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

深层次阅读赏析(共13 分)
小猫艾莉
妈妈养了很久的猫咪“真红”去世后,她的朋友为了让她打起精神来,把自家新生的一窝小猫中最漂亮的一只送给了她。妈妈把这只新来的小猫命名为“艾莉”,这是妈妈以前用过的英文名,可见宠爱之深。
艾莉的母亲血统高贵,父亲却是不知从哪来的流浪猫,不过那未知的下等基因并没有影响它的美貌,艾莉小小年纪就和它母亲一样,举手投足间都带有十足的贵族范儿。
很多人都以为猫难养熟,实际上只要养的年纪够小,它很容易和你嬉皮笑脸亲密无间到开无恶意的玩笑,例如真红。
艾莉却是个例外,它对谁都是淡淡的,你去逗弄它,它会用一种极为平静的态度轻轻拨开你的手,眼睛漫不经心地凝视着别处,让你不禁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想要被主人抚摸的宠物。
妈妈在尽心照料艾莉一段时间后,依然没能从它那里取得什么特权。她有些沮丧,便暂时不想多管它,郁郁地继续怀念可爱的真红。虽然艾莉不见得会有什么心理落差,可我还是自作多情地担任了妈妈之前扮演的角色——讨她的喜欢。
我也试过很多种方法逗它,用猫铃铛、毛线球、狗尾巴草什么的,可艾莉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冷静,直到我快要失望了才摆弄几下子,那不耐烦的神态,像极了大人看到小孩子流着鼻涕扑过来,明明不想笑却非得笑了那么几下的样子。
后来我只得放弃,换作每天抱着它在阳台上发呆。
说起来我也不知道一人一猫发呆时发生了什么,艾莉来到我家差不多一年时,在一个没有阳光的下午,它本在我怀中安安静静看外面晾晒的衣服,可忽然就仰头亲了我的下巴一下。
猫类有亲吻的概念吗?
我不知道。
但那个轻轻的如羽毛一般的吻将我融化了,一连几天都飘飘的,妈妈问我也不告诉她,她大约会嫉妒得发狂吧。
那个吻变成我和艾莉的共同小秘密。自那之后,我和艾莉每天的发呆时间变得更加甜蜜了。它学会了拽铃铛,每次都是它拨动铃铛我去扑,两个笨蛋玩得十分起劲。我想,如果艾莉足够大的话,总有一天是它抱着我在阳台上发呆吧。
后来去了外地工作,宿舍不能养猫,艾莉自然只能留在家里。出发的前几天我一再和它告别,它只是安然看着我,把铃铛拨给我。
第一次离开艾莉的生活没我想象中那么难熬,当然也不至于十分愉快。终于熬到十一长假,回家后,我没有看到艾莉扑上来迎接的身影,立刻放下包到处寻找,最后在床底发现了它。然而它只是远远看着我,甚至连铃铛都无法将它从床底吸引出来了。
果然,艾莉又恢复了刚来我家时的状态。我去抱它的时候,它优雅地挣脱开,不知消失在了何处。若不是猫粮在正常地减少,我甚至怀疑艾莉已经不在家里了。假期很快结束,出发前一晚,我收拾好了东西准备关灯睡觉,发现艾莉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
“艾莉?”
