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鲁国某贵族拥有土地300亩,另外新辟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亩数是( )
A.300亩 | B.200亩 | C.500亩 | D.100亩 |
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能够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仪为指南,但他们却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每个商人有三种秤,一种是买进用的重秤,一种是卖出用的轻秤,一种准确的秤,这是和那些对他有戒备的人们交易使用的。”对此段话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孟氏以偏概全 |
B.18世纪的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有负面形象 |
C.孟氏所述中国的事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 |
D.孟氏的论述为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提供依据 |
“1787年宪法”成为美国政局长期稳定的法律基础,其主要是由于( )
A确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统治 B规定了公民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C承认南方和北方两种经济制度的并存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天赋人权是启蒙思想家们所追求的一种权利,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向封建专制王权宣战的一种思想武器。下列选项中最直接体现这一思想的文献就是( )
(1)《the Bill of Rights》 (2)《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
(3)《the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4)《United Nations Charter》
A(1、2) B(1、3) C(2、3) D(3、4)
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
A.三国经济同步发展形成势力均衡 |
B.吴蜀建立了巩固的攻守同盟 |
C.司马氏夺权影响了魏国统一的进程 |
D.自然条件有利于三国割据 |
恩格斯说:“如果政治权力的行为违反了经济的发展,在大多数的场合,政治权力总要为经济的发展所击败。”下列改革及其结果,最能够反映上述观点的是
A.商鞅变法 | B.王莽改制 |
C.王安石变法 |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唐朝两税法的实行表明①租庸调制已无法维持②征税标准不再以人丁为主③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势头④从根本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⑤封建经济的发展
A.①② | B.③④⑤ | C.①②③ | D.①②⑤ |
成书于6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
B.隋朝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
C.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当地繁荣 |
D.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发展 |
史载:文帝、景帝时,土地兼并现象也很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文帝、景帝是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 |
B.文帝、景帝不禁止土地兼并 |
C.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
D.天灾人祸,又不善经营者被兼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