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语言基础知识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江心有爱

①学校要交高考辅导资料和模拟试卷费了,一百多元钱,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不能承受之重了。

②如果不交就意味着他将拿不到辅导资料,无法同步跟上老师的复习计划,更不能参加高考前至关重要的模拟考试。

③唯一的办法只能求助于家里,他让回去的同学顺带着去自己家一趟,把交钱的重要性说明白,争取让父亲把钱带过来。

④很快,同学回来了。父亲给他带来的不是钱,而是一张皱巴巴的小字条,歪歪扭扭的几排字,大意是,让他再等个把月,自己已经找到一个赚钱的好门路了。

⑤父亲的这些安慰,他都快听出老茧来了,已经引不起他一丁点的兴奋了,相反却是极端的厌恶和不满。一直以来,贫困就像一道驱之不去的魔咒,始终笼着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现在的高中,一路过来的各种学杂费,他从来都没按时上交过,为此,他甚至开始讨厌起父亲,为什么一个堂堂男人,连儿子的学费都挣不来?

⑥他去了校长室,说明了情况,学校答应让他缓交这笔费用。

⑦父亲是一个勤劳且老实巴交的人,曾做过很多活、揽过无数工,可是一年忙到头,还是挣不来几个钱。后来父亲还不小心在做活时弄瞎了一只眼睛,自那以后,家里就更加拮据了。

⑧一个多月后,他决定回家去要钱。回家要过一段江面,需坐十几分钟的轮渡。那天,过江的人很多,轮渡上挤满了人,他找了一个视野不错的位置站定,这是一条狭窄的细长江面,蜿蜒于两岸秀美的崇山峻岭之中,此时正值万物吐绿、百花艳丽的春天,风景甚是美丽,可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⑨有一条游轮从远处慢慢驶来,朝轮渡发出避让的鸣叫声,这是这段江面上每天都要发生的一幕﹣﹣无数乘游轮的旅游者们都会在经过此地时,放慢脚步,以便于饱览两岸的美丽风景。

⑩此时,游轮上的游客们在兴奋地指照留影,几分钟之后,他突然着见一只小船,更准确地说是一务农村过年用采宰杀年猪的“杀猪盘”,朝游轮迅速靠近了过去,“杀猪盘”里坐着一个人,虽然游轮的速度不是很快,但它船舷两边的水流依然很湍急,此时江心的波浪也很大,“杀猪盘”刚一靠近,就差点被游轮带起的波浪掀翻,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替“杀猪盘”里的人捏一把汗,这可是深不见底的长江江心呀,一旦落水后果不堪设想。

⑪但那个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近在咫尺的危险,而是奋不顾身地一边使劲划动手中的桨极力在起伏的波浪中保持平衡,一边熟练地从“杀猪盘”里取出一每软梯,瞅准时机,使劲朝游船的甲板上扔去,反复几次,他终于成功了一一将软梯架设在“杀猪盘”与游轮之间,顺着软梯,那人背着一个大包爬上了游轮。

⑫之后,他开始从身后的包里掏出矿泉水、茶干、瓜子、火腿肠…原来,他是一个在江面兜售小商品的“货郎”。

⑬汽渡上有经常来住于两岸的人,说,那个“货郎”是一个不要命的老头,胆子大得惊人,好几次要么不慎从软梯上掉下来,要么被大浪掀翻落入江中,要不是游轮上的水上警察及时施救,他早就葬身江中了。可是活过来的他,还是继续干这活,像索马里海盗似的,神出鬼没。

⑭又有人说,利欲攻心嘛,要钱就不要命,但真还能赚一些钱,因为来往这里的游轮般都是从上游下来的,好几天都不靠岸,游客们都需要食物和水,而游轮上的要比“货郎”的贵好几倍,谁不愿意买?