它仰脸看着我,眼眸亮晶晶的。
我顿时忘记了呼吸。它看了我一会儿,舔舔自己的爪子,转过身晃着尾巴不见了。我赶紧走出屋去,把它一把抱在怀里,它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用脸蛋碰了碰我的鼻尖。
第二天艾莉没有躲起来,而是站在妈妈脚边目送我出门。我知道它原谅了我的离开。原本略略失望的假期瞬间变得有滋有味起来,才坐上车,就开始深深期待下一次回家了。
摘自《意林》2013总第225期
这篇文章小猫艾莉对我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试摘录文中有关词句说说这一变化的过程
最初小猫艾莉对我“漫不经心”——后来它(                                )——我外地工作回来,它“又恢复了刚来我家时的状态”——我假期结束要出发,它(                                                         )。
小猫艾莉在文中犹如一个孩童。文中有多处描写小猫艾莉看我的眼神,请结合重点词语揣摩下列两句小猫当时的内心世界。
①眼睛漫不经心地凝视着别处,让你不禁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想要被主人抚摸的宠物。
②它仰脸看着我,眼眸亮晶晶的。
本文语言幽默生动,仿照示例分析另一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不耐烦的神态,像极了大人看到小孩子流着鼻涕扑过来,明明不想笑却非得笑了那么几下的样子。
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猫比作“大人”,把自己比作“流着鼻涕的小孩”,反客为主,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描写了小猫对我不耐烦的样子。
(2)但那个轻轻的如羽毛一般的吻将我融化了,一连几天都飘飘的,妈妈问我也不告诉她,她大约会嫉妒得发狂吧。
这篇文章主要写小猫“艾莉’,但三次写到猫咪“真红”,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三次写猫咪“真红”在文中的各自作用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建立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请拟一条相关的公益广告,表达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声。(字数在20字以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真话的“敢说”与“乐听”
吴良伦
①据载,宋真宗有一天与大臣一起钓鱼,好长时间无鱼上钩,真宗觉得好生扫兴,这时有个叫丁谓的大臣,在一旁看得清楚明白,便上前赋诗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钩迟”。原来是真龙天子把鱼吓跑了。真宗听后,龙颜大悦,不快之情顿消。这个惯于说假话的丁谓后来挤掉寇准升为宰相。
②现实中,真话一般不那么好听,多少带点儿刺,很容易引起领导心理上的不快,轻则脸呈不悦,拂袖而去;重则雷霆震怒,拍案而起,甚至给穿“小鞋”。如是,投机取巧者干脆改说无关痛痒的大话、套话、假话了。想说真话,首先就遭遇一个“敢不敢”的问题。
③1961年,刘少奇带队到湖南农村调研,叮嘱调查组成员“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让群众把心里话讲出来,好话坏话都要听,哪怕是骂我们的话”。群众开始都很紧张,不敢说话,少奇同志用真诚打动了群众,群众终于说出了久藏在心底的话。
④这则往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敢于说真话重要,而乐于听真话更重要,听真话乃是说真话的基础。如果说敢于说真话是一种胆量的话,那么允许别人讲真话、乐于听真话就是一种度量雅量。有什么样的耳朵,就会听到什么样的话。对于领导干部,要想群众讲真话,首先自己要能听真话。
⑤“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乐于听真话,鼓励道实情,就能多一些发现的眼睛、思考的头脑,帮助决策者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进工作、推动发展,这正是听真话的最大价值。
⑥《吕氏春秋·壅塞》中记载:宋王得到消息,齐国要派兵进攻宋国,便立即派人去侦察齐军入侵到了什么地方。先后有三个侦察使者因说了真话而掉了脑袋,第四个使者见状就对宋王胡诌了一通,说:“连齐军的影子也看不见,百姓十分安定。”宋王听了非常高兴,赏赐了他很多金银。结果没有几天,齐军便攻进城来,宋王也成了丧家之犬。
⑦“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对于手中握有决策权的领导干部来说,能够听到别人给自己讲实话,就会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如果一味喜欢奉迎恭维的虚话、大话、假话,只会使自己变得昏庸无知,导致决策失误,事业失败。如果领导干部听见的要么是谎言,要么是鸦雀无声,无形中就把自己与民意隔绝开来,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⑧我国古代有个叫裴矩的人,他在隋朝为官时是一个以阿谀奉承著称的佞官,但归顺唐朝后,却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诤臣,深得李世民器重。对判若两人的裴矩,元朝名相拜住这样解释:“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这个故事值得今天各级领导干部深思。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7月5日)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本文论述了什么观点?
简述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成功运用“引证法”的关键是“引后有析”,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加以说明。
结尾“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一句的本意是什么?能引起你的那些深思?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看似很平常的生活情景,我们在拥有时总会忽略或视而不见,或者认为理所当然,而一旦成为往事,或失去,就会觉得格外清晰、分外美好而倍加珍惜!
