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关联词语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量子卫星通信

崔金泰

①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它的成功发射,把量子实验从地面搬上太空,从而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和科学实验体系,这必将开创安全通信的新时代。

②量子卫星之所以能保障通信安全可靠,是因为量子卫星让信息传递者和接受者交换令信息无法被破解的量子秘钥,而这个秘钥利用量子的奇异特性实现的,它是“量子纠缠”。

③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阿兰•阿斯佩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这里所说的量子纠缠,是指在两个处于“纠缠态”的微观粒子中,无论它们相距多么远,若对其中一个的特性进行任何修改,那么就像孙悟空和其分身“心有灵犀”一样,都会立即在另一个粒子上出现反应并做出相应改变。利用这种特性产生的量子密钥,就可以保证任何外人都无法破解通信密码。因为量子密钥一旦被截获或被测试,其状态就会立即发生改变。有人对此用“肥皂泡”作了形象的比喻:               

④那么,天地之间是如何进行量子通信的呢?具体来说,先将量子信号从地面发射并穿透大气层,卫星接收到量子信号并按需要将其转发到另一特定卫星,即量子卫星上;量子信号再从量子卫星上穿入大气层到达地球某个角落的指定接收地点。              量子信号的携带者光子在外层空间传播时几乎没有损耗,          在技术上能实现纠缠光子在穿入大气层后仍然保持其纠缠特性,              就可在量子卫星帮助下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

⑤“墨子”号量子卫星通过使用信息加密技术,使其可以在相距数千千米的通信者之间分发量子密钥。这颗卫星开始是在北京和乌鲁木齐之间分发量子密钥,然后还计划向奥地利发送量子密钥。它的预定目标是,在两年内利用卫星建立一个可靠、不会被破解的通信网络,并为建立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基础。

⑥在量子卫星未发射之前,我国多家企业已将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投入市场,并在银行之间或政府机构之间建立了这类网络。但是这些光纤网络只能在数十千米的距离内发挥作用,再远就不行了。因为在地面传输信息时,光子通过空气和光纤时会被分散和吸收,从而对网络的干扰较大。有了量子卫星后,由于光子在太空中传播几乎没有损耗,因而量子卫星开展的量子通信实验距离为1200千米,远远超过了陆地上300千米的最远距离。

⑦总之,量子卫星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加密通信手段,并将成为新一代信息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和日益普遍的电子服务安全基石,成为保障未来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量子卫星的。

(2)请将第③段结尾的比喻句补写出来

(3)第④段空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   而且   所以

B.如果    由于   那么

C.由于    如果    那么

D.因为    不仅    而且

(4)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墨子是枣庄的古代名人,根据你对墨子的了解,简单谈谈我国第一颗量子卫星以“墨子”号来命名的用意。

来源:2017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菊馔之流变

◆贾祖璋

①我国以菊入馔(zhuàn,饭食)的最早记载,是公元前4世纪,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下的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②屈原之后,魏国人钟会有赋,称菊花是神仙之食。晋人傅玄,亦有赋称菊花“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主要是食花。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年四季都在食菊,他春食菊苗,夏食菊叶,秋食菊花,冬食菊根。

③我国的菊馔,最早是生嚼,所谓“无物咽清甘,和露嚼野菊。”后来,菊馔的烹制方法才逐渐丰富起来。在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记有三种食菊的方法,即油煎、煮食和作羹。“春来叶苗洗焯,用油略炒熟,下姜盐作羹,可清心明目,加枸杞尤妙”;“紫茎黄色菊英,以甘草汤少许焯过,候粟饭稍熟同煮,久食可明目延龄”。

④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亦记有菊花的油煎法和凉拌法。油煎法为:“甘菊花春夏旺苗,嫩头采来……以甘草水和山药粉拖苗油焯,其香美佳甚。”凉拌法为:“凡苗采来洗净,滚汤焯起,拌料供食,其色青翠不变如生,且又脆嫩不烂,更多风味。”《遵生八笺》中还介绍了菊花饼的制法:“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

⑤我国食菊最有名气的地方,是广东中山市。该地历代有60年一度的“菊花会”,相传此俗源于南宋。“菊花会”的内容是赏菊和餐菊。据聂凤乔先生记中山市的“菊花会”盛况云:家家都要采清晨带露的清新菊花瓣,随采随用,以求其鲜。其餐菊名食,是菊花肉与菊花鱼。

⑥“菊花肉”的制法是:先将菊瓣加糖煮成糊状晒干成末,再用猪肉条入菊花末腌制三四天,再把腌后的肉入菊花糖浆内煮熟,最后每块肉外面再滚上新鲜带露的菊花瓣。“菊花鱼”的制法是:鱼肉制成丸,将菊瓣滚拌在鱼丸上,入滚汤汆。

⑦金色的秋天,____可欣赏多姿的菊花,____可品尝美味的菜馔,真可谓其乐无穷。

﹣﹣节选自《贾祖璋科普创作选集》

(1)阅读②③自然段,简要说说菊馔的药用价值有哪些?

(2)菊花饼的制法为:“黄甘菊去蒂,捣去汁,白糖和匀,印饼。”请问最后一道工序的“印饼”是什么意思?

