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省东营市中心向东南13公里,就可到达一片海边的盐碱地。2008年底,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将诞生出一个世界级的化工厂——杜邦化工厂,它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湿地25公里。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杜邦化工厂在此设厂的区位优势有( )
①沿海的地理位置 ②有胜利油田的石油资源 ③靠近黄河水源地 ④该地区经济技术高度发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湿地急剧萎缩。对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气候干旱,黄河断流 |
B.小浪底进行的调水调沙实验 |
C.石油勘探和开采 |
D.滥垦滥伐、建筑占地 |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表中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题。
年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
植株数量 |
灌木植物 |
1 |
1.00 |
1.00 |
1.00 |
1.00 |
草本植物 |
1 |
1.18 |
1.20 |
1.21 |
1.23 |
|
地上生物量 |
灌木植物 |
1 |
1.09 |
1.10 |
1.12 |
1.11 |
草本植物 |
1 |
1.47 |
1.55 |
1.52 |
1.53 |
|
地下生物量 |
灌木植物 |
1 |
1.01 |
0.99 |
0.98 |
0.97 |
草本植物 |
1 |
1.21 |
1.29 |
1.42 |
1.58 |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A.植株数量 | B.总生物量 |
C.地上生物量 | D.地下生物量 |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
C.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
读我国某大城市郊区多年平均及2011年的气候资料数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序号 |
项 目 |
多年平均数据 |
2011年数据 |
① |
年平均气温 |
11.6℃ |
12.5℃ |
② |
日平均气温≥0 ℃的终止日 |
11月23日 |
12月17日 |
③ |
年降水量 |
633.4 mm |
557.5 mm |
④ |
春季降水量 |
69.1 mm |
71.2 mm |
⑤ |
夏季降水量 |
463.8 mm |
353.7 mm |
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该地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其护田林树种可能是( )
A.红松 | B.沙拐枣 | C.樟树 | D.杨树 |
该地2011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夏季风势力更强 |
B.城市为居民供暖时间可能缩短 |
C.春季气温比往年同期低 |
D.河流封冻天数变长 |
读“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 B.土壤次生盐碱化 |
C.土地荒漠化 | D.气候变暖 |
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了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
①加勒比海地区 ②北非 ③东南亚 ④中亚 ⑤俄罗斯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哈萨克斯坦石油最丰富的地区在
A.里海沿岸 | B.巴尔喀什湖附近 |
C.额尔齐斯河沿岸 | D.北部丘陵 |
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了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 )
A.撒哈拉大沙漠南部 | B.北美中南部 | C.中亚和中国西北部 | D.澳大利亚中部 |
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
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 |
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 |
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 |
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 |
近年来,建设防护林提倡多树种搭配的根本目的是( )
A.追求森林产品多样化 | B.美化林区环境 |
C.降低植物成本 | D.增强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读“某地区等高(深)线示意图及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
若在图中①河段画出等高线,则该等高线此处的凸出方向为
A.东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西南方向 | D.西北方向 |
最近几十年,②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 | 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 |
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 | 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 |
下图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草场载畜量指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一定的草地面积,一定的利用时期内,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下,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50年~1975年期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 B.气候 | C.市场 | D.放牧 |
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20世纪60年代——降水偏少 | B.20世纪80年代——过度放牧 |
C.20世纪90年代——牲畜太少 | D.21世纪初以来——气候变暖 |
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关于该国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高山地区,没有平原 |
B.属于内陆国,降水稀少 |
C.河流众多而湍急 |
D.纬度低,各地最冷月气温都在0℃以上 |
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荒漠化
③滑坡和泥石流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 | 重金属盐 | B. | 氮、磷营养物 | C. | 固体废弃物 | D. | 泄漏的石油 |
2.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A. | 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 B. | 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
C. | 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 D. | 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 | 赤道附近 | B. | 大洋中部 | C. | 中、低纬近海 | D. | 高纬近海 |
下面甲图为某地区地形图,乙图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读图回答题
该地区长城以南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
A.凌汛 | B.水土流失 | C.森林面积减少 | D.泥石流频发 |
结合甲乙两图分析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
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 | B.A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于B地区 |
C.人口密度在北部最合理 | D.本区人口合理承载力较大 |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2)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 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管线全长1000千米。阅读材料及“中哈石油管道建设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 B.土壤次生盐碱化 |
C.土地荒漠化 | D.气候变暖 |
目前,我国进口的石油基本来自中东。为了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从位置方面考虑除了中东外,较为理想的进口石油的地区是( )
①加勒比海地区 ②北非 ③东南亚 ④中亚 ⑤俄罗斯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读“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回答以下两题。
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有 ( )
A.生产规模小 | B.商品率高 |
C.精耕细作 | D.科技水平高 |
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
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
B.水土流失、石漠化 |
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 |
D.酸雨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下列小题。
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 B.水土流失 |
C.土地荒漠化 | D.水污染 |
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