请以《当时只道是寻常》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600。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请别说我不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你成长经历中的一次辉煌或失落,诉说你需要得到赞扬、鼓励或理解的心声
要求:①字数在600字以上。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分)
故乡的艾菜
曹峰峻
①除夕的晚上,我在思乡的情绪中打开家乡捎来的艾菜罐头,一阵麻辣的气味窜进鼻孔,我眼圈开始温暖起来,朦胧中我看到透绿的艾菜叶在我颤动的筷子上闪着忧郁的光,仿佛向我传递故乡的云霓流逸,使我感知故乡冬季的田野,空中的月华以及月华中母亲的音容。一颗泪珠悄然滚落下来。
②艾菜又称苦艾,苦艾其实不是菜,只是一种野草,它总是在冬寒中长于冰封的田埂,深藏沟槽之角。春天的群芳斗艳不属于它,连似花非花的油菜也能喧染黄潮角逐花市,只有待春夏、秋冬在退潮中冲淡,在丰满中憔悴,苦艾才在乡间田埂上角逐飞奔,在很清静的一角梳理阳光,很有分寸地开出淡淡的黄花。不管风暴和冰雪,它总能坚忍不拔地点缀幽黑的泥土,很有耐心地独守一方风景。
③最先认识苦艾草并呼它为艾菜的是我母亲,最先把艾菜入汤、入药并以此制成特有风味的辣菜的也是母亲!那时我们在乡下政治避难,家境惨淡,每当在外上学的兄姐回家过节,母亲总熬上一锅汤分给我们喝,母亲总是在一旁默读我们被热汤滋润得油亮而有生机的嘴唇,母亲总在生硬的微笑中红着双眼,对我们说起艾菜能祛毒保平安之类的话。春节将至,母亲便将晾在屋檐下腊了一个腊月的艾菜用水洗清,放在锅里用文火翻炒,加上她认为必不可少的佐料,她亲自控制的炉火在她脸上飘动,母亲用双手捂住脸,我看到晶莹的亮点从母亲手缝间顽强地溢出来。我听到她说艾菜气味直辣得呛人。我看着她的眼睛,陷入了一种迷茫,我幼小的心灵还不能透过艾菜的辣味嗅到人生五味,但这也阻止不了我对艾菜初次麻麻的酸酸的感觉和记忆。那是一种甜蜜和苦辣的味道。
④当最后一粒谷子将秋天毫不犹豫地收藏,初冬就会招引母亲把我的手牵到原野上,在天光微熹,星星开始淡化的时候,田野上的冷风就一个劲地拂动母亲的发丝。母亲很有节奏地起伏身子。如果找到艾菜,母亲就让我坐在她铺在地上的头巾上,让我看她怎样把艾菜激动不已地移到掌心。直到日沉西山,母亲小心而不厌其烦地将一棵棵透绿的艾菜放进精巧的菜篮,母亲就把我揽进怀里,我们就会在彼此温爱中吟唱那首她教我的儿时时常背诵的歌儿:“大青龙汤桂艾黄,杏草石掌姜枣藏……”我和母亲行走在归返的路上,小镇灯火就会簇拥着关押了一天的爸爸款款走来,再看我们的家园,也缥缈在夜灯之中了。
⑤母亲的真知灼见是无懈可击的。清贫动荡的日子竟能让兄姐们健康平安地度过。我在大学图书馆曾翻遍所有的医科药典,始终没有发现与艾菜相关的文字,由此推论苦艾草只有母亲才能认识它,也只有母亲才有理由才有资格把它唤为“艾菜”。
⑥当春光一次次逼迫冬日返青,母亲就把一粒粒收藏的艾籽播种到用甜杆围成的菜园里,艾菜发芽了,母亲就把芽蕊在早晨的阳光下重新编队,依次排序到她弹过三遍棉絮般的松暖湿润的土里。艾菜在她的希望里疯长,成为四季常绿的景观,母亲的技艺也传遍了村里村外,每逢腊月,风腊的艾菜就在各家庭院里的晾衣绳上窜来窜去,翻墙走檐。整个腊月,母亲的微笑在风中荡来荡去。
⑦二十年后,母亲在我城里的小院里腌制辣菜,她遵循在月下制作的方式,先用小剪刀梳理它来自乡下的根须,院子里仍飘浮着乡下那桑田埂上的呼吸,那是遥远而亲近的声音,轻柔而恬淡,是浸润人心的天籁,是母亲生命中的抒情韵文。母亲银色的发丝在微风中拂动。母亲真的老了,那透绿的菜叶,在月光下晶莹剔透,闪着忧郁的光,怜爱地看着我,仿佛向我诉说母亲的幸福和苦难。
⑧但我不敢相信那次院里是母亲最后一次月夜制辣菜,母亲仿佛有预感,那次让我坐在她身边,让我看她掌火,亲自制出很多瓶辣菜。第二天她就坐船很平静地回乡下去了,再也没有回来。当村里的辣菜罐头厂开得如火如荼时,母亲已安息在村西头的高坡上,苦艾菜从村口顺着田埂和小路争先恐后地延伸到母亲的身边,在墓周簇拥着围了一圈又一圈,冬季来临苦艾竟然在冰天雪地开出艳艳的花,苦艾花轻弹曼舞着……
⑨我知道苦艾其实不是菜,但在寒风中照样长得矫健,苦艾花不能算花,但在阳光下却开得异常绚烂,毫不逊色。
第②自然段的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阅读第③自然段,你如何理解加点的“甜蜜和苦辣”?
第④自然段的描写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结合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有怎样的作用(提示:可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有时礼物代表着祝福,有时礼物代表着鼓励,有时礼物代表着感激,有时礼物代表着一份心意,有时礼物代表着一个故事。礼物可以是人情往来赠送的物品,也可以是身边人的金玉良言。礼物能传递人间的真情,能拉近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
