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语言表达及应用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①有人曾说:中国总是被这群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群勇士中,一定有一个叫钟南山的人。

②钟南山骨子里的"刚",从小就埋下了。12岁那年,他偷偷找来一把大伞,从三楼一跃而下,幻想像武侠片中的豪杰一样凌云腾空。没想到,伞边翻卷,支撑力不足,钟南山狠狠地摔在草地上,瘫坐了一个多小时,一声不吭地爬了起来。

③成年之后,钟南山投入到了医学行业。1971年他刚进入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时,是医院里功底最差的大夫。因为一次医疗诊断失误,他被科室的医师们揶揄嘲讽,他羞愧难当,每天见缝插针地开始了医学术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几个月内,他写下了4大本医疗工作笔记,暴瘦24斤,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

④43岁时,他通过了选拔考试,赢得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当时,中国医生没有资格直接参与临床手术,钟南山只能做一些查房、参观实验的边角活。他知道,只用眼睛看根本不能做出成绩,导师也不看好他,只允许他待满8个月。钟南山不服气,决定改变局面为了观察真实的实验过程,他在自己身上抽血30多次,记录好实验数据;为了研究"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课题,他狂吸一氧化碳。要知道,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高达22%,就相当于连抽60支香烟。他成功了,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指出了推导的不完整性。导师心服口服,告诉钟南山:"你想待多久都可以。"毕业时,英国一家大学极力挽留钟南山,希望他在皇家医院工作,钟南山则执意要回国。导师弗兰里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信,热情赞扬钟南山:"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生,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么有成效。"

⑤钟南山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一次感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从此他成长为一个敢医敢言的"钢铁直男",在医学的荆棘丛里走出一条坦途。

⑥钟南山这个名字,曾和"非典"连在一起。那一年,他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一下被推上"非典"战场的最前沿。当时,官方将"非典"病原确定为衣原体,称"非典"已经得到控制,是他站出来揭开真相:"衣原体很容易治疗,我试过治疗了,根本没有用。病情还在扩展,连医护人员都被感染了,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两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变种。2020年,新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又是他,首先披露十几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⑦"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钟南山一生铿锵刚直,不相信盲目的传言,不屈从所谓权威,只相信实践和时间检验过的真理。这样一个刚的猛士,心底却藏着极致的温柔。

⑧"非典"刚开始时,广州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急剧增多,连一些医生也开始对"非典"病人避之不及,明知病毒极强,钟南山还是挺身而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亲自给每个病人量体温,不放过每一个观察的机会。曾连续工作38小时未合眼,直到病倒在床。为了不影响同事和病人的情绪,他隐瞒了病情,悄悄回家治疗。几天后,身体虚弱的钟南山回到研究所,尽管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随后就往病房冲,等着他的病人立刻就认出来:"我意识模糊,但我知道是他,我的心踏实了下来。"武汉疫情凶猛,他叮嘱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自己却毅然踏上去往武汉的列车。历经多少疫情,被疲倦和疾病百般折磨,他都不曾落泪,却在听闻武汉街头无数市民齐声高唱国歌的消息时,眼眶泛红,哽咽失声。

⑨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⑩钟南山,就是那刚硬坚强、永不弯折的中国脊梁。

(改编自微信公众号"斜杠先生")

(1)文章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钟南山的形象。

(3)作者为何不用"钟南山传"而用"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作为文章标题?请简要分析。

(4)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结合文本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给替我们负重前行的鲁迅、毛泽东、习近平和钟南山写一段感谢词。要求:不少于50个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链接材料: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

来源:2020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一代飞船

①跟神舟飞船相比,新一代飞船"长征5B"(俗称"胖五")可以飞得更远。不仅可以送航天员往返离地球近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还可以送航天员去38万公里外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如果说神舟飞船解决的是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的难题,那么新飞船解决的就是如何更安全、舒适、智能、经济地进入太空,开展更远的深空探测难题。