(3)请在第⑦自然段的横线内填充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4)请在下边读书卡片的横线处设计一个恰当的问题。

(5)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向往赏菊的诗句。

来源:2016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要人脉圈,更要书脉圈

夏生荷

①“人脉是风,人脉是雨,有了人脉我呼风唤雨;人脉是天,人脉是地,有了人脉我顶天立地!”这是一位游走在生意场上的朋友的口头禅。在他看来,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成就辉煌的事业和人生,广博的人脉圈是最重要和最不可缺少的。“人脉圈广,就能将很多难办的事轻松搞定!”

②如今,社会上有很多人,将人生的成功与否与人脉圈的广窄挂上钩,甚至直接划上等号。为此,他们特别热衷于交际,流连于饭局、牌局、舞厅、KTV等社交场所,只为能多结交一些所谓的能人、名人、贵人,以便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获得广博的人脉,为我所用。

③人是高等社交动物,多交朋友,让人脉广博一些,无可厚非。_____一味地去追求人脉,将人脉“神话”,______煞费苦心地去攀附名人、能人 ______与之建立人脉圈,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_____值得商榷了。

④在我看来,在拓展人脉圈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去多读书,与书做朋友,扩展自己的书脉圈,因为书脉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的。

⑤所谓的书脉圈,就是指一个人结识和阅读过多少书。书脉圈广不广直接说明一个人爱不爱读书﹣﹣书脉圈越窄表明读书越少,反之,书脉圈越广表明读书越多,越爱阅读。两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容易从书脉中收获诸多益处,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更有许许多良师益友助人完善自己。

⑥历史上流芳千古的人物,大都是书脉圈特别广博的人,他们喜欢和书做朋友,愿意“结交”一本本好书,凿壁偷光的匡衡,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等人,无一不是具有广博书脉圈的人,他们所读之书可谓汗牛充栋。当今社会也不乏因喜爱读书而受益匪浅的人,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一举成名的武亦姝,  ,他(她)们的人生之路因为书籍的陪伴而愈加宽广。

⑦此外,与人脉圈相比,书脉圈更容易建立,因为它很廉价,即使你买不起书,也可以去图书馆里借;它也很平易近人,和它交往,不需讲排场,看脸色;它还很单纯,不需要刻意谋划、顾忌和猜疑,只需你安安静静地捧读就可以了。

⑧当然,这也不等于说让我们彻底不去交际,远离人脉圈,一门心思地宅在家里去建书脉圈,而是要我们放弃去拓展一些无效的、无意义的和功利性、目的性太强的人脉圈,将空余出来的时间留给阅读和书籍,让书脉圈将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

⑨同样,人脉圈里也有不少爱读书之人,结交这些人,也能帮我们拓展书脉圈,可谓是一举两得。

⑩多读书吧,不断拓展自己的书脉圈,坚持下去对我们的人生终将有所裨益。

(选自《思维与智慧》,文章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3段空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可是    甚至    并且    那就

B.可是    并且    甚至    那么

C.如果    甚至    并且    那就

D.因为    甚至    并且    那就

(3)请你根据语境在第6段的横线上再补写一个例子。

(4)作者为什么认为书脉圈比人脉圈更容易建立?

(5)作者提倡扩展书脉圈的同时,为什么也不反对适当拓展人脉圈?

来源:2018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

(2)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在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

(3)依照文中画线句子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只要……就……

B.只有……才……

C.即使……也……

D.虽然……也……

(4)文中加点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

(5)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

来源:2017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有人戏言,_______你想超量进食,_______请在吃饭的时候玩手机。②其实,抛开规范而科学的研究结论,仅从常识和经验判断,吃饭刷手机易多吃的结论也是成立的。③支持这个结论最简单的依据就是“一心不可二用”。④在吃饭时集中精力刷手机,对大脑信息的判断形成了干扰,吃就成了一件难以引起注意力的事,不经意间过量摄入的概率极高。

(1)请在第①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

(2)请提取第③句的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从短语结构来看,第④句中的“集中精力”属于  短语。

来源:2019年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Ⅱ

有所畏,有所不畏

孔子说:“勇者不惧。”不惧的,是跌跌撞撞后的遍体鳞伤。孔子说:“君子有畏。”畏惧的,是发人深省的圣人之言。由此观之,真正的勇士,         只知横冲直撞的莽夫,           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却不畏惧披荆折棘的拓荒者。

勇者有所不畏,不畏迷蒙未来的不可预见性。第一只下树的猿猴是勇敢的,因为它克服了对地面未知的恐惧;第一只飞翔的始祖鸟是勇敢的,因为它消除了对蓝天遥远的恐惧。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实则是一部书写勇敢者不惧的精神史书。人类社会的产生、延续,也应以勇敢不惧的精神为先决条件。

