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
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
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
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可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电话 | B.有线电报 |
C.无线电报 | D.广播电台 |
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
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 B.社会观念的进步 |
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 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 |
为下图这张合影所配的最合适的“解说词”是( )
A.学有所成的中国首批留学生 |
B.中外合作共修铁路的见证者 |
C.世界最先进的铁路的设计者 |
D.中国铁路自主建设的拓荒者 |
中央电视台进行过《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家风是一个家族共同遵循的家族理念观,且家风也随主流文化和政治生活格局的演变而变化。下列对中国历代家风演变分析不符合史实的是:
A.西周宗法理念推动亲睦等级思想提升 |
B.汉代以来敬畏鬼神理念开始融入家风 |
C.宋以来社会责任感日益成为家风主流 |
D.近代以来世界新观念开始有选择融入 |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由理想变成现实。你认为最重要的是( )
A.飞机的广泛使用 | B.电话和电报的使用 |
C.国际互联网的诞生 | D.航天事业的发展 |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反映清末民初新女性的预演及时人对新知的热情②“西学东渐”推动了国人思想解放,有助于改善男
尊女卑的状况③以图像为主体进行的叙事,展现了清末民初妇女走出家庭,男女平等的社会现实④时政
类年画在当时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清咸丰年间的《上海新报》曾登载:“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 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由此可推论出上海创办报纸的目的是( )
A.娱乐大众 | B.传播商业信息 |
C.宣传政治主张 | D.报道国内外大事 |
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
A.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
B.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 |
C.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
D.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 |
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19世纪60年代后一些有识之士,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最先提出这些主张的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 |
B.资产阶级革命派 |
C.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 |
D.走上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新青年 |
《海上竹枝词》有这样的说法:“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此材料中所述现象( )
A.最早出现在新文化运动后 | B.在当时的广大民众中广泛流行 |
C.体现青年追求自由与时尚 | D.说明西洋化已成为当时服饰的主流 |
1902年6月26日,天津《大公报》登载了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要聘娶礼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习。”这表明征婚者( )
①提倡女性解放 ②崇尚西方文明
③追求新式婚礼 ④追求民主共和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11年之前,白话书报在全国各地涌现,日见兴盛,其中白话报纸有10多种,白话教科书有50多种。与该现象出现无关的是
A.康梁维新思想启蒙心智 | 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
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D.文学革命成果喜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