⑮说话间,那个“货郎”已经做成了几笔生意。下了游轮后,他又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

       此时,轮渡已经与“杀猪盘”近在咫尺,他大致可以看清“货郎”一一那是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当“货郎”转过脸来,计划着朝轮渡上的人推销商品时,他看到了一只令他震惊的眼睛一一瞎的

⑯天呀,他居然是父亲。原来,父亲上次说的赚钱的好门路居然是冒着死亡的危险,在江面上当“货郎”。

⑰但他不敢朝父亲喊,他怕这一喊会让父亲乱了阵脚一一在这波涛汹涌的凶险江心,父亲是无论如何不能乱了阵脚的。他侧过脸,躲进人群中,不想让父亲认出他来,可他的眼泪,却在刹那间无法控制地奔涌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赏析选文第⑤段、第⑧段的画线句子。

①一直以来,贫困就像一道驱之不去的魔咒始终笼罩着他……(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这是一条狭窄的细长江面,蜿蜒于两岸秀美的禁山峻岭之中,此时正值万物叶绿、百花艳丽的春天,风最甚是美丽……(从描写角度赏析)

(3)品味选文第⑩段中加点的词语:

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替“杀猪盘”里的人捏一把汗,这可是深不见底的长江江心呀,一旦落水后果不堪设想。

(4)选文第⑬⑭段两次写到别人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选文标题“江心有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也点明了文章主题,人寻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选文第⑦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交代了父亲谋生艰难,为下文他去心做“货郎”埋下伏笔。

C、选文第⑪段运用了动作描写,除了写出父亲用软梯爬上游轮的动作之惊外,也可见其动作之熟练,说明他不止一次做这件事。

D、选文在刻画父亲形象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更能突出父亲吃苦耐劳、责任感的高大形象,使情节富有波澜。

来源:2018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完成下列各题。

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

    2016年7月14日,美国众议院以306票对117票通过一部要求转基因食品强制标识的法案。该法案规定,商家可自主选择标识形式,使用文字,符号或用智能手机读取二维码都可以,这意味着美国消费者将有权知道他们的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根据该法案,也不将在两年时间内制定具体的标识方案,并出台相关执法程序等,美国政府此前并不要求强制标识,理由是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

    那么转基因食品该不该强制标识呢?

●正方:

    转基因食品至少跟传统食品一样安全。科学家培养转基因作物时,能确切知道转过去的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这样就能知道转基因作物同传统作物在成分上是否有本质区别,有哪些不同的成分。而用传统育种方法将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我们对杂交出来的作物基因信息基本上是茫然无知的,无法预知其可能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有更大的把握。目前,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检验,在安全性上是不用担心的。由于检验成本所限,传统食品反而做不到这一点。转基因食品强制标示有何必要?

◎反方:

    有两种亲本存在,大自然理论上也可以自行产生出他们的杂交品种,人工杂交只是加快了这一进程。但转基因可不一样,在自然演化下,一个物种的基因自行转移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上,概率接近于零。人类?这是人工制造出新的物种,本身就蕴含着新的风险,一个基因很可能有多个功能,再转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时科学家很可能只了解其部分功能,这意味着不可预知的风险。在这个意义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真的实质等同、一样安全吗?能给将来一切可能的转基因食品背书吗?对批准的转基因食品进行强制标识,恰是一种对科学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是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的体现。

●正方:

    转基因食品当然有风险,就像传统作物有风险一样,关键在于转基因作物的风险是否显著大于传统作物?如果不是,凭什么把转基因食品单独拉出来强制标识?由于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的妖魔化,部分民众对转基因食品存在没有根据的恐慌与负面评价。如果强制标识会强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因此必须反对强制标识,还应该把“转基因农业”改名为“精准农业”,以弱化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负面印象,增加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

◎反方:

    公众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有顾虑,不是很正常的吗?在某种意义上,转基因作物是新创造出来的物种,人们不随随便便接受一种新物种食物,恰恰是刻在基因上的自我保护本能在起作用,也是一种合适的慎重态度,以为改成“精准农业”就能消除这种疑虑,太天真了吧?在强制标识之后,认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人,就可以选择吃;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有顾虑的人,现在可以选择不吃,将来观念改变了也可以选择吃。两不干扰,有何不可?

