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百官。
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
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
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
第四十九条:参议院应大总统之咨询,审议重要政务。
——《中华民国约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是什么?这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在五四之后其刚萌生为一个学科时就有不同观点。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改革开放以来,有些学者注重从近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的工业文明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这是整体的社会运动和社会飞跃,革命以及政权鼎革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据《史记》载:“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疆”。
材料二 据《魏书·食货志》记载:“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里说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三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认为:“西法各种,西人藉以富强,已收实效,皆有程式。我步趋其后,较易见功。由西文译作中文,以西学化为中学,不及十年,中国人才无难与泰西相领顽”。……他在《易言》中又主张:(中国)“于政事之举废,法令之更张,唯在上之人权衡自秉”,上下“情谊相隔”,不如西方议院制度优越。他把西方议院制度比附为士大夫所向往的尧舜“三代制度”,希望中国能够“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实现“长治久安之道”。
材料四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举措,并指出商鞅变法给秦国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采取的重要措施及特点。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进步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郑观应的主要思想及产生的历史原因。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美国政权构建体现的原则及进步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对鸦片战争很感兴趣,为此他收集了当时中英双方军队的相关资料。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清军
英军
武器
清军使用刀矛弓箭和鸟枪,刀矛弓箭手和鸟枪手比例约是5:5;鸟枪的原型可追溯至1548年的(明嘉靖二十七年)的葡萄牙火绳枪,枪长2.01米,射程约100米,射速1-2发/分钟。
清军使用的火炮,如同其鸟枪,可以追溯至明代。至鸦片战争,火炮使用的年限大多已经很长,清初铸造的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前明遗物。
英军使用两种军用枪:一是伯克式前装燧发枪,枪长1.16米,射程月200米,射速为2-3发/分钟,约在1800年后装备部队;二是布伦士威克式前装滑膛击发枪,枪长1.42米,射程约300米,射速为3-4发/分钟,约在1838年起陆续装备部队。
英军使用的火炮在样式与机理与清军差不多,但制造工艺先进,质量好,有瞄准器具,射击范围广,射程远,射速快。
火药
清军制造的火药仍按照明朝末年配方,主要凭借经验的层积,以手工业作坊或工场生产。
英军制造的火药,按照1825年黑色火药最佳化学方应方程式,反复实验确定最佳配方,由近代工厂生产。
军舰
清军水师舰船有数百之多,基本特点是船的吨位小,船上安炮少,任务不是出海迎敌,而是近海巡缉,守卫海岸。
英国海军主要作战军舰仍为木质风帆动力,只有少量蒸汽动力铁壳明轮船,军舰较大,吨位从百余吨至千余吨,火炮较多,从10至120门不等,机动性强。
兵力
清军有八旗兵约20万,绿营兵约60万,总兵力达80万,战争期间抽调到前线作战的兵力达10万人。
英军正规军月14万,国民军约6万,总兵力达20万。战争初期,英国远征军兵力约7000人,后增兵,最多时达2万人。

                                      ——据《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有学者认为,清军使用的是自制的老式“洋枪洋炮”。“洋枪洋炮”出现在明朝末年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依据材料概括英军的特点(不得照抄原文)?请从非军事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3)茅海建先生说,“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就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试分析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南京)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辱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的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
    
图片一:《恭祝中华民国万岁》             图片二 《共和》
材料三 希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敲响”155声警世钟”,这样的安排与中国近代史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请指出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2)图片一中的中华民国的“国”字写法是“□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请你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解释该字的含义。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3)与辛亥革命中宣扬的“民族主义”相比,材料三中“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提出有什么进步之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来讲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在逐步融入世界大潮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一批通商口岸。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艰难成长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载说,八十年代江苏一些商埠穿土布者“竟至绝迹”。……上海、杭州等口岸盛产棉花,这些棉花,除运销本国各地外,有很多都出口到国外。……南方闽、广一带,还有大批破产农民流离国外。如1879年厦门一地,有二万一千余人出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通商口岸发展起来之后,其影响力不断向内陆腹地辐射,带动更多的中国城市走向了近代化。……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因为对外经济联系的建立和租界的开辟,直接与此相关。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导致通商口岸社会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9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二:“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在制度构建上,“罗马的政府是十分完善的,因为自从它产生以来,它的制度就足以使或是人民的精神,或是元老院的力量,或是某些高级官吏的威望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罗马共和国还设立了监察制度,监察官每年都要检查一个共和国当时实际情况,这样就把人民分配到不同的特里布(部落,古罗马的行政单位)里面去,以便使保民官和野心家不能操纵选举,使甚至人民自己也不能滥用自己的权力”。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三:


英国选民人数变化
(据丁建弘《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一种历史社会学的研究》)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870年修正案)
材料四:提出“软实力”概念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人民日报·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启示之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2)材料二中孟德斯鸠认为罗马法之所以促使罗马兴盛的原因是什么?由此推断,孟德斯鸠认为罗马衰败的原因是什么?简述其思想在18世纪的实践情况。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美两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变化及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的内容。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7分)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2)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3)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五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
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
材料六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重大举措。一个自强奋进的东方民族,一个日益强盛的伟大国家,以特有的胆识和远见、包容和胸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浩荡洪流。
(5)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洪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群臣多言:“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文明太后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甲戌,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民始皆愁苦,豪强者尤不愿。既而课调省费十余倍,上下安之。—一《资治通鉴》卷一三六
材料四 商鞅的改革措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富强,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则注定将这个国家引向灾难……秦始皇时代,秦施行的仍然是商鞅当年的基本国策,它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却没能使秦朝逃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短命怪圈。——聂作平《秦国是怎样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三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政治改革在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据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所产生的影响。从中你得出了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回忆录》
材料二 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
材料三 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
材料四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分析其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世界格局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
“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之所欲者放逸,百姓之所不欲者劳敝。”,“奢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贞观政要》
材料三 “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 ——《新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四 表格内是康熙帝在不同时期写的三首诗。

滇 平
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瀚 海
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
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
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
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材料五 “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ɡòu)。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清史稿》卷八《圣祖本纪三》)
(1)材料一说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主要有哪些不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唐太宗)自古功德兼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思考,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材料五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
(4) 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材料三  1979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城镇居民
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
恩格尔系数(%)
1979
3645
1132
57.5
67.7
2006
218071
39500
35.8
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反映)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4)综上所述,从先进的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启示主要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史阶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期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其标志如下:……(欧洲的)“边缘化”,指的是……移至“侧翼”。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得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欧洲的“边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别指出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东山再起”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4)对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产阶级”是指处于富裕阶级(或上等阶层)与贫困阶级(或下等阶层)之间的一种社会群体,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处在社会结构中间层的阶级。有观点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可能是最早研究中产阶级与民主之间关系的学者。在《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民主的发达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有很大的关系。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导致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这导致了古希腊社会政治结构的迅速变化。……民主制就逐渐取代了君主制和军事贵族制。
——毛寿龙《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材料二 现在人们将包括经理、监督者、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和技术工人在内的所谓“白
领”阶层称为“新的中产阶级”。
1960—1990年间美国的阶级结构分布(%)

级阶位置
1960
1970
1980
1990
非所有者
1、经理
2、监督者
3、专家经理
4、专家
5、技术工人
6、蓝领工人
 
7.50
13.66
3.87
3.53
13.46
44.59
 
7.57
14.86
4.41
4.53
14.08
45.13
 
7.95
15.23
5.06
5.49
12.92
44.05
 
8.25
14.82
5.99
6.90
12.77
41.38
所有者
17、小资产者
18、雇主
 
5.54
7.86
 
4.09
5.33
 
4.53
4.77
 
5.19
4.71

   
——赖特《后工业社会中的阶级》
材料三 ……因为新中产阶级虽然具有官僚化、组织化的特征,但它依然是现代法治民主的忠实基础,……因为新中产阶级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新中产阶级所具有的教养足以使其具有履行公民权利和参加民主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教育良好的中产阶级无论是商业的还是组织的,均可以使自己适应政治参与,并有能力保护自己不被政治领导所愚弄。其次,……当他们仰望天空时,他们看到飞行员和宇航员,他们幻想星际旅游和星球大战,他们看到了有着黑洞和超新星的无限宇宙。他们不会看到天堂和一大群的天使。这一新的宇宙现确实导致了伦理和道德的危机,其原因只是因为科学不能够告诉我们何对何错,但这种世界观也确实创造了理性的大众,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承担民主的责任,并有能力积极参加法治民主所需要的公共活动。第三,他们尽管被吸入进这个或者那个巨型官僚机构,但并不把官僚机构看成是神圣的。……他们忠诚地为其组织服务,有时候还废寝忘食,但他们对组织并不愚忠,为了寻求自己的发展,他们会变革组织。
——毛寿龙《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材料四 政治体制是否愿意吸纳、是否有能力吸纳以及如何吸纳整合中产阶层,将极大地影响乃至决定着中产阶层是成为现行政治体制的内在部分和朋友,还是非敌非友的中立者,甚至是敌人。
——胡联合《政治学最高法则下的中产阶层“稳定器”构建战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雅典确立民主制度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劳动者结构的变化趋势并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新中产阶级“依然是现代法治民主忠实基础”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要使中国的中产阶级稳定发展可以采取哪些举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