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柏拉图的教育贡献
高中历史

2009年国防科大研制“天河一号”计算机成功,2010年该计算机运算达到每秒2507万亿次,成为世界上运算最快的电脑。与之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战略是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
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入场:考生年龄参差不齐,很多考生已三十六七岁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B.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方都市报》在“广东高考三十年状元系列报道”中介绍了1978年广东高考状元余乃明。1966年他毕业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同年6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取消。1968年他下放到东莞桥头插队,插队期间,他仍然坚持学习。1977年恢复高考,他因家庭成分不好而高分落榜。1978年再次参加高考,成为高考状元,但仍然受困于政审问题,所报考学校未敢录取,后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在广东实验中学任教,成为广东教育的骨干力量。从余乃明的个人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文革严重破坏了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大批青少年失去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②1977年恢复高考为一代人提供了人生转折和发展的机遇
③文革结束后,错误的思想路线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④个人奋斗在成才之路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此规定出自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依次排列以下历史事件
①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之所长。有谠(正直)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唐太宗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哪些用人思想?
材料二:       表2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2)表2中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 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至少、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
(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图9、图10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
材料四:“才能优先原则”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20世 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导致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到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的约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美国接纳,约1400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1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在学习欧洲百年之后,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欧洲的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以及由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今天,美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超过200名,显然与这批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据胡小芬《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欧洲犹太知识移民政策》 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                                                                          

A.大跃进时期的教育对该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该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该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该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发展战略是
“希望工程”         B.“211工程”  
C.“科教兴国”          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7年,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高中学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 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
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育革命通讯》里曾有一篇文章称:“大学从什么人中招生,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存在着两个阶级、两条线路和、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这篇文章可能发表于  (   )

A.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B.探索时期(1956—1966年)
C.“文革”时期(1966—1976年) D.新时期(1978年至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柏拉图的教育贡献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