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 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会。每部落一百人,但他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贵族议会)。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四  某国宪法的若干条文: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可命令他们退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2)据材料二,指出梭伦调整政治机构方面的措施,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梭伦试图在改革中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说明该国的政体及其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三 《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四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祖皇帝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2)材料二反映唐代推行的哪种制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汉、唐、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高祖皇帝罢丞相后,明成祖为解决政务繁忙问题,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特点是什么?
(5)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或告之曰:“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人类数千年历史上,那些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大致相当、且同样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民族或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实行君主制……事实证明,在当时条件下, 君主制是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生产发展的唯一有效制度。”
——方朝辉《中华读书报》2010年2月10日
材料三 近代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一是对我国古代何种政治制度的评价?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当时条件下,君主制是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生产发展的唯一有效制度”?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两种基本类型?这一制度与古希腊的“选举”制度有何不同?这种代议制政治模式的确立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政治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采用法家思想)。……在法律的实施上,秦代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并成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要建立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别说明秦汉两朝法律制度依据的思想基础和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独立之初美国面临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的相关内容,说明美国是一个“新型的共和国”。简述中国古代的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本质区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氏室属下的庶民也许就是氏室的宗族,否则也是集族而居的。氏室上面的一层是国君和同姓卿大夫构成的大家族,更上的一层是周王和同姓诸侯构成的大家族。其天子和异姓诸侯彼此间,则多半有姻戚关系。这整个封建帝国的组织大体上是以家族为经,家族为纬的。
——张荫麟 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秦汉是官僚政治制度全面展开的时期,官僚政治的各个要素都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若从政府机构来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九卿不仅从执掌上来说是皇帝家务与国家政务没有分离,而且“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地方上,随着督抚完成地方化,省一级有了统一的军政首长,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帝国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和等级关系,并说明其得以建立的制度基础有哪些?
(2)结合材料,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角度,归纳秦汉时期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时代背景。
(3)结合材料三及相关史实,归纳清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具体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部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它的颁布对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哪些政治制度?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简要评价。(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  1832 年,议会下院中土地利益的代表489人次,而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利益的代表248人次,工业企业家的代表只有44人次。1852 年,下院中土地所有者和工矿主双方
代表各为442人次和122人次。             
——沈汉《英国近代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三 对美国《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
的地位。期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1901年5月10日,刊
发《美国独立檄文》,这是在中国最早全文介绍美国《独立宣言》……1911年11月21
日,《民国报》创刊号刊发了《美利坚民主国独立文》……
——摘自《北方论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并请分析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改造中国却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议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反映了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3)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在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
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并根据材料二、三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年发耳,陛下发一朝之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 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以天下为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翰廷总之,所以稳当。”                  
——《洪武实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 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前就有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属于“家天下”的事例,主要有两项:一为“皇位世袭制”;二为“皇族特权制”。
皇位世袭制史称“皇统”。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行嫡长子继承制。如西汉有司请于文帝曰:“……子启最长,敦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文帝许之。启为太子,即位为景帝。
“皇族特权制”……秦朝建立,李斯主张“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置诸侯不便”。刘邦……大封其子弟为九国,占去国土的大半。东汉史学家班固论曰: “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诸侯王都处于半独立状态,君国子民,拥有军、政大权。
材料二 自秦朝以来,中央官吏和地方行政不再行世卿世禄制度,而代之以官僚制度,大小官吏都是来自地主阶级和庶人,这与西周时期的宗法贵族世袭分封制度有根本的不同……柳宗元对于这一变化(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十分看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在《封建论》一文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又说:“两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证明了郡县制是一种好的制度”。
——以上材料均摘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你给“皇位世袭制”和 “皇族特权制”作简明扼要的定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秦汉开始的选官制度是如何体现“公天下”的。(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代开创中央集权制的积极作用。(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治文明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摘自《王国维遗书》之《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以此从王国里分出许多侯国。侯国列侯只能衣食租税,不能过问政治。
——摘自高中历史教参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哪两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的哪种政治制度?依据材料说说这种制度的作用。
(3)材料三中的汉武帝为何颁布“推恩令”?结果怎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述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第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革命”指的是什么,就其“百代都行秦政制”而言,这次革命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影响的又是什么?
(2)在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之前,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振兴之路上的主要实践有哪些?这次革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为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5分)文明史观认为人类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文明是社会的一种进步过程,一种进化所达到的状态,一种发展趋势。某班同学在探究人类文明的进程中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帮助其一一解决。
问题一:异彩纷呈的文明之花
(1)新航路开辟之前,中西方基本处于隔绝状态。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古代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均以其丰硕的成果,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4分)

问题二:特立独行的文明轨迹
16世纪至19世纪早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在相似的经济状态下,其文明发展的轨迹却出现巨大的反差,表现在政治上是 "专制化"与 "民主化“趋势的强化。
(2)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经济的“相似”之处。指出东、西方 (以英美为例)在政治上“巨大反差”的具体表现,并分析“民主化”趋势强化的主要原因。(13分)
问题三:殊路同归的文明交融
19世纪中期西方工业文明极大冲击了中国传统社会。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之下,中华文明发生了嬗变,其中更多地容纳、吸收了西方文明。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华文明发展的擅变 。(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社会转型
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盛赞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发生过的“三次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这三次“大革命”除了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次外,其他两次分别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和公元1911年。
请回答:
1)公元前221年和公元1911年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大事? (2分)
2)为什么斯塔夫里阿诺斯称这两件大事可与新中国成立这件大事并列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大革命”?请结合中国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在这两个时期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来阐明这一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一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它包括一个独揽大权的皇帝、一个秩序井然的有效的官僚机构、军用驰道网和北方的长城;所有这些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材料二:宋以后的元朝(1279—1368年)是独特的,因为它是蒙古人而非中国人的皇朝。那以前,游牧民也时常入侵中国,但只能偶尔控制个别地区。而那时,一支蛮人的入侵队伍却首次成功地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实际上,这些蒙古人当时已侵占了欧亚大部分地区,那时的中国仅是一个东起太平洋、西至黑海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蒙古统治者,人数上较之他们千百万的中国臣民,少得可怜,而且,得不到中国贵族和农民的拥护。他们以征服者身份进行统治,对中国的制度或者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几乎没作什么让步。他们起用外国人参与行政管理,推崇趋于衰退的佛教而不提倡儒家学说,并普遍地剥削国民。因此,当他们的军事力量衰落时,其政权也就为起来造反的农民和心怀不满的士大夫所消灭。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存在时间短暂”的秦帝国“这些制度使中国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并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指出1912年“帝国结构”被推翻的含义是什么?促使这种“帝国结构”结束的因素有哪些?
(2)元朝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首次成功征服、统治了整个中国?”材料中作者认为元朝“庞大帝国”被消灭的原因有哪些?从文明史观角度看,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