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的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阵旧的大学招生宣传册,
其中介绍有“教育大革命”的内容,学校办学体制有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学习三类。这
经宣传册最早应印刷于
A.20世纪50年代 | B.20世纪60年代 |
C.20世纪70年代 | D.20世纪80年代 |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的发展战略是
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B.科教兴国 | C.启动“希望工程” | D.尊师重教 |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采取措施把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标志性的事件是
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 B.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
C.启动了“希望工程” | D.实施“211工程”计划 |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中央提出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
B.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 |
D.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
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 | 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 |
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10月31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老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1位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材料二:
材料三: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三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百年接力留学潮》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钱学森之问”反映了什么问题?应当如何解决教育领域的这些问题?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提高公民素质的努力取得了哪些成就?(举三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是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措施不包括
A.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
B.开办各类业余学校 |
C.各类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
D.对工农子女实行免费教育制度 |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传统制度”是指
A.高考制度 |
B.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
C.高级职称评定制度 |
D.高校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
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科学技术和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请回答30-32小题。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
C.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D.战争的需要推动科技的发展 |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成就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③“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②④ | B.① ②③ | C.②③ | D.②③④ |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措施有
①大量增加教育投资
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制定《义务教育法》
④启动了“希望工程”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教授履历反映了( )
A.“教育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
B.1977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
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工作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为教育战线全面拔乱反正
②整顿恢复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③组织编写新教材
④启动“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均正确 |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C.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有
①实施“教育大革命”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颁布义务教育法
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海闻,男,浙江杭州人,1952年8月出生 , 1969在黑龙江虎林县红卫公社下乡, 1982成为北京大学经济系学生,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1年 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系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开始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该教授履历反映了
A.“文化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
B.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
2001年,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具有
A.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B.历史性作用
C.统筹性作用
D.阶段性作用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