●正方:

    强制标识会拍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对穷人不利。强制标识不仅是标注一行字或一个符号,还需要检测,实施起来成本太大。因为一种食品往往包含多种成分,逐一检测是否转基因。一次检测,就是一大笔费用。如果消费者愿意对非转基因食品支付滥价,厂家会主动标识“非转基因”授其所好。

◎反方:

    如果你生产的食品某些成分的原料是转基因作物,你会不知道?标注一下有多大成本?至于检测也不是那回事。监管机构可以通过抽样检测来确认商家有没有在标注上作假,检测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是微不足道的。

(《南方周末。第一争议》2016﹣07﹣25)

(1)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你吗?这一争议是由什么新闻事件引起的?正反双方从哪三个方面展开辩论?请简要概括,完成提纲,不要求字数一致。

(2)选出下列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  

A.正方认为,一般来说,传统育种方法杂交出来的作物的基因信息是没法辨别的。而转基因作物的基因信息是可以确切知道的。

B.反方认为转基因,就是一个物种的基因在自然演化下自行转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上。

C.正方认为转基因农业改名,精准农业,能消除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疑虑。

D.反方认为强制标是不会抬高转基因食品的价格。

(3)辩论需要一定的语言技巧,以下面句子为例,分析双方多次使用反问的表达效果。

在这个意义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真的实质等同,一样安全吗?

(4)结合上面辩论中的相关言论,分析产生下面试验结果的原因。

美国科斯坦尼格罗教授用实质相同的苹果对消费者进行了对比试验:

【试验一】在标识非转基因的苹果和无标识的苹果中人命,愿意多付38.6%的钱购买非转基因苹果。

【试验二】在强制标识转基因的苹果和无标识的苹果中人们愿意多付94.2%的钱购买无标识苹果。

来源: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菜农

崔杰

①我静静地看着他,他静静地看着书。

②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家禽的叫唤;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片喧闹中、一堆蔬菜前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来人。

③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健硕的臂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完全就是一副典型的农民模样。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精致。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一本《陶渊明集》!一位菜农,你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起了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④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都徘徊着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神态,而每次想到这一画面,都会被我不无讥讽地贴上“虚伪”的标签。

⑤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⑥那天,我散步经过一个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那是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与画面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一只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就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⑦我好奇地观察着: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柄,在地面上挥动起来。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我走上前去,地面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几行大字还未风干﹣﹣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地面上的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⑧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的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

⑨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市场一如往日一样地喧闹,他也如往日一样在看书,自顾自地默诵着。他左右的商贩,玩手机的,拉家常的,东张两望的……,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啊!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当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时,他一脸的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⑩他执意要回送我些什么,便随他来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书法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铺、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床头满是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

⑪屋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屋内,他铺开宣纸研起墨来。我环视左右,一下子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他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古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⑫他送我的是一幅书法,上面是充满神韵的十个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选自2017年2期《意林》,有改动)

(1)“我”见到年轻菜农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请结合选文,补写方框中的内容。

误解、讥讽﹣﹣  ﹣﹣愧疚、歉意﹣﹣  ﹣﹣理解、赞美

(2)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⑨段中画线句子。

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

(3)选文第⑩段加点词语“一堆”有什么表达效果?

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

(4)选文第⑪⑫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来源:2017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绿雁

①他是一位乡村邮递员,衔着我的好消息,经十三公里乡村机耕道向我扑来的绿雁。我叫他吴老师,他叫我小罗。自从我开始热衷于把稿件拜寄给远方,美美的期待就鹄望于每一天,思绪随着昊老师的来去而起落如潮。

②我多么欢喜看到邮车轮毂翻飞的样子,多么欢喜听到“报纸哦﹣﹣书信﹣﹣来了哦!”这叫卖似的吆喝时常激起我的喜悦,也曾落下无所得的黯然。这种情绪也辐射着吴老师,当我有信件的时候,他就会一脸笑容地向我走来,一边拂开额头上稀疏的白发,一边掏出信件,两手端举,奉在我手中,他不说过多的话,只是呵呵笑着。然后驾起他皮色斑驳,叮当嘶鸣的老铁马,举起的左手向后摇摇,是向我作别,更是策马奔驰……