但勇敢并不意味着对一切无所畏惧。勇敢者更应拥有对正义的坚守,对至善的执念,对人类根本信仰的畏惧。历史上暴君亡国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自持君主专制的封建传统,目空一切,兴土木,厚赋敛,但却忘记了“君舟民水”的金玉良言,一朝荣华在,转眼亡国君。西方伟大的哲人尼采也曾说出“我是太阳”的豪言壮语,然而,这太阳却太过耀眼,以至于刺瞎了他的双眼。尼采的无所畏惧亦是造成个人悲剧的重要原因,可见,无畏主义终将使人走上自戕之路。真正的勇士,绝不是永没有畏惧的时刻,他们始终怀着对人间真善美的敬畏之心。

鲁迅曾言:“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之所以将真正的勇士如此定义,是因为勇敢不仅意味着对死亡与黑暗的无所畏惧,更意味着对个人价值的艰难创造和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这基于对天下苍生,对人间正义的畏惧。神农氏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勇士。为了探寻医药的奥秘,他走过大江南北,尝遍百草,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心系万千黎民百姓的福祉,不畏行走的劳顿和死亡的恐惧,最终在我国医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曼德拉,这座屹立于彩虹之上的不朽丰碑,一生坚持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早年被南非政府逮捕入狱,身陷囹圄27载。但他没有畏惧牢房的阴冷黑暗,心中始终怀着对自由与光明的敬畏,最终终结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正如香港音乐人在写给他的歌曲中唱道:“黑色皮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

当今社会,有关中学生的负面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打架斗殴、顶撞老师、违法犯罪……更有甚者,因不堪沉重的学习压力而选择自杀。中学时代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始终将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的人生法则牢记于心,同时也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不轻言放弃。

圣人孔子的良训犹在耳边回响,光阴不过百代之过客,人生在世,要做就应当做真正的勇者,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毫不畏惧地踏上未知的荆棘路。

(1)给第1自然段划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下列选项中与第3自然段加点词语“君舟民水”表达的思想倾向不一致的是  

A.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下为主,君为客

(3)第3自然段划线句子的作用是:  

(4)请为第4自然段论述的观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来源: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张云广的《高原鼠兔不任性》,完成1﹣5题。

①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高原鼠兔,外形如兔,习性如鼠,尾巴退化,擅长鸣叫,又名鸣声鼠,藏语称其"阿不扎"。高原鼠兔是一种终生吃草的"素食主义者",垂穗披碱草等禾木科植物以及蓝花棘豆等豆科草本植物是其喜爱的美食。

②刚刚出生的小鼠兔一降世,就在吮吸母鼠兔的乳汁之外加餐一些鲜嫩苜蓿了。待到第十六天,美味的"青草蛋糕"已经成了它的菜单主食。出生一个月后,小鼠兔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觅食之路。

③草地平阔,藏身处少,作为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鼠兔面临着重重的威胁。鼠兔的天敌有香鼬、藏狐、野狼、棕熊等陆地凶兽,有苍鹰、猎隼、猫头鹰、草原雕等空中猛禽,是在食物短缺的冬季,这些天敌会表现得异常凶悍难缠。为此,高原鼠兔除了采用直立吃食的方式以便随时逃跑外,在觅食顺序上也颇有一番极具现实可行性的安排。

④为了减少遭遇袭击的危险,高原鼠兔在选择栖居之地时会优先考虑放牧的草场,而不是草长叶高、植物丰茂的地带。前者视野开阔,有利于观察敌情;后者虽然食物丰美但由于视线被遮挡而无法有效扫描发动偷袭的猎手。

⑤为了降低葬身敌腹的可能,除怀孕的雌鼠兔需要较多的食物而在一些时候不得不到离洞穴较远的地方觅食外, 鼠兔一般都优先选择家附近的青草,以核心洞穴为圆心其活动半径仅为二十米左右,特别是一些年幼的鼠兔觅食半径要更小一些。为了缩短外出觅食的时间,高原鼠兔一般会把活动半径内密度较大的那一种草作为食物,即使有更加美味的草在不远处也常常"不理不睬",这样无疑大大提升了觅食效率。

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窘况,高原鼠兔宁愿去一些草量较少、草质较差但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去觅食,即使肚子无法填饱也不轻易到那些危险指数颇高的水草肥美之处饱餐一顿。

⑦尤其是在冬季到来前储备食物的初期阶段,高原鼠兔对食物的选择表现出更加明显的顺序性。高原鼠兔首先会咬断直立型青草,这些草不仅方便收割和运输、单位时间内收获量大,而且在这些高度适中的草里开展"工作"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此期间,只有当活动范围内直立型的草数量不足时,高原鼠兔才会选择较为低矮的青草。这些带入洞穴的草大部分会被食用,也有一小部分被用作暖身的"草垫"来抵御酷寒。

⑧在群敌环伺、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生存之不易让人慨叹,而高原鼠兔在如此严酷环境中理性面对、严谨作答的觅食"排序题"更是让人折服。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最高,为了留住可贵的生命,为了确保"高价"的安全,高原鼠兔不任性。

(有删改)

(1)在本文第③段的空缺处应填上的词语是   (2分)

A.不但既尤其B.不仅既而且

C.不仅还尤其D.不但还而且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是   。(3分)

(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4)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5)在觅食上,高原鼠兔"不任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来源:2017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关联词语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