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同时,临时参议院也成立。这说明当时中华民国
A.实行议会共和制 | B.权力过于分散 | C.注重权力的制衡 | D.实现了全国普选 |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 B. | 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
C. |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 D. | 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
1903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A. | 抨击迷信思想 | B. | 痛斥君主专制 |
C. | 批判宗法制度 | D. | 回击复古逆流 |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A. | 护国运动 | B. | 武昌起义 | C. | 五四运动 | D. | 二次革命 |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 | 天赋人权 | B. | 主权在民 | C. | 君民共主 | D. | 民贵君轻 |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 B. |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
C. |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 D. |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
清王朝统中国结束的标志是
A.1912年2月,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 B.1911年11月,袁世凯成为内阁总理 |
C.1916年护国运动的结束 | D.1912年1月,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成立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的重要历史作用在于
A.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B.阻滞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
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根源 |
为纪念辛亥革命首义百年,武汉市正在大手笔打造辛亥革命博物馆及一些城市景观工程。辛亥革命之所以被后人纪念,其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
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推翻了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 |
D.颁布了《临时约法》,实行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有人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近百”。这种状况指的是
A.戊戌变法营造的民主风气 | B.清末“新政”推动下的民主化进程 |
C.同盟会成立引起的革命运动高涨 | D.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民主氛围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
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自由权利 |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致函英国外交大臣说:“运动进行的方式有条不紊以及对外国利
益所表现的显著尊重,使得它同以前所有此类起事区别开来,并且在中国人中间获得了对它
的一定程度的同情,而满清朝廷再也不能声称享有这种同情了。”函中“运动”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维新变法运动 | D.辛亥革命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