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 中国……一个是君权,一个是考试权,一个是弹劾权;不过中国的君权,兼有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说到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可见从前设御史台谏的官,原来是一种很好的制度……可见中国从前的考试权和弹劾权都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五权宪法的立法人员就是国会议员,行政首领就是大总统,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其余行使弹劾权的有监察官,行使考试权的有考试官。
——孙中山《五权宪法》(1921年)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监察权的认识。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家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
在传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发展,世界民主政治从不完善到臻于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从古代到现代,它们都被迅速接受……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而不是其他任何过去的政治形式。”
——德国历史学家西格弗里德•劳菲尔
材料二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三 社会的“善治”包括良好的“政治”和良好的“治政”。前者侧重于“治民”(即社会治理),后者侧重于“治官”(即政府治理)。20多年中国改革实际上沿着这两个方向展开。
——燕继荣《中国的改革:另一种民主化经验》
(1)阅读材料一,作者认为现代民主继承了古希腊民主的哪两条原则?
(2)根据材料二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这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3)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怎样体现“善治”的?
问答题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列举证据证明你的观点。(本题目为开放式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提示性题目:评论“辛亥革命”的标准是什么(完成下列单项选择题)?
(1)评论一场革命的成败,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
A. 革命的领导人问题
B. 革命的政权问题
C. 革命的思想问题
D. 革命的阶级属性问题
(2)评价一个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历史事件是否
A. 具有历史上的知名度
B. 得到人民的拥护
C. 促进历史的进步
D. 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一条,第一项,本宪法所授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国会。
……第七项,凡通过众议院及参议院之法案,应于成为法律前呈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如批准该项法案,即应签署之,否则退还之。……
第二条,第一项,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任期为四年。……
第三条,第一项,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其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非玩忽职守,得终身任职。……”
——引自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信仰等自由;……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之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社会主义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所有制。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表现为两种形式:国家财产(全民财产);合作化集体农庄财产(各集体农庄财产、各合作社财产)。
──《1936年苏联宪法》
材料四:“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下列各种: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杜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第六条,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两个文件在国家权力机构的设置上和体现的政体上有何相同点?其意义何在?
(2)比较材料四和材料二,两个文件反映的政权性质有何不同?在维护民主权利方面哪一个文件的作用更大?说明理由。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这两个宪法的影响下,两国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有何共同点?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种体制对民主法制建设有何负面影响?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对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看的?请列举证据证明你的观点。(本题目为开放式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提示性题目:评价“辛亥革命”的标准是什么(完成下列单项选择题)?
①评价一场革命的成败,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
A.革命的领导人问题 B.革命的政权问题 C.革命的思想问题 D.革命的阶级属性问题
②评价一个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历史事件是否
A.具有历史上的知名度 B.得到人民的拥护C.促进历史的进步D.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无所措其手足……满洲又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凡有起义兴复中国者,动诬以谋反大逆,夷其九族……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
——杨秀清等《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材料二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后乘中国多事,长驱入关,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有不从者,杀戮亿万。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国民党“一大”宣言》
(1)材料一、二中反清理由有何共同之处?据此分析两者反清思想的局限性。(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反清思想有何进步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条件。(6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与材料一、二中的“中国”在含义上有何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三中的思想认识发生了怎样的质的飞跃?(6分)
历史长河中的新旧交替呈现着异彩纷呈的画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1842年)这场现在看来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华夷之战无异。朝野上下“剿夷”“讨逆”一类的词语风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在震惊与恐惧中认识到英夷的强大,照会中对英国的称呼也由夷转变为“贵国”。《天津条约》(1858年)明文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至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并由一个临时“专办外交及通商事件”机构逐渐扩展为“策富强总汇之地”。至此,“夷务”变为“洋务”,并成为大清国第一要务,“洋务”一词也取得正式的地位,泛指一切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事务。
——马嘉利《变“夷”“洋”与“洋”之变》
材料二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析中国人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
(2)大陆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台湾史学界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请阐述他们各自的着眼点。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组成……但是,随着1 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中期以后,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梁氏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光明日报》