新一代飞船身高近 9 米,最胖的腰围处约 4.5 米,体重超过 20 吨。如果把神舟飞船比作航天员专属"太空专车"的话,那新一代飞船就是"太空巴士"。未来在执行近地轨道任务时,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它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身为"太空货车":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③跟神舟飞船的三舱结构不同,新一代飞船由两舱构成,其中返回舱是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居住的地方,服务舱负责提供动力和能源。以前,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两个较小的舱之间往返,而新一代的返回舱空间更大,可以根据需求做"隔间"。打造出工作区、娱乐区、餐饮区和卫生区,为航天员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④新一代飞船的返回舱穿了两件"衣服":"内衣"用新型金属材料做成,相当于"墙壁",围出了航天员的"驾驶室",容积大、密封性好;"外衣"是耐烧蚀的新型轻质放热材料,重量减轻了30%,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不仅更安全,而且首次采用可拆卸更换设计,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

(原载《光明日报》2020年5月14日作者张蕾、代振莹,有删改)

(1)新一代飞船和神舟飞船相比,在功能和技术上有哪些进步?简要列出三条。

(2)科普作品既要准确,又要有趣。以第②段划线句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做到这两点的?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3)科普作品不仅以知授人,还以情感人。读完本文,在"知"方面有何收获,在"情"方面有何触动?各用一句话表达,每句不超过20字。

来源:2020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没有我

刘继军

      你知道吗?如果没有我,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召唤死神。这真不是吓唬你!

      在病毒、细菌等微生物面前,人类和动物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它们在自然界的每一寸土壤、每一滴水中,在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中,甚至就生活在你的身体中。平均每个成年人的身体约由30万亿个细胞组成,体内却有38万亿个细菌和380万亿个病毒,坏蛋们全方位、全天候地攻击着你,没办法,我只能全力以赴,毫不懈怠,因为任何一次防卫失败,对你来讲,都可能致命。而我,是你的一部分,守护你,就是保护我自己。

我,就是你的免疫系统!

      亿万年来,任何高等动物的生存繁衍,都离不开我的守护。每个人都会感冒,而且有几百种病毒会导致人类感冒,其中绝大多数感冒病毒,我都可以应对自如。我与病毒、细菌、细胞变异已经战斗了几十亿年,而人类从认识这些,到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以青霉素1940年应用于临床为标志)不过百年。这与我漫长的技术改进时间相比,只是一瞬间。

      说起技术手段,我对抗微生物的手段可谓纯粹、天然、无公害。

      首先,高筑墙、广设防,我构建了三道防线:物理屏障、非特异免疫系统、特异免疫系统。这三道防线,从功能到技术手段,逐步升级,形成了一整套三维立体防御体系。

      其次,大协同、精调控。来多强的敌人,我就使多大的力气。来犯的敌人主要有两大类:邻居熊娃和天外飞仙。

      邻居熊娃,住得近,三不五时跑来你家捣乱。但大家都很熟,这家伙有多少坏水,我一清二楚,对付这家伙只需"非特异免疫系统"按套路出牌就能搞定。非特异免疫系统拥有常见病毒识别数据库,正常情况下是原厂配装,你一出生就有,所以也叫"先天免疫系统"。有了它,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秒,就自带攻防,而且反应迅速,瞬间就可以消灭敌军。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作风太粗放,不够细致。

      天外飞仙,这家伙的特点就是﹣﹣没什么特点,你摸不准对手到底要干啥坏事、在哪里下手、啥时候下手。对付这种不常见的坏家伙,就要"特异免疫系统"出手了。"特异免疫系统"虽然没有配装出厂原始数据库,但是自带学习功能,在敌人入侵过程中,它暗中观察,识别陌生敌人,找到办法对敌人实施精确打击,然后建立数据库,让人体对这种敌人免疫。"特异免疫系统"应敌较慢,但手段精准老辣、力道雄厚,一旦启动,敌人难以逃脱。

