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17、18世纪的中国和法国在思想界都出现了一股民主启蒙思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两股民主启蒙思潮所产生的影响却有着显著不同。
请回答:
(1)两股启蒙思潮的共同内容是什么?
(2)法国的启蒙思潮为何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3)中国的启蒙思潮在社会上没有产生轰动效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曾经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
(3)较之材料一、二,材料三的内容又有何进步之处?
(4)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关系?有什么重大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作丁怎样的努力?这一努力呈现怎样的特点?给我们怎样的历史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二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3)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中的③是。简要说明该组织的作用以及后来的沿革。
(4)四五百年以来的全球化使任何国家都受到强烈冲击,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是如何应对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南宋《梦粱录》载:“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陆游在《杂赋》中提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二  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三,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3)材料四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有何不同?《全球通史》中“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对西方社会生产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
(4)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请回答:
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D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1)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    
(2)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3)D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三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对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
请回答:
1)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演变及成因。
2)综合上述材料,就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简要谈谈你的体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百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九十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缔造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领导中国走上复兴之路。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的特别之年,各地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已经拉开序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1912年9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的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先生的民族观。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如何理解“……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8 分)
3)谈谈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的现实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都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材料三: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材料四: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材料四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它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地位? (4分)
材料五: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他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陈明新《领袖毛泽东与周世钊》
材料六: 邓小平审阅向十四大作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的时期,以及这两个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
(5)材料五、六阐述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
(6)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民主思想和以民主为目标的政治实践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自然状态有一种为人人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它起着支配作用;而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洛克《政府论》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1)分别说明上述两个历史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
(2)比较上述两个文献,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原则是否相同?请依据材料说明。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指出,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现代世界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典范意义,“主要就是因为它从实质上贯彻了卢梭主义的人民主权观念,而这种民主实践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对‘平等’原则的落实。……以至于到后来连反民主的独裁者都不得不通过公民投票之类的程式来攫取权力……”。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民主政治实践与英国相比有什么特点?(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用一句话评价其历史作用?
(2)归纳材料二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他们分别是什么?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社会形势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一中,日本明治政府的这一举措给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积极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向学习西方有什么突出特点?
(4) 根据材料四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侣道士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景文集·上三冗三费疏》
材料三

材料四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之祸。
——《廿二史扎记》
注:靖康之难指1127年,金军大肆搜掠后,驱掳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等北返,北宋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工、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例)
(2)材料二中三冗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和已学知识说一说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4分)
(4)结合史实评述材料四中的观点?(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来往寒,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录》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什么思想主张?其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2)材料二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根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2)材料三的改革与材料二的改革在目的、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6分)
(3)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