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 B.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
C.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 D.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
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地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 )
①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 ②男女平等的观念 ③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 ④救国必须要依靠女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鲁迅说,近代中国“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致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 | B.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
C.新旧风俗相互交织 | D.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涉及各个方面 |
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可以得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信息是(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 B.小农经济的产生 |
C.犁耕技术的成熟 | D.单位亩产量提高 |
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②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
③两岸相互投资设厂
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反映的史实是
①渡江战役 ②挺进大别山 ③三大战役 ④解放南京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 B.推行郡县制 |
C.修长城 | D.统一文字 |
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A.政权发生更替 | B.社会形态转变 |
C.文化途径迥异 | D.国力对比变化 |
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中国史如一首诗,西洋史如一本剧。一本剧之各幕,均有其截然不同之变化。诗则只在和谐节奏中转移到新阶段,令人不可划分……西洋史正如几幕精彩的硬地网球赛,中国史则直是一片琴韵悠扬也。”这表明他认为( )
A.中国文化常在和平中得到延续性发展 |
B.中西文化内涵有着根本的不同 |
C.中国古代文化以诗词为主,艺术欠缺 |
D.西方文化时断时续,带神秘色彩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 )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
B.是-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
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
《文献通考》记载:开宝(宋太祖年号)三年,置便钱务,令商人入钱者诣务陈牒,即日辇至左藏库,给以券,仍敕诸州:凡商人赍(携带)券至,当日给付,不得住滞,违者科罚。下列有关材料中的“券”,表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B.标志着飞钱的诞生 |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 D.表明抑商政策的转变 |
从二战后多次局部战争,我们不难看出,导致这些局部战争爆发的相同原因是( )
A.战略位置重要 | B.自然资源丰富 |
C.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 | D.大国插手和强权政治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越南发表的反映当时战争的漫画,能直接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是( )
A.“怎么会这样?” |
B.“糟糕的战争!” |
C.美国侵略者的命运 |
D.法国侵略者的下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