      这两套系统并不是各干各的,而是时刻在线、协同作战。每当有敌来犯,"非特异免疫系统"打头阵,能赢则赢。一旦吃紧,立即召唤"特异免疫系统",对敌人实施合围会战。

      哦,我忘了告诉你物理屏障是什么,就是你的皮肤和黏膜……所以,要保护好皮肤和黏膜,不然许多坏家伙就会趁虚而入。

      第三,专业全、配置齐。你有七十二变,我有宝器万千。管它哪路敌人,我都有专门的武器对付它。我全力打造免疫多样性,比如特异免疫系统的免疫多样性就达到了上百亿。

      说起配置,免疫大军中的几位名将你得认识认识。白细胞,妥妥的帅才,因为你体内所有免疫细胞,都是由白细胞组成或者分化而来;巨噬细胞,基层民警,整天在你全身组织里到处溜达,发现不法之徒就立即投入战斗,如果搞不定会立即发出警报;嗜中性粒细胞,特警,一般不出警,可一旦收到警报就快速响应投入战斗;树突状细胞,免疫系统的战略研究员,能把敌人的蛋白质解体,做成通缉令﹣﹣这便是病菌产生的抗原,树突状细胞带着通缉令,找到专门对付这种敌人的高手﹣﹣可以识别病菌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一旦找到,T细胞和B细胞就会被激活,大量增殖,形成专业特种部队,投入战斗;其他兵种,如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前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至此,免疫大军各路兵种全部开进战场,免疫反应达到高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入侵者经不起如此猛烈的自卫反击﹣﹣于是,你的感冒就好了,神清气爽,吃嘛嘛香!

      我与微生物精彩的大战,你已经领略一二。所以,平时,你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心情愉快,让我的各路大军马壮兵强;生病时,你一定要在大后方给我最坚定的支持,比如感冒了,就不要把"补充营养,多喝热水,注意休息"这些嘱托当作耳旁风,因为这时,一场生死之战正在你的体内发生,我﹣﹣你的免疫系统正调兵遣将与敌人酣战。我会尽自己所能,为你战胜我能战胜的疾病。这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选自《百科知识》,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和技术手段的解说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守护你,保护我。全力对付坏蛋们的攻击,守护身体健康。

B.高筑墙,广设防。构建了三道防线,逐步升级,立体防御。

C.大协同,精调控。原厂配装的特异免疫系统率先精准出击。

D.专业全,配置齐。打造免疫多样性,用各种武器对付敌人。

(2)下面句子是文中省略号处的内容,请在不改变句意及语序的前提下改写,使之与全文的语言特点一致。

      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的黏膜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3)下面是首句为"说起配置,免疫大军中的几位名将你得认识认识"这一段的结构图,四个选项中与该段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4)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是不是"只要有'我'马壮兵强的各路大军,人们就不会再生病"?请表明你的观点,并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简述理由。

来源:2020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抗疫阶段性成果。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制度的优势和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实力,也与中国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息息相关。

②敢于担当的精神,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担当意味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能将国家、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疫情期间,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戳中了人们的泪点:钟南山院士靠在车座上闭目小憩,脸上是难以掩饰的疲惫。这是因为钟老匆忙奔赴疫区,没有时间好好休息。一位84岁的老人,不亲赴抗疫一线本无可厚非,但他首先想到的是为抗疫尽自己的力量,不顾劳累与安危,毅然决然奔赴疫区。从年事已高的院士专家,到90后、00后的年轻医护人员,他们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坚定前行,承受难以想象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对人民的赤诚和对生命的敬佑,争分夺秒,连续作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为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守护了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

③抗疫英雄敢于担当,奋战在前线,广大民众也自觉服从大局,为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贡献。疫情突发正值春节假期,国家一声令下,全民响应,人们取消了春节期间的走亲访友和各种聚会,克服困难就地隔离。武汉人民、湖北人民顾全大局,顽强不屈,为阻击病毒做出巨大贡献。他们面对离汉离鄂通道关闭后交通停滞、城市"停摆",克服了近距离接触病毒、物资紧张以及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国难,服从大局,咬紧牙关,团结坚守。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战争中,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将载入史册,为人们所铭记。

④医务工作者等抗疫一线的广大勇士逆行出征,不惧牺牲,用血肉之躯构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他们是栋梁,体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广大民众在疫情期间以国家利益为重,响应国家号召,约束自我,居家隔离;他们是基石,体现了服从大局的意识。有栋梁,大厦将倾;没有基石,栋梁也将失去支撑。由此可见,______,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4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

(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甲]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下,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

[乙]第②段列举钟南山院士和年轻的医护人员勇赴疫区的事例,意在证明有担当精神的人不分年龄大小。

[丙]第③段由之前的论证过渡到论述广大民众服从大局的意识,并用全国人民、武汉人民、湖北人民的事例来论证。

(3)下面是有关抗疫的材料。请你结合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精神。

材料:

所有好的做法如果想要奏效,必须要有公众的集体意愿。正因如此,中国有能力通过传统公共卫生干预 方法应对一种新型的未知病毒。

﹣﹣布鲁斯•艾尔沃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

注:①[传统公共卫生干预]用提倡戴口罩、限制大众集会等手段来保障人民大众健康。

来源:202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权威发布】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日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报告数据还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上升。

我国成年国民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年份

网络在线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平板电脑阅读

2016年

55.3%

66.1%

7.8%

10.6%

2017年

59.7%

71.0%

14.3%

12.8%

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也在增长。报告发现,虽然2017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增加,但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我国成年国民各 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年份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16年

20.2

13.2

6.6

57.2

74.4

13.9

5.5

2017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8.1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49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主要人群,其中,18﹣29周岁人群占34.6%,30~39周岁人群占26.1%,40﹣49周岁人群占24.2%.50~59周岁人群仅占10.6%。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4日)

【广州调查】

《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度广州市民综合阅读率达90%,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达到97.20分钟,远超2016年度全国成年国民71.47分钟的阅读时长。未成年人以纸质阅读为主,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9.48分钟,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38.80分钟。而成年人在数字阅读上花费了更多时间,日均数字阅读时长为56.27分钟,日均纸质阅读时长为42.62分钟。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率达到94.11%,其中成年人达到95.73%,未成年人相对较低(86%),而市民日均数字阅读时长达到53.41分钟。另一方面,尽管广州市民的数字阅读已经相当普遍,但数据显示,部分广州市民仍然偏好纸质阅读,如就广州成年人的纸质报纸(89.2%)、杂志(78.8%)的阅读率而言,这一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广州文明网)

【各抒己见】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一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新授郭英剑:我想表述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新京报》记者李大超:阅读有深浅之分,有消费型阅读和学习型阅读的差异,有实用型阅读和涵养型阅读的区分。我们有批评浅阅读、消费型阅读和实用型阅读的倾向。有人甚至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拒斥浅阅读,批评浅阅读纵容了思想的懒情,弱化了思维能力。实际上,任何对于国民阅读整齐划一的要求都没有考虑到阅读者本身的差异。随着阅读的普遍化,阅读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而阅读取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则难以逆转。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在上年基础上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也在提升。

B.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占比最大,电子阅读器阅读占比提升幅度最大。

C.

2017 年成年国民各类纸质媒介的人均每天阅读时长都有所提升,但其总时长远远低于人均手机阅读时长。

D.

2017年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的调查数据显示:年龄越大的人群占比越小,年龄越小的人群占比越大。

(2)下列关于2017年广州市民阅读特点的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广州市民的综合阅读率要高于同年全国国民的综合阅读率。

B.

广州市民日均综合阅读时长远超同年全国成年国民阅读时长。

C.

广州未成年人日均纸质阅读时长和日均数字阅读时长相当。

D.

部分广州市民在数字阅读相当普遍的今天仍偏好纸质阅读。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力对碎片化阅读持肯定态度,他认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也是合理的,人们大可不必对数字阅读忧心忡忡。

B.

徐升国认为数字阅读的内容受到载体的限制,因此深度、长篇阅读很难进行,目前数字化阅读还无法替代纸质书阅读。

C.

严锋认为数字阅读在质和量上都得到了提升,数字阅读使读者和书的关系突破了传统阅读的限制,是一种创新。

D.

郭英剑认为数字化阅读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不会导致阅读的肤浅化。阅读的深和浅应由作品内容界定。

(4)《新京报》记者李大超关于阅读表达了哪些观点?请分点概括。

(5)你对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发展趋势有怎样的预测?请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阅读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书院、祠堂还是合族祠?

