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独立战争胜利后的6年,法定建国日的13年后,美国宪法的前一部分才被通过、美国政府才开始工作。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没有真正取得民族独立
B.联邦制使中央政府缺乏集权
C.美国国内多种势力利益迥异
D.美国国内政治派别间的妥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的任期为两年,每两年全部改选一次,而参议员任期是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这一规定(     )

A.充分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B.防止立法工作草率从事
C.保证代表的广泛性和政策的延续性
D.兼顾大州和小州的利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郑国在秦国修好郑国渠后,使秦国关中变为沃野,秦国日益昌盛,逐渐统一六国。这表明

A.秦国完成统一主要靠兴修水利 B.兴修水利有助于实现国家富强
C.郑国在秦统一过程中应记首功 D.当时各国都比较重视兴修水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扩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受担最轻,在贵族制下负担较大,在国君制之下就承担着最大的重担了。”材料反映了(    )

A.“自由、平等、博爱”是社会进步的不二选择
B.民主制是社会进步的最佳选择
C.自由主义政策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国君制、贵族制和民主制都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

时间
人口(人)
人均土地(亩/人)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
27355462
32.54
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
102750000
6.89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
208095796
3.56

 
A.自然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促进移民具有这一趋向的主要原因是

A.外来农作物的传入和推广
B.人口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
C.政府对开发西南的有效推进
D.初步出现区域经济分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共同之处是(    )
①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②侵犯了中国主权,损坏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由少数大国操纵会议
④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根据史实分析割牛头者对德的策略是(    )

A.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国,以便确立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B.采取绥靖政策
C.扶植德国
D.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启蒙运动以理性为尺度,衡量一切,人也就成为必然律的一个齿轮,从而贬低人作为精神存在而自由的价值。对此的批评自启蒙运动一开始就存在了,卢梭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而在哲学上作出完整回答的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狄德罗 D.康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成俗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用梨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A.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技术
C.土地私有制度 D.农业管理方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的警察由每个州独立管理。警服制式、颜色和配枪不一样。比如:加利福尼亚州,黑色制服,大檐帽,配枪博莱塔;德克萨斯州,绿色制服,牛仔帽,配枪柯尔特。这一现象体现了美国宪法的(   )

A.三权分立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中央集权制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国史大纲》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89年的世界处在一个时代的边缘,在这个时代里思想通过行动、战争和社会骚动而政治化。在革命后的世界里,所有人都会理解思想的激进力量。”这里的“思想”是指

A.人文主义思想 B.启蒙思想
C.自由主义思想 D.马克思主义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意志思想家康德居住的地方有一条“哲学家小道”,康德每天下午五点都会准时在小道上散步,以至于当地居民只要看见他散步,就知道应该生火做饭了,年复一年,毫厘不爽。由此可见(   )

A.“理性”精神深入康德的生活
B.当地居民按康德的方式生活
C.康德用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对“理性”的理解
D.当时钟表尚未普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