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始皇帝”(注: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并规定:“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三 如下示意图
材料四 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6分)
(2)材料三代表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它是如何加强皇权的?(4分)
(3)指出材料四中该机构的名称。(2分) 有人说,它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4分)
从商周到秦朝是我国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商周时期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据材料二,尝试分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阅读下列材料: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史记》
请回答:
(1)文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寡人”最担心哪些人或势力会威胁到他的统治?针对这些威胁,文中的“寡人”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他的统治?
(3)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寡人”们和这些人或势力的矛盾演变呈现出怎样的规律或特点?
(4)上文中 “寡人”开创的什么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你认为这一政治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兴之处,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至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二 (晁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急,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吴王濞列传》
材料三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自弱也。”
——《汉书•主父偃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认为汉初分封王国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使西汉地方行政体制与秦朝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
(2)有人说七国之乱根本上是因为“削藩”而造成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材料三分析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辛许。”始皇下议其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材料二: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其中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二人。
材料三: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政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王绾主张实行什么制度?李斯又主张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选拔人才的什么制度?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产生于什么时期?评价此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
──蔡邕《独断》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大臣之事。”
──赵翼《檐曝杂记》卷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皇帝”称号是谁建立的?根据材料二分析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4分)
(2)军机处这一机构是哪一皇帝设置的?它的设立有什么影响?(4分)
(3)在我国,君主专制结束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4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秦灭六国后,赢政自称皇帝。他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二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材料四 抗战中,四川(含重庆)先后接纳和安置了国民政府和各类机关约57个,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高校48所,随行人员近4万人,至于难民多得无法统计;当时四川人口约7000万,八年抗战共征兵近300万人,为全国各省之冠!据国民政府的统计,抗战中川军伤亡人数为全国的2/10……八年抗战,国家总支出1.4万多亿元(法币),四川负担了1/3,还不包括四川抗日献金运动募捐的5亿。
《新华日报》发表《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盛赞四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1)根据材料一,指出赢政创立的政治制度,并概述这一制度的主要特征。(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4分)“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通过哪些具体内容来体现的?(3分) 综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4)结合材料四说明四川在抗战中的贡献。
观察历史演变,要特别注意历史大变革时期,因为这些大变革决定了一个长时期社会发展的总趋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人赵翼说∶“(从春秋到)战国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李鸿章在1865年致友人的信中,也提出了著名的“千古变局”命题,认为他当时所处的中国面临“三千余年未有之大变局。” 学者路齐一曾定义说:“大变革(大变局)指一个国家(社会)的大发展,即一个国家(社会)在一个较为集中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诸如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对外交流,等等,都出现大发展和突破性进展,同时产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而不是指某项事业或个别社会领域的大发展。这样一种全面大发展的历史过程,往往是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因此我们把它称做‘大变革’ (大变局)。”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从春秋到)战国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在农业生产技术、经济形态、政治局面、思想文化、社会形态方面的表现。(1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说明李鸿章关于中国近代初期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命题。(10分)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者则削其地,三不朝者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一一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 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一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一一《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2分)此制度的定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2分)元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古代所学的地方制度,并举两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到清朝后期,当西方国家再一次回到民主制的时候,我们的老大帝国已经落后西方国家很多了,甚至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有识之士敏感地觉察到这将是“三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处于这场变局中的许多人以为必须全盘西化,实行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才能救中国,却不料历史的演进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中西民主制度在这场持续近百年的历史变局中第二次分野。这一次分野,中国选择了民主制度,但中国所选择的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
——摘编自潘传表《中西民主制度的两次历史分野》
材料二 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的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有其很大的独特性,这需要通过对社会机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各方面做具体深入的研究来说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序》
材料三 中国从前是很强盛很文明的国家,在世界中是头一个强国,现在还不如殖民地,为什么从前的地位那么高,到了现在便一落千丈呢?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失去了民族精神。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地位,便先要恢复民族精神。……除了大家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要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恢复我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3也2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民主制度第一次历史分野各自是如何实现的?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政治两次分野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中提到的“新陈代谢”实际上是指什么?请用史实说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恢复民族地位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提出这些主张后为此付出的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交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并总领地方各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治理黄河水害,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行省制的实行有何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皇帝之下,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1)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6分)
材料三: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
图一
图二:
(2)据材料三指出图一、图二的朝代和中枢权力机构各是什么?中枢权力机构的发展演变有什么规律?
材料四: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朱子语类》
请根据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所述制度有何特点,起到了什么作用?
必做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材料二:“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材料三: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了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具体包括哪些内容?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8分)
(2)试分析“拆卸”时期的国内背景。材料二中旧体制“已拆卸”和“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分别指什么?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并以英国自身情况为例试分析这种方式对英国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均取白色﹐分为5等)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不待*(若不是)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容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2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4分)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4分)
(3)材料四,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是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综合上述材料,简评官僚体制。(4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