每一份礼物都代表一份心意,每一份礼物的背后往往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以“最好的礼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材典型新颖,抒发真情实感
②写记叙文;      
③不少于600个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暖的小刀
马德
⑴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
⑵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不愿伸出来。和我一起监考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女老师。大约,她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随后,我俩便开始留意这个女生。在我们想来,她袖口里的那只不愿示人的手,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⑶考场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答题。只有这个女生,一边答题,一边有意紧藏着她的那只手,一边还不自觉地环顾着左右,神色紧张而怪异。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纸条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什么东西。
⑷然而,我们错了。半小时后,也许女生做题做得太过专注,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
⑸原来,她竟是一个有残疾的学生!
⑹这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愧怍之余,不禁心生悲悯。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小声地嘟囔着:“怎么会是这样,多可怜的孩子啊,多可怜的孩子。”
⑺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纸片上,印着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图。我们分发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试卷的答卷纸上。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太过匆忙,这些纸片裁剪得很粗糙,考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把四个毛边撕去,大小合适,才能贴在试卷上。
⑻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大约,她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那只手,就用左胳膊使劲压紧纸片,右手一点一点地撕。可是,那张小纸片仿佛不听话,只要她一用力,就从她的胳膊下跑出来,再压下去,再跑出来。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
⑼“这位女同学,我可以帮你吗?”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声音低低地征询女生的意见。女生抬起头,看了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纸片给了她。
⑽然而,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把那张纸片放在讲台上后,便在满考场里寻找着什么。我有些纳闷,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嘛,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
⑾不一会儿,女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找到了一把小刀。然后,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裁着那张纸片,“哧——哧——”,小刀割裂纸片的声音很好听。我和女生看着她做这一切。说实话,那一刻,女老师慈祥得像坐在讲台前的一尊佛,她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
⑿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轻轻地放在女生的桌子上。女生欠了欠身子,低低地说了声谢谢。她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赶紧答题吧,便走开了。
⒀然而,我还在纳闷着。一张小纸片,用手也完全可以撕得很整齐,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来呢?
