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传》中写道:“在这场危机过后,(苏联)很快就迁怒于中国,赫鲁晓夫
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原则立场。
这个讲话,成了苏联对中共发起新一轮围攻的信号。”这场危机是指
A.越南战争 | B.柏林危机 | C.朝鲜战争 | D.古巴导弹危机 |
1972年美苏双方签订《反弹道导弹条约》。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声明,《反弹道导弹条约》妨碍了美国发展保护自己的人民免遭今后恐怖分子和“无赖国家”导弹袭击的防御。但其实质是为加紧研究导弹防御系统寻找借口。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表明( )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
B.独立自主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共同特点 |
C.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
D.意识形态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
在美苏争霸中,双方互有攻守,决定其攻守策略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 B.当政者的决策 |
C.国内人民的政治要求 | D.发达国家的立场 |
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
C.撤出古巴导弹 | D.签订《华沙条约》 |
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今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世界主宰!”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A.大国领袖规划未来世界 | B.罗斯福野心最大 |
C.英国企图恢复旧日霸主地位 | D.大国争霸之图显现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变”战略,表明
A.美苏准备再次合作 |
B.双方用冷战方式争夺世界霸权 |
C.世界出现了和平的契机 |
D.接受中国“求同存异”主张 |
“在苏联舰船驶近古巴时,遭到美国舰队的拦截。苏联舰船最初毫不理会,继续全速前进,与美国舰队越来越近,双方舰队的官兵已经能够看到对方的面容。在最后一刻,莫斯科下令返航。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后来回忆说:‘我们互相瞪着眼睛,各不相让,但我想,还是对方先眨眼了。’”
A.美苏争霸的格局已经形成 | B.苏联实力的下降被迫退出争霸斗争 |
C.美国掌握着战略的主动权 | D.美苏军事冲突在不断升级 |
某同学在书店看到一本《赫鲁晓夫下台内幕》,如果你是该书的推销员,用一句话概括当年赫鲁晓夫下台的直接原因,应是 ( )
A.专断的作风在党内引起了严重不满 |
B.玉米运动的失败引起了农民的广泛不满 |
C.批判斯大林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反感 |
D.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 |
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是指 ( )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
C.防止法西斯势力进攻 |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
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飞过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了“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阴影,此“阴影”是指
A.1961年柏林危机 | B.苏伊士运河战争 |
C.1964年越南战争 | D.古巴导弹危机 |
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说:“苏联政府将不会作出任何鲁莽决定,将克制自己不发火,……我们将尽一切力量防止战争爆发。我们充分认识到,这场战争一旦爆发,从它开始那一刻起,就会成为一场热核战争和世界大战。”赫鲁晓夫的这段话表明苏联
A.致力世界和平 | B.被迫放弃原有企图 |
C.停止军备竞赛 | D.对外战略由攻转守 |
图反映的信息有 ( )
①美苏关系紧张 ②苏联欲与美国“平起平坐”
③战略优势在美国 ④美苏争霸威胁世界和平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