③然而近年来,我总把这份期望重重地压在心底﹣﹣吴老师不利落了,来去不再准时、人们说他打零工摔断了三根肋骨,我询问原因,人们摆摆手,用嘴角抿着轻笑。每每想打个电话问问,问问他的身体,更问问我的信件,但终以叹息之声作罢。我知道我无法再期待这个报喜者,原本的喜悦一旦被时间长期过滤,也变得犹如嚼蜡。我甚至想过行使追究的权利,叫吴老师吃亏,叫这匹墨绿的驽马没过冬革吃,可是晓得个中情由的人又摇摆手,仍然用嘴角抿着轻笑。

④吴老师本是小村庄的代课老师,过着半工半农的营生,一干就是十年。四十岁的时候被聘请到乡镇工作,然而人算莫如天算,十五年后因文化、年龄等原因遭到清退,领了不过万元的一次性补偿金,走了,带走了委屈和无奈,回到邻居的冷言冷语之中。雪上加霜的是,吴老师有一个弱智多病的妻子,还有一双七十多岁的老丈母,膝下又没有子女。想到他这样的家境,我也便不再忍心追究了﹣﹣但凭他现在的情况,恐怕在这一行也干不久了。

⑤可是,希望的火苗行将熄灭之时,吴老师又来了。“小罗,你的信,好像是一本大大的书。”没有吴老师那熟悉的呵呵声陪衬,我觉得是在做梦。“小罗﹣﹣”这声音十分微弱,在我耳边徘徊,又忽隐忽现。他双手端举着一个信包。他头发花白而稀疏,他的头很小,整个就像一个倒扣的白色斗碗,颧骨尖耸,眼睛,这是斗碗上不可修补的缺口

⑥“吴老师﹣﹣”

⑦“小罗﹣﹣”

⑧有一瞬间,我几乎忘了那个我日夜挂惦的信包。现在我接住它﹣﹣

⑨“吴老师﹣﹣”

⑩“小罗﹣﹣”吴老师笑了起来,但那呵呵之声没有跟上来。

⑪从那以后,我几个月没收到信件了,直至那天,一辆崭新的四轮机动邮车大声武气驶进单位院坝,让我确认了:吴老师确实不会再来送信了。

⑫原来,为了贴补家用,吴老师当邮递员的同时,不顾劝阻,执意到小砖窑背砖,每趟背砖50块,往返2公里,1元钱。这种高强度的劳作,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常吃不消,而他瘦弱的身躯显然无法负荷。不几天,吴老师像一棵枯树一样折了,弄断了三根肋骨……

⑬现在,连邮递员工作的每月二百六十元补助金也泡汤了。

⑭我突然想到,那次吴老师送来那本大大的书,或许是他邮递生涯的最后一站了。我又想到,吴老师一定时时关注着我的每一次信件,充当着我的第二双眼睛,因为他说我是大文化人的时候,那浑浊的眼睛就像父亲一般温暖。

⑮万幸的是,不久又有消息,吴老师的双老已经被民政部门安置在了福利院,他的妻子虽然有病有痛,但能吃能笑,能跟在吴老师左右。而吴老师因为对弱病家人的不离不弃,受到特别嘉奖,被安排到福利院从事护理工作。

⑯今年3月,我因公去了一趟福利院,当我再次看到吴老师的时候,他已经把白发梳成了小偏分,干净而精神,腰杆也直了些,见了我,突然端直了双手,呵呵笑着说:“小罗,来接喜﹣﹣”我一愣,立正,接过了他手中并不存在的“信包”。我们都笑了。

