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个“句号”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D.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因为它:①包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②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④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 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
1911年11月20日,《大公报》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16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1篇,倡导民主立宪有2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3篇。反映出
A.该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
B.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 |
C.民主共和观念已真正深入人心 |
D.政府对民间的言论具有包容度 |
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A.甲同学 | B.乙同学 |
C.丙同学 | D.丁同学 |
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政党力量多元化 | B.政权更替频繁 |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
费正清在《传统与现代》中说“中国的政治生活一旦失去了天子的存在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因为此时的国家首脑已经得不到传统礼教对至高权威持有者的了”。费正清这句话旨在说明( )
A.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幽禁的历史命运 |
B.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秩序重构的艰难曲折性 |
C.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它所起的思想解放作用 |
D.历史传统决定了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孙中山的“这个办法”( )
A.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 |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
C.确立了民主法治政治基础 |
D.强化了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 |
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②③④① | B.①④③② | C.②③①④ | D.①②③④ |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1923年)材料评述的是
A.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 B.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 |
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 D.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史,这里的“一场革命”可以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利;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立法服从于政治 |
B.行政服从于司法 |
C.从人治走向法治 |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