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与森林、海洋被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它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分析下列问题。
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水稻田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
D.大片湿地改为鱼塘 |
读图,回答问题。
关于坡面与侵蚀强度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坡度20度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B.20-40度之间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
C.40度的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D.90度的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在40-90度之间,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
C.坡面径流流速小 | D.受雨面积减小,而使坡面流量减小 |
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种灭绝本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所以对于物种灭绝人类无能为力 |
B.物种的数量如此巨大,所以我们不必杞人忧天 |
C.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在短期内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生物多样性,但是灾变过后新的物种又在生成,使物种多样性重新增加 |
D.人类新发现物种数量超过灭绝或者濒危物种数量,所以对生物多样性应持乐观态度 |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题。据此回答题。
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止病虫等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读“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完成下题。
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生产规模小 | B.商品率高 |
C.精耕细作 | D.科技水平高 |
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 B.水土流失、石漠化 |
C.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 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
发展绿色食品,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题。
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
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 B.减少固体垃圾 |
C.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 D.移风易俗 |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 | 重金属盐 | B. | 氮、磷营养物 | C. | 固体废弃物 | D. | 泄漏的石油 |
2.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A. | 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 B. | 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
C. | 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 D. | 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 | 赤道附近 | B. | 大洋中部 | C. | 中、低纬近海 | D. | 高纬近海 |
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柏林 | B.伦敦 | C.旧金山 | D.彼得堡 |
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
D.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
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 |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
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关于该国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高山地区,没有平原 |
B.属于内陆国,降水稀少 |
C.河流众多而湍急 |
D.纬度低,各地最冷月气温都在0℃以上 |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荒漠化
③滑坡和泥石流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读下图,“2012年中国省级行政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吉林高于河北 | B.山西高于河南 |
C.青海高于甘肃 | D.安徽高于福建 |
我国东南沿海低碳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轻型化 | B.劳动力资源丰富 |
C.森林覆盖度较高 | D.离国际市场较近 |
读下图,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中国西南某区域石漠化、环境人口容量、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的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区域最不可能是
A.地表崎岖,峰林广布 |
B.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D.多溶洞、天坑等,旅游资源丰富 |
图中曲线于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上升:植树造林;下降:砍伐森林 |
B.上升:环境改善;下降:生态破坏 |
C.上升:人口增长;下降:计划生育 |
D.上升:科技进步;下降:资源减少 |
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反映出( )
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 |
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 |
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 |
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 |
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A.合理利用水资源 | 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 |
C.设置沙障固沙 | D.小流域综合治理 |
读“我国南方地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M地成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的主要原因是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废气排放量大 |
B.沿江工业发展较快,废水排放量大 |
C.大水漫灌抬升地下水水位 |
D.人地矛盾突出,过度开荒,破坏植被 |
N生态工程建设对下列问题改善作用较明显的是
A.珠江流域水污染 | B.珠三角酸雨危害 |
C.洞庭湖湿地萎缩 | D.长三角海水入侵 |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回答下面下列各题。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C.酸雨 | D.生物多样性减少 |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