⒁考试结束后,我道出了心中的不解。那位女老师笑了,说,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头去撕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她的这种伤害。”
⒂一直以来,小刀在我心中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原来即便是锋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裁剪出人性的温暖来。
(摘自《青年博览》)
文中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这个细节”具体指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通读全文,说说第②段末句中“秘密”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分条陈述。
作者对女生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本文的刻画人物细节尤为精彩,请对第⑾段中划线句进行赏析。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于为别人的辉煌喝彩。其实,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更应该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喝彩,是对自我的肯定和鼓励;为自己喝彩,能让我们的生命散发出更浓郁的芬芳。对他人的真诚帮助、对父母的体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都值得让充满朝气的我们为自己喝彩。
请以“那一次,我为自己喝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2) 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3) 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4) 不少于60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父亲的鞋子
李汉荣
⑴那年,记得是深秋,父亲搭车进城来看我们,带来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的,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老家到这个城市有近一百里路,父亲也是快八十岁的老人了。看着父亲一头的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⑵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壁雪白,地板光洁,说,这辈子当你的爹,我不及格,没有为你们垫个家底,你们家里,连一块砖我都没有为你们添过,也没有操一点心,也没帮过一分钱,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们安然、安分,我就心宽了。我不住地说,爹你老人家还说这话,我们长这么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体不错好好活着就是我们的福分,别的,你就别多想了。
⑶父亲忽然记起了什么,说,嘿,你看,人老了忘性大,鞋子里有东西老是硌脚。昨天黄昏在后山坡地里搬苞谷,又到林子里为你受凉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麦冬,树叶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给灌满了,当时没抖干净,衣服上头发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没来得及理个发,换身像样的衣服,就这么急慌慌来了。走,孙女儿,带我下楼抖抖鞋子,帮我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说,就在屋里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楼。父亲执意下楼,说新屋子要爱惜,不要弄脏了。
⑷楼下靠墙的地方,有一小片长方形空地,还没有被水泥封死。父亲就在空地边,坐在我从楼上拿下来的小凳子上,脱了鞋子仔细抖,又低下身子让孙女儿拍了衣服,清理了头发。上楼来,我帮父亲用梳子梳了头发,这是我唯一的一次为他梳头。我看清了这满头的白发,真有点触目惊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发后面积压了多少岁月的风霜?
⑸第二年春天,楼下那片空地上,长出了院子里往年没有见过的东西,车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灯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楼房转角的西侧,还长出一苗野百合。大家都感到惊奇,有个上中学的孩子开玩笑说,这不就是一个百草园吗?
⑹大家都说,新鲜,真新鲜。也有人说这个院子向阳,有空地就不愁不长苗苗草草。议论一阵也就不再管这事了。只有我明白这些花草的来历。它们来自父亲,来自父亲的头发、衣服和鞋子,来自父亲的山野。
⑺是的,父亲也许没有带给我们什么财富、权力和任何世俗的尊荣。清贫的父亲唯一拥有的就是他的清贫。清贫,这是父亲的命运,也是他的美德。但是,比起他的没有留下什么,父亲更没有带走什么,连一片草叶、一片云絮都没有带走。
⑻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⑼连我对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没有带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么说来,我的所谓的感念和心疼,说到底还是我从父亲那里收获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里持续收获着这种感情。而他依然一无所有地在另一个世界孤独远行。
⑽是的,他没有带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着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贫的父亲们留给我们的啊。
⑾何况,我的父亲,曾经,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气息都留给我们。
⑿他清贫的生命,又是那般丰盛和富有,超过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里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
⒀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文章写了有关父亲的哪几件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怎样的特点?
