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如果两党的原则分歧很大,以致一执政党变成另一执政党就意味着根本转变,那就太危险了。”这番话的实质是( )
A.两党应该保持根本原则的一致 |
B.两党不能轮流执政,否则会给带来危险 |
C.共和党和民主党存在严重的原则分歧 |
D.两党存在分歧有利于国家发展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 |
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 |
参加了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
A.好的政府会把人们变成天使 |
B.政府权力一定要受到监督 |
C.人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和法规 |
D.政府权力不能受到任何力量的控制 |
以下四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比较普遍推行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 |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 |
C.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
D.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 |
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本宪法,依据本宪法制定之合众国法律及经合众国授权已经缔结或将来缔结之条约均为全国最高法。”这一规定体现了 ( )
A.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
B.加强中央权力的原则 |
C.社会契约的原则 |
D.人民主权的原则 |
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
B.联邦最高法院对宪法负责 |
C.国会与最高法院之间存在权利制衡关系 |
D.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
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
中国古代史上,从汉朝到明清,历朝统治者先后设置“中朝”、“内阁”、“军机处”这些机构。他们的共同目的是( )。
A.重用人才 | B.削弱相权 | C.加强君权 | D.关注军事 |
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统治 |
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 D.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定 |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
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 |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们……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这一立法思想主要体现于(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
B.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 |
C.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且实行三权分立 |
D.建立联邦国家,规定不纳税的印第安人无选举权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