⑰我们喝着茶聊着天,聊他的生活,聊我的写作。他很想表述些什么,可没能说出来,但我知道吴老师想说的话是:做文章就要像送信一样诚信,像照顾家人一样温暖

【注释】①眍䁖(kōu lou ):眼珠子深陷在跟眶里边。

(1)阅读选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有关吴老 师的故事情节。

吴老师时常给“我”送来有差稿件的信件→①  →②  →③  →在福利院,吴老师与“我”聊生活、聊写作。

(2)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然后驾起他皮色斑驳,叮当嘶鸣的老铁马,举起的左手向后摇摇,是向我作别,更是策马奔驰……

(3)理解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我知道我无法再期待这个报喜者,原本的喜悦一旦被时间长期过滤,也变得犹如嚼蜡。

(4)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文中的吴老师和“我”都是善良的人。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他们的善良分别表现在哪里。

(6)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选文第①段中“向我扦来的绿雁”指吴老师,第③段中“墨绿的驽马”指吴老师的邮车,两者都能传达出“我”当时的情感。

B.由选文第③段两次写“人们摆摆手,用嘴角抿着轻笑”,可以看出吴老师生活在别人的讥笑中,是一个孔乙己式的悲剧人物。

C.选文第④段是插叙,交代了吴老师的身份、家境和不幸遭遇,也解释了他“摔断三根肋骨”的原因。

D.选文第⑰段画线句,既写出吴老师对“我”的期望,也表达了“我”对吴老师的赞美,点明了主旨。

来源:2017年辽宁省抚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各题。

爱,其实很简单

①深冬的一天,我乘52路电车回学校。车厢里不算拥挤,有人蜷在座位上,有人低头摆弄着手机。我在车的后门口站着,旁边坐着一个老妇人,花白的头发、粗糙的皮肤、褪了色的军大衣,一看就是乡下来的。她把一个大大的编织袋子放在过道上,脏兮兮的,我皱皱眉头,下意识地把脚挪了挪。

②离学校还有一站,车门打开,一股强劲的冷风灌了进来,让人禁不住打个寒噤。上车的是一个小伙子,他向车厢里张望了一下,里面已经没有空座,便一边抓着扶手,一边慢慢往里移动。

③老妇人突然站了起来,招了招手:“来,小伙子,过来坐。”我不由得一怔,这老太太,竟然要给小伙子让座,真有意思!我往旁边瞄了一眼,发现周围人也纷纷投以异样的眼光,老妇人却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也许她马上就要到站了吧,可我分明在她旁边都站老半天了,要让座也应该先让给我呀!

④小伙子慢慢挪了过来,一边道谢,一边坐下。我这才发现,他的腿脚不太灵便。这老太太,心倒是挺细的,不过这一车的人,怎么就显出她来了,真是的!我不由得撇了撇嘴。

⑤到站了,我匆匆下车。好大的风啊,我把围巾重新裹紧,正待要走,听到身后有人在喊:“姑娘,俺跟你打听一下,到省立医院还有几站?”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的那个老妇人。

⑥“省立医院?”真是莫名其妙。这老太太,没到站就把座让给别人,结果还下错了车,简直是有毛病!看着她冻得哆哆嗦嗦的样子,真是既可怜又可气,“还有两站呢,你怎么现在就下来了?”

⑦老妇人似乎没有在意我冷冰冰的语气,咧嘴笑了:“呵呵,刚才那个小伙子腿脚不好,站在那儿俺心里怪不舒坦的,就给他让了座。”“你这么大岁数,要让座也轮不到你去让啊!再说,就算让座也没必要没到站就下车啊!”我越发怀疑起她的智商。

⑧“姑娘,你不知道,看他走道那么费劲,俺就想起了俺那住院的儿子,都是妈的孩子,看着心疼啊!”老妇人哧溜了一下鼻子,“俺这么一大把年纪给他让座,他在旁边坐着肯定不自在。反正这电车一会儿一趟的,俺就说到站了,就下了车。”

⑨我一下子愣住了,呼啸的寒风吹进我张大的嘴里,我却感觉到心中有一股暖流随风涌动,它冲走了我心底私欲的泥沙,融化了我心上冷漠的寒冰,催开了我心中温情的花朵。一时间,我不知说什么才好。看到她还吃力地拎着那个大编织袋子,我赶忙伸出手来想帮她一把,就在搀扶她的一刹那,突然感觉到,老人的一只袖管竟然是空的!

