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工具 |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与地区冲突的发生,其根本因素归根结底是( )
A.民族矛盾的尖锐 | B.国家利益的争夺 |
C.意识形态的对立 | D.霸权主义的盛行 |
下列关于凡尔登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惨重的战争
②法国为驱赶德军出境而发动的战争
③德国一举歼灭法军主力的目的未能达到
④此战役没有使其中任何一方取得绝对优势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 |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 B. |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
C. |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 D. |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
有学者认为1916年、1942年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之年,其依据不包括( )
A.1916年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士气开始衰落 |
B.1916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 |
C.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
D.1942年,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出现转折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A.英荷战争 | B.英法战争 |
C.普法战争 | D.法俄战争 |
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 )
A.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 |
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
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 |
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 |
某同学在研究一战爆发的有关史实时找到了以下因素。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联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
⑤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④→①→③→⑤→⑥ |
C.④→①→②→⑤→③→⑥ | D.①→④→③→②→⑤→⑥ |
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同盟国集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它从事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
B.使参战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严重削弱 |
C.推动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迅速发展 |
D.被用于战争的杀人武器,战后一律销毁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
A.英荷战争 | B.英法战争 |
C.普法战争 | D.法俄战争 |
1907年,英、法、俄三国调整关系,正式建立协约国军事集团。它们针对的对象是( )
A.德、奥、意 | B.德、美、奥 | C.日、奥、意 | D.德、奥、比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
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
C.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
有同学要撰写有关“坦克与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研究论文,下列哪些可作为直接相关的史料
①索姆河战役 ②凡尔登战役 ③德国突袭波兰 ④普罗霍罗夫卡战役
A.①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