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的收藏品充满了历史信息,启迪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下图是一枚1989年教师节邮票纪念封,反映了对教师及教育重视的有关信息。下列最符合这一时期教育发展成就表述的是( )
A.人民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创建 |
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
C.文革时期取消的高考开始得到恢复 |
D.《义务教育法》得到贯彻实施 |
某一历史时期,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毛泽东指示:“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据此可知,该历史时期应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B.建国初期 | C.“文革”时期 | D.改革开放时期 |
通过观察下图可知,1978~2008年小学、初中入学率跃升的关键因素是( )
A.“教育大革命”的进行 | B.《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
C.《扫盲教育法》的实施 |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
邓小平1975年9月26日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
①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
③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 )
|
1965年 学校数 |
比旧中 国最多时 增长 |
1965年在校学生 |
比旧中 国最多 时增长 |
高等 学校 |
434所 |
1.1倍 |
67.4万人 |
3.3倍 |
中等 学校 |
80 993所 |
14.1倍 |
1 432万人 |
6.9倍 |
小学 |
1 681 000 所 |
4.9倍 |
11 626.9 万人 |
3.9倍 |
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
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七七’是中国一个承上启下的年头。这一年,我们沉睡了十年的民族醒了,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转折。”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事变 |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C.恢复高考制度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
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
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组成部分 |
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
“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对这次高考的正确认识是( )
A.全面贯彻了“双百方针”精神 | B.认真落实教育的“三个面向”要求 |
C.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时代拐点 | D.招收了大批“工农兵学员” |
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其专业。清华大学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次调整的目的是
A.适应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需要 | B.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 |
C.创办与国际接轨的高等院校 | D.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 |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
B.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
C. |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
D. | 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
如下图,这是一部反映我国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的电影的海报,对高考制度的恢复,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
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
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
“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该对联较为合适的横批是
A.科学发展 | B.科教兴国 | C.和谐发展 | D.改革开放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