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形、河流、海洋和交通四个方面,分析上海城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和京沪高铁四个大型工程中,可以让上海市的人们生活更美好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征( )
A.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 B.高投入、低消耗、高污染 |
C.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 | D.低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
表1
表2
(1)回答A地气候类型名称,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
(3)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在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4)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据图、表1,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关于下列世界环境日主题主要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持续性原则
②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共同性原则
③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阶段性原则
④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公平性原则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金融风暴影响,珠三角地区产业纷纷向外转移,部分产业转移至我国西北地区。
材料二:如图
根据材料一,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对于珠三角的比较优势有哪些?(3分)
根据材料二,分析宁蒙交界处形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
(3)宁蒙交界处的工业园区因“高能耗、高污染”工业的大力发展,成了中国西部的“百里污染带”。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地貌对人类的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下列叙述中不适宜的是:
A.我国横断山区山高坡陡,不适合种植业 |
B.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与盆地地势低平、水热条件好,是重要产粮区 |
C.在长江中游围湖造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有利于农业生产 |
D.我国喀斯特地区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很不利,但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 |
下列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
B.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应建立一种环境伦理意识 |
C.公平性是指同代人、代际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对可持续发展所尽的义务是平等的 |
D.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
读1978-2008年间我国经济重心(重心是指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的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最接近
A.长江三角洲 | B.珠江三角洲 | C.京津唐地区 | D.长江中游地区 |
1978-2008年中国经济重心的轨迹变化及其原因是
A.1978-1991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GDP重心向西部方向移动 |
B.1991-1994年期间,由于东南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
C.1994-2008年期间,由于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战略, GDP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
D.1978-2008年, 我国东部和南部是中国的经济高密度区, GDP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华网2008年7月14日电武汉市近日向社会公布,东西湖区石榴红村等8个村被评为武汉市首批生态村。据介绍,这些村历来重视环保,倡导生态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旅游景点,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
(1)将下列内容代号填入武汉市“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图的方框中。
a. 科教b. 景区资源与环境c. 经济d. 人口
(2)“农家乐”模式是如何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
(3)“农家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04年10月2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温家宝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建设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工程前线省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扎实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西线调水线路是从金沙江、岷江将水调到黄河 |
B.东线方案调水线路全部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
C.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矛盾 |
D.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会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需要逐级提升水位,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 B.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高 |
C.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低 | D.黄河是“地上河” |
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用水紧张的举措之一,选择正确答案 ( )
A.北调的原因是北方水资源缺乏但人口密集、工业耗水量大 |
B.中线方案是利用京杭运河、从太湖提水北送 |
C.中西线要穿越秦岭中段、跨过黄河到华北 |
D.三条路线中,东线的工程量最大 |
至2009年12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我国长江沿岸形成了六大经济开发区。读长江沿岸经济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所在平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简要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2)乙所在省区________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这里交通条件优越,其矿产加工成初级产品,可以经湘黔线、________线、________线运往上海。
(3)丙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不可能是 ( )
A.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 | B.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 |
C.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 | D.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 |
E、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
(4)丁经济区的核心地带属于长江经济带的________工业基地(名称),该工业基地发展
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缺乏。
2009年3月结束的“两会”上,我国“六大核心经济圈带(图)”的概念逐渐浮现,区域竞争越发激烈。回答23~24题。“六大核心经济圈带”均位于( )
A.湿润地区 | B.第三级阶梯 |
C.季风气候区 | D.矿产丰富区 |
Ⅳ经济圈发展的独特优势是( )
A.政策扶持 | B.著名侨乡 |
C.海运便利 | D.科技发达 |
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1-1-7”,回答19-23题。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A.气候、地貌 | B.地貌、植被 |
C.植被、土壤 | D.土壤、气候 |
关于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是新疆区 |
B.B区的植被主要以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为主 |
C.C区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
D.A区海拔较低,大部分地区属内流区 |
A区与C区的界线是 ( )
A.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
B.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 |
C.大致与3000米等高线吻合 |
D.大致与0℃等温线吻合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D是阿尔金山,E祁连山 | B.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位于A区 |
C.A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 D.荒漠化最严重的是B区 |
关于B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B区土壤多在森林植被下发育,淋溶作用强 |
B.河流流向为自西向东流,最终均注入太平洋 |
C.本区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 |
D.该区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
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主要能源资源是甲 ,乙 ,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2)两个区域内相同的经济作物是 。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各自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4)甲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限制该区域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至少2条,4分)
上海世博会盛况之空前规模之大参展国家之多均创历届世博会之最,并首次同步推出网上世博会,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中国。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
A.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 B.城市科技的创新 |
C.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 D.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