材料三 1924年2月,孙中山在演讲中说:“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似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世界的文明要进步,人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太不适宜,所以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是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来讲世界主义。”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态的背景。据材料一,比较民族主义在19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5分,不得抄录原文。)
(2)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表达出怎样的“民族情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反对世界主义的理由。此时,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有何重大动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 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提出这一革命任务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道路选择的认识。
社会转型中的创新能给国家带来机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是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论题……,自然权利在资产阶级的语境中指的是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追求幸福的权利及财产权,这些是最基本的权利……自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被用作思想工具,有力地讨伐不公正,直接促进了人类的自我解放……人类作为自然的道德维护者,在哲学定义上应当维护其他物种的自然权利。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美国之政治,实世界不可思议之政治也,何也?……美国大统领(总统)之性质,其最与他国首领相径庭者有一焉,则在平时其权力甚小,其战时权力甚大是也……盖在平时,国内行政大部分之权,在各省政府……亦大率由立法部(即参众两院)之法律所规定,故行政部(即总统所属)无自由行动之余地。……若一旦与外国宣战,或国中内乱起,则大总统据其总督海陆军之权,且实行其效忠法律之义务,可以将一切权利悉尽掌握中……美国大统领多庸才,而非常之才居其位者甚稀焉……此实我异邦人最不可解之问题也。
——摘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新大陆游记》
材料三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次大跃进。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自然权利”在欧洲早期文明中有何体现?这种思想对英国17、18世纪的政治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认为“我辈一帮人最不可解之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民国”所带来的社会转型。之后为确保这一转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20世纪前20年作了哪些努力?
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罔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郭世佑《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确立一个主题,对材料二中的史料进行解读。
材料三 新中国初建,研究者把辛亥革命定位为“近代三大民主革命高潮之一”。50年代末,研究暂趋沉寂。1961年以后,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对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辨证分析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随着“文革”的到来……对辛亥革命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立足于批”。“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
(3)根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哪两个阶段?请说明你划分的理由。并据此指出影响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近代历史上,中华民族遭受西方列强的欺凌,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捍卫了民族尊严。根据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内空格的填写:(20分,每空2分)。
A组:近代前期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名称 |
签订的条约 |
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 |
鸦片战争 |
①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② |
《马关条约》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③ |
④ |
A.① ② ③ ④
B组:中国人民的抗争
大事件 |
领导人 |
革命性质 |
主要历史意义 |
太平天国运动 |
⑤ |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
辛亥革命 |
孙中山 |
⑥ |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
⑦ |
周恩来 贺龙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B.⑤ ⑥ ⑦
C组: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
名称 |
主要内容 |
重要意义 |
二大 |
⑧ |
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
⑨ |
结束了“左”倾错误的领导;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
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
七大 |
确立了 ⑩ 为党的指导思想 |
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政治和思想基础 |
C.⑧ ⑨ ⑩
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0世纪的中国民主化进程艰难曲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其核心是确保君权。大纲共23条,其中维护皇帝大权的就有14条。有人认为这是欺骗中包含着让步,理由是:首先,清政府把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国策肯定下来;其次,尽管作了种种限制,清政府毕竟在条文中和形式上给了人民一些民主权利;第三,清政府通过改革官制,为资产阶级挤进统治机构打开了一条门缝。
——《中国近代史大家谈》第522页
材料二 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议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版
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钦定宪法大纲》的进步之处。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为什么《钦定宪法大纲》并没有起到维护清统治长久治安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三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18分)奋斗与抗争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收成者,(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八条: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院之编制及法官之资格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三
(1)根据材料概括太平天国社会改革措施?(4分)材料一体现了农民阶级的什么思想?
(2)《临时约法》是哪一次革命运动的产物?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律文献所确立之政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述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历程。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