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总体发展趋势为
A.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 B.平衡—不平衡—平衡 |
C.平衡—不平衡 | D.不平衡—平衡 |
下图是我国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共9分)
(1)AB两地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其商品粮地位明显下降的原因: 。
(2)图中B地区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90年代后,B地与A地对比产业升级困难,经济发展减缓,主要是B地较A地在 处于劣势。
读下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丹麦地理位置的特点及重要性。
(2)资源条件对丹麦经济发展有主要影响,据图推测丹麦利用资源发展的主要产业。
材料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有“自行车之城”之称,公众出行选择的通勤次序是:自行车、公共交通、私家车。在自行车专用车道上骑车上班上学的人占到40%左右,“绿色出行”,不仅缓解丁原有的堵车现象,也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哥本哈根也成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3)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与小汽车相比,从经济和生态角度说明其优越性。并结合图文材料分析自行车在哥本哈根受到市民欢迎的原因。(12分)
下图为“陆地环境与人类关系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各阶段Ⅱ时期( )
A.平坦的地形,适宜的气候是发展的主要自然基础 |
B.便利的水源是发展的重要基础,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成为发展的首选 |
C.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有力的自然条件空间组合紧密的地区,会形成重要的产业区 |
D.自然环境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已经很小了 |
阶段I中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森林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全球变暖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域文化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
B.地域文化是某一地域永远稳定的产物 |
C.地域文化是人类活动创造的产物 |
D.地域文化是区域内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2015年2月21日,来自欧洲的首趟“义新欧”(马德里—义乌)班列,顺利抵达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车上运载的货物最可能是
A.葡萄酒橄榄油 | B.圣诞树 化妆品 |
C.奶粉 药品 | D.服装 鞋帽 |
下图是某区域不同时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
B.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 |
C.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明显 |
D.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 |
下列不属于该区域20年来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 B.矿产资源得到开发 |
C.旅游业的兴起 | D.逆城市化明显 |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
A.都位于入海口处 | B.都位于我国季风区 |
C.土壤都比较肥沃 | D.都是平原地区 |
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 “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
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
B.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
D.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
读“倒U形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图示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B.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C.③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
D.①—②—③体现了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
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哪一阶段
A.① | B.② | C.③ | D.①②③ |
生态用地面积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生态服务功能强弱,图是深圳市1978年-2000年生态用地变化数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78年-2000年,滩涂面积变化最明显 |
B.2000年比1978年地下水储量增多 |
C.分析该市用地面积的变化主要应用的地理技术是RS |
D.城市整体生态服务功能降低 |
2013年3月22~30日,中国国家主席出访了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四国,下图是出访路线示意图。据图文回答下列各题。
出访地中
A.①所在国家属于亚洲 | B.②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
C.③东岸受寒流影响显著 | D.④地盛行东北信风 |
出访期间
A.①昼渐长,夜渐短 | B.②和③的日出时刻相同 |
C.③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 | D.④自转角速度变小 |
17.出访路线中
A.北京和①地年均温差异最大 | B.②和③之间干湿差异最大 |
C.①至②自然带景观变化最多 | D.③至④沿线均为高原地形 |
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下图)。
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指标是( )
A.气候 | B.地形 |
C.洋流 | D.植被 |
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
B.农业基础薄弱 |
C.水土流失严重 |
D.自然资源不足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