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0°45′N~31°43′N,102°51′E~103°41′E)发生8.0级地震。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巨大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读图,回答问题。有关该次地震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活动引起 | B.地壳运动引起 |
C.山崩和滑坡引起 | D.人类活动诱发而成 |
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 B.崇明岛的形成 |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 D.约旦地沟的形成 |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特征为种类多,分布广,发生频繁。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 ②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变率大 ③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④受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降水集中多暴雨 ⑤多数地区森林覆盖率低 ⑥地形类型多样,地势起伏大
A.②③⑤⑥ | B.①②⑤⑥ | C.②③④⑤ | D.②④⑤⑥ |
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人口、海水养殖损失、沉损船只数量、受灾农田、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A.干旱 | B.洪涝 | C.地震 | D.风暴潮 |
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王在维基百科查到了“洞庭湖面积变化 (以1825年以前为100%)表”,据此分析洞庭湖湖面面积变化及影响这种变化的自然、人文因素。(7分)
年代 |
面积(平方公里) |
变化百分比 |
1644-1825年 |
约6,200 |
100% |
1826-1915年 |
约5,600 |
90% |
1916-1949年 |
约4,200 |
67% |
1950-1978年 |
约2,700 |
44% |
1978-1998年 |
约2,600 |
42% |
1999-2004年 |
约3,900 |
64% |
湖面面积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文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粮价低迷,湖区土地大量弃耕抛荒,一些地方政府为“调整结构”鼓励农民大种杨树。洞庭湖区目前种植的杨树绝大部分是耐水速生型意大利杨和美国黑杨。
(2)在湖泊洲滩上大量种植杨树对湿地生态功能的不利影响有哪些?(至少谈两点)(4分)
读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次数的等值线图,回答问题。这种气象灾害最有可能是
A.台风 |
B.寒潮 |
C.沙尘暴 |
D.干旱 |
甲地受这种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A.地形为盆地 |
B.受盛行风影响小 |
C.距离海洋远 |
D.纬度较低 |
图中所示的灾害多发季节是
A.夏秋季节 |
B.春节前后 |
C.隆冬季节 |
D.深秋和初春 |
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原因是 ( )
①特殊的地理位置 ②多山的地貌 ③强烈的地壳活动 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我国东南半壁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东南部防灾意识强,西北部减灾能力强 |
B.东南部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部人少地多,生态脆弱 |
C.东南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部受灾体少 |
D.东南部季风气候,西北部大陆性气候 |
读2004年广东发生的最严重的“气候灾害类型漫画图(注: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完成下列问题。图中灾害类型最易发生在冬季的是
A.寒潮、高温 | B.暴雨、咸潮 |
C.寒潮、咸潮 | D.雷击、干旱 |
下列灾害类型中治理措施相似的是
A.干旱、咸潮 | B.高温、咸潮 |
C.暴雨、干旱 | D.寒潮、雷击 |
读有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
(1)读图写出Ⅲ地区土地退化的原因。
(2)分析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3)结合该地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优势,简述该地区经济发展方向。
环境保护 这些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洞庭湖19世纪与20世纪水系图
(1) 简要分析上述材料所示问题及其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相互关系
(2)针对洞庭湖的变化趋势,请列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 4分)
2004年12月26 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问题。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 )
A.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 B.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
C.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 D.海底塌陷引起的 |
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A.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 B.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
C.围海造陆 | D.增高海岸堤防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