⑩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简单,简单到仅仅是出自母亲的本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别人的孩子;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高贵,高贵到在施爱的同时仍惺惺相惜地维护他人的尊严。这,才是爱的真谛啊。

(原文有改动)

(1)请将下面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格中。(2分)

匪夷所思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3)第④段写道“我这才发现,他的腿脚不太灵便”,前文有两处动作描写对此做了暗示。请找出相关句子写在答题卡上。(2分)

(4)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老妇人身上最让你感动的一点是什么。(2分)

(5)选文第⑨段划线句“它冲走了我心底私欲的泥沙,融化了我心上冷漠的寒冰,催开了我心中温情的花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

(6)阅读第⑩段,结合加点词“简单”和“高贵”的含义,说说你对“爱的真谛”的理解。(4分)

(7)假如文中的小伙子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用第一人称写出他的心理活动。(2分)

来源:2017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就业压力明显加大。3月15日,成都推出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的政策,仅仅两个多月就增加了10万余个就业岗位。成都因为放开“地摊经济”而获赞,市民普遍感觉热闹而有烟火气的城市生活回来了。可见,只要善于创新,释放个体的创造力,就能让市场活络起来,就能让经济苏醒过来。

       材料二:6月1日上午,李克强考察烟台市一处老旧小区时,见到许多商户在店门前摆起了摊位。他关切地询问围拢过来的商户和摊主,前几个月收入降没降。大家普遍反映差不多降了三四成,好在国家及时出了扶持政策,总算dù过难关了。一位摊主对总理说:“我们现在活过来了,将来我们要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李克强说:“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了,国家才能好。靠每个人的奋斗,大家都好了,国家就更好!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市场、企业、个体工商户活起来,生存下去,再发展起来,国家才能更好!我们会给你们支持的。”

       材料三:地摊,是最暖的人间烟火。“地摊经济”能拉动经济增长、增进就业,但面对大街小巷的地摊,也有人担忧会不会阻塞交通、商品质量怎样获得担保、食物和城市卫生问题怎样解决……这些担忧绝非多余。管得太松,任由流动商贩“野蛮生长”,必然会带来道路拥堵、垃圾遍地、噪音污染等问题,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管得太严,则容易“一刀切”,影响很多人的“饭碗”。疫情影响之下,对中低收入群体来说,摆地摊成为最容易实现的营生。既要“地摊经济”活起来,又要文明有序,这是一道检验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题。

(1)根据拼音写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dù  

②阻塞  

(2)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你获取的主要信息。(30字左右)

(3)根据你对这三则材料的理解,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新病毒    引发疫情    威胁社会经济

下联:小地摊    

来源: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国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话“人活着就得有盼头”,从这句话看,盼望已然成为人生命大厦的支柱和基石。如果没有了盼望,人的生存也就没有了理由,理想和信念就会顷刻间灰飞烟灭,了无痕迹。

       苍茫大地,芸芸众生,因为有了盼望,柔弱的臂膀才变得更加坚强;因为有了盼望,婆娑的泪眼才放出坚毅的光芒;因为有了盼望,脚下的道路便越走越长,越走越宽广。盼望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慈母情怀;盼望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A______;盼望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望眼欲穿;盼望是“明月何时照我还“的B______。

       盼望与生命如影随形,如果说生命是一粒种子,盼望就是阳光雨露;如果说生命是一艘航船,盼望就是高扬的白帆。

(1)写出文中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2)在文中A、B两处各填写个四字短语(或成语)。

(3)仿照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

来源: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江南秋末冬初的天气仍是宜人的,无边的落木纷然而下,有些落寞,但天空依然高远,青山依旧凝绿,远非北方的一派萧索。这江南的初冬如袅袅的佳人,穿上一件夹袄,显得更加雍(róng)           起来。

