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高中历史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一次公开演讲称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容,一场战争不可避免。3月5日,丘吉尔发表针对性的铁幕演说。半岛实际成为冷战实验地。”以下符合材料的信息有

A.“战争”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B.“半岛”是指德国
C.“铁幕演说”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可同时存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一份咨文,他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都会威胁美国的安全,对此美国必须提供援助,并认为这是美国的伟大责任,随即向希腊和土耳其两国提供了4亿美元的援助。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两极对峙格局下大国关系的体现
B.意味着美苏“大国合作”政策的终结
C.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
D.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
来源:2015届山东潍坊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收集了下列一组图片,他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两极对峙 B.欧洲分裂 C.局部战争 D.和平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英国政府印发的海报,画面上妇女身上的文字为“一个欧洲”,这个妇女站在两个高跷上,高跷上写着“马歇尔计划”,上方葡萄下的文字意为“更好的生活水准”。由此说明

A.英国希望欧洲各国共同抵制美国政策
B.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恢复的重要性
C.英国倡议西欧国家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
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英国的阴谋
来源:2015届福建泉州高三5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美国提出的“冷战”是指()

A.战争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对抗形式
B.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C.在欧洲用经济手段,在亚洲用战争手段
D.进行核对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下图所示“甲计划”的评述正确的是

A.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B.欧洲煤钢联营为它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也促进欧洲和解
C.美国借此把政治上控制欧洲与消化其过剩产能结合起来
D.偏袒性援助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但加剧了欧洲的分裂
来源:2015届浙江宁波高三下期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0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有关东亚情势的演说:“共产主义者在韩国所作所为,就如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在10年、15年和20年前所做的一样。我敢肯定,假如让南韩沦陷,共产党的领袖便会变本加厉,进而攻击我们邻近的国家。”这位总统在演讲之后随即采取的亚洲政策是()
①加紧围堵新中国②断然出兵南韩
③改变对日本政策④开始军援南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6届江西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3AEM”意为财政贷款)反映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霸主地位
B.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国的势力范围
C.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经济恢复
D.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美国控制欧洲
来源:2015届云南昆明高三复习教学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
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的15年后,赫鲁晓夫以丘吉尔谴责共产主义的力度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两个体系的和平竞赛过程中,我们所有人都会看到资本主义在道义上已经遭到重大失败。人们日益意识到对于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资本主义一个都不能解决。变得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就是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新全球史》)此时的苏联( )

A.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B.瓦解了帝国主义阵营
C.强调意识形态的优越性 D.获得了第三世界支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此观点说明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是(  )

A.进行反共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建立经互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至1950年,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两国6.57亿美元。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援华法案》,决定援助中国国民政府4.36亿美元。这两个事件

A.实现了美国的战略意图 B.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C.帮助受援国恢复了经济 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来源:2016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1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冷战”是其双方的主要形式,其中能成为两极格局形成标志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北约与华约对峙
C.马歇尔计划 D.古巴导弹危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二战后苏联某画家创作的一幅漫画,该漫画

A.反映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对立
B.揭示出欧洲援助计划的本质
C.彰显了美国的人道主义精神
D.讽刺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来源:2016届河南信阳高中高三上第八次大考历史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苏联解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