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区位基尼系反映着产业空间分布的状况,它的值越大,表明产业在空间的分布越不均匀。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越高。下图是我国制造业在各省区内部县级尺度基尼系数的省区差异,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制造业集聚基尼系数表明
A.我国制造业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
B.制造业在西部省区有较高的集聚水平 |
C.我国制造业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
D.制造业在东部沿海省区有较高的集聚水平 |
下列原因能直接导致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偏高的有: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②交通网络密度高;③市场化程度高;④对资源和原材料依赖程度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D.第三产业比重波动上升 |
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题。
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
中国的劳动力约为美国、欧盟和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二倍,吸引了大量外资来中国建厂,因此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近几年大量从业人员都返乡创业,使东部地区劳动力产生了很大缺口,厂商都抱怨招工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4%,发达国家仅占3%左右。如果要从农业部门释放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我国农业发展应该选取的方式是
A.大力推行农业机械化 | B.发展水稻种植业 |
C.发展都市休闲农业 | D.回收土地发展国营农场 |
为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扬,某出口加工企业计划将沿海工厂的员工由26万人降至10万
人,欲将生产基地转向西部地区,该企业区位转移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A.资金 | B.技术 | C.工业基础 | D.交通运输 |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原因不包括
A.家乡生活成本低 |
B.返乡人员掌握了技术、信息,也积累了创业的资金 |
C.家乡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沿海地区 |
D.家乡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东桑西移”是指我国将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蚕丝产业发展战略。“东桑西移”的原因主要是
①东部地区桑园基地面积不断减少 ②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③带动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 ④稳定我国蚕丝产业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图为“产业升级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我国西部地区处于T2阶段 |
B.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T1阶段高于T2阶段 |
C.T1阶段至T2阶段过程中最低工资标准降低 |
D.廉价劳动力数量减少会加速T1阶段到T2阶段的进程 |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有两种形式:移地式城市化与就地式城市化。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达的产业是 (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
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增长过快 | B.区位选择变化 |
C.职业收入差异 | D.产业结构升级 |
下图为区域产业结构图,图中①②③表示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①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
C.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 D.三大产业比重相等 |
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顺序是
A.①→②→③ | B.②→①→③ | C.③→①→② | D.③→②→① |
2004年初,国家出台“一号文件”,鼓励农业发展。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表 1990年以来我国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来源情况
资料来源:2005年和2006年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表中数据能正确表明
A.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在持续增长 |
B.第二产业人均纯收入1995年最多 |
C.第三产业人均纯收入1995年最少 |
D.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比重在持续下降 |
2004年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比重上升的原因为
A.国家政策 |
B.科技水平提高 |
C.机械化水平提高 |
D.劳动力成本降低 |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图
(1)图中西部等高线数值大且密集,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
材料二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与第五次相比,各年龄段人口增长百分比
0-14岁 |
15-64岁 |
65岁以上 |
-6.29% |
4.38% |
1.91% |
(2)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各年龄段人口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材料三 今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的厂房停止招工,而富士康在上图甲省省会城市项目总投资将达50亿美元,建成后将吸纳10万人就业,是甲省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2012年5月26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已与该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许多类似的公司也已经或准备在该省建厂。
(3)据材料三分析甲省人口流动的趋势及富士康公司从深圳向甲省转移的主要原因。
环渤海经济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读下图回答问题。
(1)水资源短缺成为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分析3-5月的环渤海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
(2)1992年以“摩托罗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落户天津,分析天津吸引外资企业的区位优势条件。
(3)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渤海地区的竞争优势下降,跨国公司纷纷将投资转向东南亚等地区,说出环渤海地区失去了哪些竞争优势。
左图为 1995——2010 年河南省三大产业的产出比重图,右图为 1995——2010 年河南省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知,1995——2010 年河南省
A.主导产业是第一产业 | B.第二产业产出比重最大 |
C.第二产业产出比重先升后降 | D.第三产业产出比重持续上升 |
关于河南省三大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最高 |
B.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向第二、第三产业流动 |
C.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相当,说明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比例较为合理 |
D.第三产业产出比重与就业比重变化趋势完全一致 |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下面问题。
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汽车零配件生产 | B.节能环保业 |
C.服装鞋帽生产 | D.高端装备制造业 |
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
IC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一般。由设计、制造、封装三个环节构成,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比产业基地。读“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产值(亿元)结构变化图”,回答下题。
在图示时段内,有关我国1C产业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产值变化不大,结构变化明显 |
B.封装环节产值及其比重逐年下降 |
C.制造环节的产值增幅最大 |
D.设计环节的比重2002—2003年增幅最大 |
图1能折射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IC产业
A.由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转变 |
B.由原料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
C.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逐渐减小 |
D.比产品的附加值在逐渐降低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