       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余韵未绝。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                                                               。一片青色(cāng)           茫之中,天平山下的枫叶忽地燃起一片火焰,在秋风中猎猎飞(yáng)           。天平山看枫叶,古人有最富色彩的一则记载:“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

       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大自然在临近休憩的时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枫叶与菊花,营构了地面、天空中绚丽明(jìng)          的色彩和拒霜耐寒的品格提醒。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雍(róng)  

②(cāng)  

③飞(yáng)  

④明(jìng)  

(2)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山色不寒

②绿意犹存

③树头枝梢

④仿佛五彩着色

⑤层林尽染

A.①⑤④③②

B.①④②③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①④⑤②

来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与动辄上千公里的大江大河相比,枉水似乎苍白寡淡。典jí  上关于她的记载,均显得颇为不屑:源出九龙山麓,经黄土店、草坪、响水垱、二里岗、茅湾至德山注沅水,全长五十余公里,流域面积不到五百平方公里。然而,一些与枉水相关联的人和事偏偏所有记载了枉水的史志在注释中均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比如德山原名枉山,改名德山实为纪念善卷;比如善卷钓湾、善卷钓台、善卷村、善卷坛;比如屈原在顷襄王时,被逐沅湘。四千多年前的上古时期,善卷为免遭tú  戮,带领其部落隐入深山,“不知所终”。两千多年后,枉水又等来了一位重要客人,他就是伟大的诗人屈原。他与枉水最明白的关系便是《涉江》中的那一句:“朝发枉渚  兮,夕宿辰阳。”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些与枉水相关联的人和事偏偏在注释中均不约而同地被所有记载了枉水的史志提到了

B.一些与枉水相关联的人和事被所有记载了枉水的史志均不约而同地偏偏在注释中提到了

C.偏偏在所有注释中记载了枉水的史志不约而同地均提到了一些与枉水相关联的人和事

D.偏偏所有记载了枉水的史志均不约而同地在注释中提到了一些与枉水相关联的人和事

来源: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各题。

从空中俯瞰,在天安门北创,无故应瑰丽的宫股宛如室石砌成的沙盘。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北京故宫。

②自十二世纪起,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移到北京。因此,在北京的古迹、文物,尤其是作为都城的象征﹣﹣宫殿建筑,不仅在全国居于首位,而且和世界各著名都城的皇宫相比,也占有突出的地位。

③英国的白金汉宫,建筑面积相当于紫禁城的十分之一。俄罗斯的冬宫,建筑面积相当于紫禁城的九分之一。法国的卢浮宫,建筑面积尚不到紫禁城的四分之一,北京故宫,仅就现存的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的紫禁城计算,它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十七万平方来,现实存十五万多平方来。

④在世界闻名的古国中,巴比伦的宫殿早已无存,古希腊、罗马的宫殿已只剩下废墟,埃及、印度中世纪前的宫殿也非原貌或全貌了。北京故宫,虽然在明、清两代一直不断地被重建、改建、扩建,但它的基本规模仍然是明永乐时期所确定的,至今仍能在紫禁成中看到诗多古建筑。

(节选自《故宫营造》,有删改)

(1)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2)第③段中,前三句话的顺序不能调换,请说明理由。

(3)下列对文末加点词“仍能”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明其他文明古国的宫殿都已不复存在。

B.说明紫禁城中有许多古建筑被延续不断地保存了下来。

C.流露出作者对明永乐时期故宫营建工程的赞叹之情。

D.表达作者对北京故宫的古建筑依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民族自豪感。

来源:2019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

       目睹朋友加工琥珀,一块105克的原石,本来是黯淡的深褐色,其貌不(yáng),切除边角后余82克,隐约可见内在的微光,继续打磨,最终诞生一枚30克的大圆珠,清洁光亮,晶(yíng)剔透,质地柔美,色泽温润。

       不除糟粕,何来精华?人也是这样。不经历风吹雨打,不历事炼心,又如何在蜕变中实现华丽转身?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越经世事的打磨,生命月圆润,越精致,越美丽,越有品质的芳香。那些风雨,其实,都是人生的抛光与包浆,所以,只要勇于承受,选择忍耐,那些疼痛,都会变成生命的滋养。

       不改变错误的认知,便难有正确的信念;不清理心灵的污垢,便无法彰显圣洁的华彩;不剔除思想的糟粕,便不会拥有灵透的智慧。

       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其貌不  (yáng)

②晶  (yíng)剔透

③蜕变  (A.duì B.tuì)

④污垢  (A.gòu B.hòu)

(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哪一句是病句?  