赏析第⑹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文末说“父亲越去越远,越去越远,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文章以“父亲的鞋子”为题,有什么用意? (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有人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请在下列题目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幸福”、“温暖”、“美”、“爱”……),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从生活中选材,主题鲜明,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标点使用规范,卷面整洁,书写工整。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题目:    就在我身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采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②四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③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手里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呼呼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呼呼的东西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④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⑤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⑥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⑦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⑧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⑨现在,母亲离开我们已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⑩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②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③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呼呼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⑩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犹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叙述的两件让“我”心痛的事。(2分)
文中⑥—⑧段的记叙顺               ,其作用是               (3分)
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2分)
本文多次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行走于青春季节的你,生活天天在刷新 。是什么带来这些变化?是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还是内心的勇气﹑乐观、执着?是校内的阅读﹑思考﹑互助,还是野外的漫步﹑远足﹑探险?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是发现,是感悟,是挫败……不论哪种,都陪伴着你的旅程,刷新着你的生活。
请以“                          刷新着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 言
①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②“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③“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④“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⑤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⑥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⑨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⑩“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⑪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⑫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⑬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⑭“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⑮“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⑯“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17)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18)“娘”我哭着说,“我……”
(19)“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20)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作者在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文章第⑥自然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40分,其中5分写字分。)
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自然的绚丽。在青春旅途中,你也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蓬勃向上,纵情演绎成长的浪漫。
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叶轻驰的《怀抱太阳的月亮》一文,回答问题。
①对于月亮,母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②母亲读过大学,在那个年代,算是少有的女知识分子。文人爱月,女文人更爱月,这点在母亲的身上印证无遗。从年轻时起,一到晚上,母亲喜欢坐在院子里,身边点一盏煤油灯,手捧一本书,在一地月光中静静地沉迷在书中的世界里。
③可后来,母亲终究没能圆自己的梦。母亲的梦想,就是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中,教一群可爱的学生,每晚都能沐浴在山野中的月光中。可毕业那年,外婆生了场大病,身体从此三天两头地出问题。外公去世得早,外婆膝下仅有母亲这个独生女。无奈,母亲放弃了梦想,回到城里教书,陪伴在外婆身边。
④一样的月亮,只是城里的月光少了些纯净,多了几许嘈杂。对于母亲来说,这是她一直引以为憾的事。
⑤在那个时代,家家户户都是儿女成群,唯有母亲家里,竟只生了她一个。可每次说起这事,外婆总带着骄傲的神情说,自己只生了一个,却比别人家的成群儿女都管用!确实,母亲至孝,将外婆照顾得无微不至。
⑥后来嫁给了父亲,母亲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有条。父亲身体本来不好,在母亲的细心调养下,反倒日渐好了起来。有一段时间,为了让父亲专心工作,母亲还请了长假,专门照顾父亲的生活。后来,在母亲的支持下,父亲的工作渐渐出了成果。别人家的老夫老妻三天两头吵架,可父亲和母亲生活了大半辈子,却不曾红过脸。父亲不善言辞,可每次和旁人提及母亲,脸上总是难掩的幸福。
⑦再后来,有了姐姐和我,母亲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如那温柔的月光,照拂着我和姐姐的成长。在那个物质并不丰裕的年代,每次单位发了东西,母亲总是先分出奶奶和外婆的那一份,然后是父亲和我们姐弟的。轮到母亲时,往往便所剩无几。
⑧母亲是个传统的女人,一生为了父母、丈夫和子女,却甚少考虑到自己。其实,如母亲这般的女子,在很多家庭中并不少见。也许,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
⑨有一次,见到母亲坐在阳台上,在月光中,微微眯着眼睛,一副陶醉的样子。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母亲便是那怀抱着太阳的月亮。她的一生,都围着太阳转。而她生命中的太阳,是父母,是丈夫,是子女,却不曾是自己。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突然明白了母亲的月亮情结。母亲对月亮情有独钟,也许正是因为在月亮中,她看到了自己的人生。
⑩中秋节临近了,这是母亲最喜爱的节日。我想,今年的中秋节,应该让我们几个子女做那个怀抱着太阳的月亮。而母亲,才是我们生命中应该拥抱的太阳。
(《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7期)
母亲对于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文中多次写到她在月光下的所做所想,请一一概括出来。
联系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外婆总带着骄傲的神情说,自己只生了一个,却比别人家的成群儿女都管用!
(2)父亲不善言辞,可每次和旁人提及母亲,脸上总是难掩的幸福。
母亲为家庭倾注了全部心血,明天是你母亲生日,你打电话给电视台点歌栏目的主播,请求点播一首歌来祝贺母亲50岁的生日。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