模仿是要建立美国式的政治架构 |
B.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是刻意模仿一百二十年前的法国 |
C.辛亥革命的过程前半场是法国式革命,后半场是英国式革命 |
D.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果是实现了现代民族国家的重建 |
《上海时报》1913年7月刊登了某师范学校(注:其生源主要是南方)对学生崇拜人物的调查。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位次 |
被崇拜者 |
得票 |
位次 |
被崇拜者 |
得票 |
1 |
孔子 |
153 |
7 |
王守仁、黎元洪 |
6 |
2 |
孟子 |
61 |
8 |
朱熹、华盛顿等4人 |
4 |
3 |
孙中山 |
17 |
9 |
程德全 |
3 |
4 |
颜渊 |
11 |
10 |
康有为、袁世凯等4人 |
2 |
5 |
诸葛亮、范仲淹 |
8 |
11 |
苏秦、秦始皇、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马丁·路德、卢梭、梁启超等 |
1 |
6 |
岳飞 |
7 |
A.辛亥革命没有能够深刻改造国人的思想,儒学影响深远
B.在当时中国,孙中山及其民主共和思想影响力巨大
C.近代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国人初步了解西方哲人
D.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弱化了知识分子对帝王的崇拜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