A.愈来愈璀璨的那条路,必然是一个层层磨砺淬炼的过程。

B.弃糟粕,留精华,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来源: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并根据注音,将相应的词语用正楷书写在横线上。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百年岁月cāng sāng  ,百年风华正茂。重任在肩,bù xiè  奋斗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zuò tán  会上深情寄语,勉励每个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fù xīng  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来源:2019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前行就是少年的方向。背着沉重的书包,带着家人的殷切期望,聆听者老师的_____(恳切耐心地教导),年轻的我们一路踏歌前行,期间有过胆qiè,有过徘徊,有过jǔ丧,但回首逝去的岁月后,我们依旧踏着追梦的稳健步伐。让生命的车轮缓缓而执着的转动,驶过稚嫩,驶过天真,驶过冲动,驶向成熟……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殷切   稚嫩  

(2)根据拼音写汉字。

胆qiè       

(3)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提示,用正楷字写出一个相应的成语  

来源:2019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梁晓声《慈母情深》中的一段话,完成下面问题。

       天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我和母亲相依相wēi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怪诞地延长到水泥方砖广场,淹在一汪红晕里。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

     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

     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miè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我不能够那样说……

     几位警察走出来了。依然并不注意我们,纷纷骑上自行车回家去了。

     终于,“葛里高利”又走出来了。

“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

     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

“葛里高利”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的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葛里高利”,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咕哝道:“哟哈,还跟我来这一套……”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wēi             miè  

(2)“我和母亲相依相wēi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一句中的两个“折”,词性不同,第一个是  词,第二个是  词。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4)选文中提到的《水浒》属  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请写出一则源于“四大名著”的谚语或俗语  

来源: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青峰湖(簇拥/倒映)着广袤的蓝天和绵延的青山,像一位慈详和蔼的母亲,把①___揽入自己温暖的怀抱。清风吹拂过来,轻轻揉皱湖水。涟漪缓缓地,一波一波亲吻着岸边的岩石。清澈透明的湖水将金黄的阳光梳了又梳,折了又折,镀在浅水里的岩石上、草株上。湖中的芦苇,悠闲地弯成几条长长的曲线,分不清哪一段是自己,哪一段是倒影。偶有鱼儿慢不经心地游过,②___,闪烁起无数(耀眼/炫耀)的光斑,似有数不清的金鱼银鱼在欢腾蹦跃。而大多数时候,湖面是幽静的,好像智者的黑眸,(深邃/深刻)而悠远;③___.无疑,青峰湖是美的,不矫不饰,不矜不伐;美得真实,美得动人。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yī)

广袤

慈详和蔼

B. (shé)

吹拂

清澈透明

C. (shuò)

悠闲

慢不经心

D. (móu)

幽静

不矫不饰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簇拥

炫耀

深邃

B.倒映

耀眼

深邃

C.倒映

炫耀

深刻

D.簇拥

耀眼

深刻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蓝天上飘浮的白云和青山放飞的小鸟

②便打碎了明镜一般的湖面

③仿佛一首含蓄而内敛的朦胧诗

B.①青山放飞的小鸟和蓝天上飘浮的白云

②便打碎了明镜一般的湖面

③仿佛一首朦胧诗,含蓄而内敛

C.①蓝天上飘浮的白云和青山放飞的小鸟

②湖面便如同被打碎的明镜

③仿佛一首朦胧诗,含蓄而内敛

D.①青山放飞的小鸟和蓝天上飘浮的白云

②湖面便如同被打碎的明镜

③仿佛一首含蓄而内敛的朦胧诗

来源: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语言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