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形成
②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
③英日同盟被拆散和五强海军条约的签订
④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都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来。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预期(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在马尔干半岛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关于一战的战争责任问题,中国学者潘人杰、李巨廉认为,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一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乏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学者对于一战战争责任的认识。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
海军大臣戈申对此解释道:“它是一种故意选择的孤立。”此话表明英国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
B.关注世界霸权,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
材料
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1)根据材料,概述反战和平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的原因及作用。
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 )
A.双方不分胜负 |
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 |
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 |
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法国将重要工业区阿尔萨斯(贝尔福地区除外)和洛林东部连同梅斯要塞割让给德国:法国向德国支付5 0亿法郎赔款,分3年付清;德军得以留驻法国,直至法赔款支付完毕为止,军费由法国承担。
——《法兰克福和约》(法国与德意志帝国为结束普法战争而缔结的和约)
材料二 阿登纳(曾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认为,“即使处于民族国家的年代里,这个欧洲的政治和精神的生活基础也是共同一致的”。他还厌恶军国主义的“普鲁士精神”,反对极权,认为是极权把国家和人民引向灾难。认为解决德法争端的途径是“在经济领域中建立起共同的利害关系”。
——《论二战后阿登纳德法和解思想的产生及意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兰克福和约》对法德关系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阿登纳认为影响法德关系的原因,并结台所学评析阿登纳提出的处理法德关系的主张。
在19世纪下半期,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至20世纪初,世界已被基
本瓜分完毕,但没有一个列强是知足的。它们不“知足”的根本原因是( )
A.每一个国家都已装备起强大的陆军 |
B.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特别贪婪 |
C.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大的殖民地 |
D.基督教徒们需要更广阔的传教地域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为两个阶段:1914—1917年为欧洲阶段,1917—1918年为全球阶段。
——摘编自(美)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K.M.潘尼卡(印度外交官、历史学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将1917年视为一战从欧洲阶段转入全球阶段的主要依据。
(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材料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张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
--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
(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站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同盟国集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它从事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
B.使参战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严重削弱 |
C.推动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迅速发展 |
D.被用于战争的杀人武器,战后一律销毁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德意志帝国是在以武力建立的新的国际结构中最强大和最显赫的国家,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欧洲国家在和平时期从来没有像20世纪初期那样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如今,在全体青年人中实行一年、二年甚至三年的义务兵役制已经习以为常。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除了少数几个爱采用耸人听闻手法的作家以外,所有的人都希望欧洲和平。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到来。 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望(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
(1)根据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众在战争爆发中的作用”的看法。(6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军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手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杭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典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1)根据材料,概括双方对当时战局的看法。
(2)根据材料,分析双方如何看待这场战争的责任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某同学在研究一战爆发的有关史实时找到了以下因素。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联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⑤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④→①→③→⑤→⑥ |
C.④→①→②→⑤→③→⑥ |
D.①→④→③→②→⑤→⑥ |
有学者认为1916年、1942年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之年,其依据不包括
A.1916年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士气开始衰落 |
B.1916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
C.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
D.1942年,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出现转折 |
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世事纷纭已极。和会散后,又益以青岛问题,集矢曹、章;继以罢学,牵率罢市。咄咄学生,救国良苦……国中革命之说,暗长潜滋。
——根据《严复集》整理
材料二 日本人的暴行和残酷,有助于中国各界人士民族主义思想的加强,现代中国的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同感。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943年1月,美、英两国正式废除了在华领事裁判权等项特权。1945年6月,世界上50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制宪会议上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的大国地位通过联合国宪章得到了国际法的正式确认。 ——百度文库
从战略上,中国抗日战争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盟国的作战,不仅打破了日军北进苏联的计划,而且迟滞了日军南进太平洋的行动,彻底粉碎了德、日法西斯北攻高加索、中东,南攻澳大利亚、锡兰,在埃及和印度实现东西会师的战略企图
——岳思平《中国抗战为世界和平做出历史贡献》
材料三 国际联盟之宗旨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联合国宪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所称“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为“利己杀人,寡廉鲜耻”的依据,从政治与经济的角度,归纳“一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联合国与国联的规定有何不同?联合国“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该“中心”在“制止侵略”方面的一个实例。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