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
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有两种主要画像流传至今,但形态各异。第一种朱元璋画像黑黑的大脸,脸特别长,额骨隆起,脸上布满大大小小的土斑,留有稀疏的胡须,两眼炯炯发光,眉毛又浓又粗,眉眼都向上吊竖着,鼻子很大,鼻孔问上翘起,耳朵很长,几乎垂到肩膀上,嘴又大又宽,下巴比上额突出许多。其相貌,使人感到威严、凶狠。第二种朱元璋像,脸庞丰满,神态慈祥,其相貌显得和善多了,而且给人以雍容华贵的感觉。
你认为哪一种画像是朱元璋的真相?理由何在?为什么朱元璋的画像有这么大的差异?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
自十月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苏俄(苏联)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党的分裂危险主要来自)斯大林和托洛茨基这样的中央委员。在我看来,分裂的危险,一大半是由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现时中央两位卓越领袖的这两种品质无意中造成分裂,如果我们党不采取措施防止,那分裂是会突然来临的。”“(托洛茨基)具有卓越的才能,也许他还是现在中央中最能干的人,但是他过于自负,过分热衷于事情的纯粹行政方面,(对其历史上的‘非布尔什维主义’)少归罪于个人。”
材料二:“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斯大林同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开,另外指定一个人担任总书记,这个人在各个方面同斯大林一样,但是有一点强过他,就是更耐心,更忠顺,更和蔼,更关心同志,更少任性等等。”“(上述措施可使)中央委员会里出于纯粹个人情况和偶然情况的影响就会减少,因而分裂的危险也会减少。”
——列宁的遗著《给代表大会的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列宁针对的问题及其主张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列宁对斯大林问题的建议与材料一中主张有何一致性及其实质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评述列宁以上观点。
2002年7月,李登辉在德国一家电台发表演说。他认为:如果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就应当象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那样,进行两个主权国家的合并,提出要以所谓的“两德模式”来处理海峡两岸的关系。请你从祖国大陆和台湾、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政权之间的关系、国际地位的不同,驳斥李登辉“两德模式”的谬论。
“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具有两重性。无数事实表明,现代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就像一把‘双面刃’,对人类的利弊得失共有之。”
——高惠珠:《科技革命与社会变迁》
结合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如何认识其“双面刃”的作用。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造成二战后德国与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有何相同点?
(2)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意志民族用和平方式由分裂走向了统一。概括说明统一的原因及意义。
(3)用史实说明韩朝两国在走向统一的道路上作了哪些努力。
(4)以上史实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怎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统计数字表明,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20世纪70年代约占60%,20世纪80年代达到80%。
材料二: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而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均摘自课本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1950~1972年西方国家工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统计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从材料一、二中,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可持续消费是近年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关注的热点。它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和政策,旨在鼓励节水节能、绿色食品、垃圾分类、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等。作为一种大众行为,是指与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活方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材料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于2001年6月4日发表讲话,呼吁各国联合起来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
特普费尔指出,目前,当人们享受着信息时代带来的丰硕成果时,世界仍面临着贫穷、人口增长、资源减少、环境恶化等种种挑战。不论世界如何发展,环境将始终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他说,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这个主题旨在告诉国际社会,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存和未来与这个系统密不可分。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才能使这个系统得以和谐、平衡地发展,给人类带来更大的福利。
依据提供给你的材料,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1991年8月19日凌晨,塔斯社发表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宣布,鉴于总统戈尔巴乔夫健康状况欠佳,即日起由他本人履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委员会实行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告苏联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苏联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遭到了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等人的抵制。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不承认紧急状态委员会,要求恢复戈尔巴乔夫的权力。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纷纷声明支持叶利钦。叶利钦声明接管俄罗斯境内的全部苏军,控制了局势。21日晚上,戈尔巴乔夫声明他开始“完全控制”局势。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已“进入死胡同”,国家“面临致命的危险”?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