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组织方面是怎样做到“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
(2)“打倒列强,除军阀”是20世纪二十年代国民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取得怎样的成果?
(3)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
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壮者以眼日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其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三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首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者所救,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思考回答,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施“仁政”?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
(3)结合材料二、三,比较孙中山与胡锦涛在民生问题上有何相同的看法。
(4)你如何看待民生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材料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原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材料四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请回答:(1)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社会革命和关注民生方面的重要活动。
(3)结合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
(4)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变化及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情牵两岸,月共一轮,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同胞尽管历尽悲欢离合,但割不断血脉相连的认同。我们了解台湾同胞特殊的遭遇,那是近代中国苦难历史的一部分,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
-------贾庆林的讲话(2005年1月28日)
材料二:新华网快讯: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2005年4月27日上午8时50分抵达南京中山陵,举行拜谒仪式。这是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之后,连战还在博爱广场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他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说孙中山先生不仅致力于和平奋斗救中国,而且主张发展实业,让中国强盛起来。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理想值得两岸同胞敬仰。
材料三:人民网南京5月7日电:今天上午,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拜谒中山陵。宋楚瑜在博爱广场前发表了讲话:今天能够亲自到我们所尊敬的孙中山先生陵前致上最崇高的敬意,内心不仅是激动也很振奋。我从18岁一个一个字念三民主义,内心有很多的感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台湾同胞19世纪末经历的“苦难历史”指什么?当时,台湾人民有何反应?
(2)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的“丰功伟绩”(不少于三项),并分析后人“敬仰”他的原因。
(3)材料三中所指“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发生产生过什么作用?
(4)两党先后拜谒中山陵从国共合作方面讲说明了什么?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孙中山熔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岳麓版历史必修 Ⅲ 95页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归根结底,就是靠这个。……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要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1978年9月16日)
材料三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
(1)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熔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的具体体现。
(2) 根据材料一回答三民主义学说为何能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结合20世纪20年代史实简要说明此学说对中国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何积极影响?
(3)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20年代“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并指出这一创举在毛泽东思想体系形成中的重要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三中“基本路线”的内容。
(5)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具有依次继承的关系,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与三民主义、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表现。
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
材料二: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黄宗羲、康有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6分)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与黄宗羲、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社会明代以后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请写出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后来孙中山把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是哪“三民”主义?
(2))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3)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从中你有得到什么启示呢?
(4)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次调整,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历史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如下:1978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3.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它成为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4.右图漫画《片面的经济》形象地反映了苏联长期实行的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5.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并发展了量子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
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如何?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都经历了从“走俄国人 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转变。请你结合史实分别说明这两个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各自的结果如何?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运用历史和政治学科知识回答:
(1)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
(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3)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