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1975年9月26日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
①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
③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反映了“文革”结束后教育拨乱反正,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重大举措是
A.恢复高考制度 | B.提出“三个面向” |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 )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
C.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
不同时期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主题。与下图所反映的时代相符的历史主题是( )
A.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
B.教育为工农兵服务 |
C.放卫星,大跃进 |
D.科教兴国 |
“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 ( )
A.科学发展 | B.科教兴国 |
C.和谐发展 | D.改革开放 |
“‘七七’是中国一个承上启下的年头。这一年,我们沉睡了十年的民族醒了,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转折。”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事变 |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C.恢复高考制度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 )
|
1965年 学校数 |
比旧中 国最多时 增长 |
1965年在校学生 |
比旧中 国最多 时增长 |
高等 学校 |
434所 |
1.1倍 |
67.4万人 |
3.3倍 |
中等 学校 |
80 993所 |
14.1倍 |
1 432万人 |
6.9倍 |
小学 |
1 681 000 所 |
4.9倍 |
11 626.9 万人 |
3.9倍 |
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
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右图是建国后某一时期的中学语文课本封面,这一时期
A.国家重视中等教育 |
B.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 |
C.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
D.教育执行“三个面向”思想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教育方针体现了 ( )
①重视全面发展 ②重视德育 ③教育要面向世界 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记者小王在河北某农村小学采访时,发现一男孩一手握放羊鞭,一手握笔在教室外认真“旁听”,小王告诉他要以法律为武器,保证自己实现上学的梦想,该法律武器应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B.《义务教育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有人对“文革”前17年的教育估计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我们一定要大破大立。”你可以选择下列哪些论据来驳斥上述观点
①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②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③形成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④颁布《义务教育法》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
①恢复高考制度 ②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③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 ② ③ | B.② ③ ④ |
C.① ② ④ | D.① ③ ④ |
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高度重视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此,他( )
①提出了“双百”方针
②恢复了高考
③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④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