①广州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建成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关于陈氏书院的性质和功能,人们往往会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认为它既是陈氏子弟读书的书院,又是他们供奉祖先的祠堂。事实上,陈氏书院既没有传统书院的功能,也不同于明清时期在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祠堂,它是清末广东各县陈氏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

②那么,明清时期广州的合族祠与书院、祠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③书院的建立,本来主要为讲学课试、应考科举提供场所。而清代广州城中众多的姓氏书院,它们有书院之名,而无书院之时。至于建造的目的,有材料提到:"书院与家塾设建,原为应试居住及合族受屈讼事与输粮往来暂寓。"也就是说,以书院或家塾为名的合族祠的建立,是为了让各地乡村的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打官司、缴纳赋税时暂时居住。合族祠在广州城中出现并蓬勃发展,与明清时期华南地区宗族制度的成熟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

④明末清初,民间建造祠堂祭祀祖先的活动在珠江三角洲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当广东各地乡人需要在广州城中建立起他们的落脚点时,他们想到要建成宗祠的形式,就毫不奇怪了。这些合族祠在建立时也是按照修祠堂、编族谱、置族产、举行标准化的祭祖仪式这一整套宗族的模式来造作的。

⑤这些建于清代广州城内外的祠堂建筑,从形式上看,与在广东各地乡村中普遍存在的宗族祠堂一样,都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祖先祭祀的地方。这种祠堂又与普通的宗族祠堂不同,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合资捐建的,每一地方性宗族以"房"的名义参与。他们通过共同在省城建立祠堂,形成了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⑥这样的同姓组织在士大夫的眼中并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规范。他们容易植党营私,蠹国害民,官府因此屡有取缔合族祠的举措,加之合族祠内时常容留各地族人,龙蛇混杂,对当地的社会治安造成不良影响,这更成为官府禁祠的直接原因。

⑦自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因为"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引发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禁祠行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皇帝专门发布上谕,要求各地对行为失范的合族祠"一体严行禁治,以维风化,以正人心"。广东随后就要求:"无论州府县城内不准妄联姓氏创立祠宇",又据《曲江侯书院图记》记载:"乾隆三十七年,巡抚张彭祖以城内合族祠类多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奏请一律禁毁。于是各姓宗祠皆改题书院,我祠之以书院名亦由于此,故祠制也。"因此,清代广州城中的合族祠大多以"某氏书院""某氏书室""某氏试馆"为名,而鲜有题为"大宗祠"的。

    (选编于《广州陈氏书院实录》)

链接一:

陈氏书院就是一处典型的宗祠建筑群,建筑呈方形平面展开,建筑面积超过6400平方米。三路主体建筑由南向北分别为前门、中厅和后寝,形成"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抄"的格局。门前留有宽阔广场,过去曾竖立着很多石制旗杆夹,旗杆上镌有中举人的姓名及中举年代,昭示着陈氏家族的荣耀。每路建筑各有三进,纵横左右共有6院8廊19座建筑,大小建筑之间墙体均用活动隔扇。庆典之时,隔扇拆除可使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建筑特点。

徜徉书院之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精品雕塑。其中,屋顶灰墙壁砖雕、门窗木雕、阶前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

(选自刘小芳《宗族中国的历史镜面》)

链接二:

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营建的陈氏书院是如何在"禁令"中顺利开工的呢?聪慧的陈氏族人首先邀请了清末翰林院编修陈伯陶、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陈兰彬等著名陈氏士绅,组建"倡建陈氏书院绅"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书院本来是人们读书的地方,主要是为组织教育教学和准备科举考试提供服务的。

B.

祠堂是人们供奉祖先牌位、举行天地祭祀的场所,明末清初在广东乡村普遍存在。

C.

合族祠也是一种祠堂,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具有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集资兴建的。

D.

精美的雕塑是陈氏书院的亮点,灰雕、砖雕、木雕、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

(2)下列对材料中"陈氏书院"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陈氏书院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三进三堂九路两厢抄"的格局。

B.

当年陈氏书院的主要目的只是为陈氏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提供暂时居住地。

C.

陈氏书院曾经因容留各地族人,祠内龙蛇混杂,扰乱治安,一度被禁止开展活动。

D.

陈氏书院不取名为"大宗祠"是因为从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被官府严令禁止创建。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合族祠有别于普通的宗族祠堂,它往往有利于形成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B.

依托合族祠形成的同姓组织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这就直接导致其被官府屡屡取缔。

C.

由于朝廷严厉打击,为了求生存,合族祠纷纷改头换面,以书院、书室、试馆为名。

D.

陈氏书院选址"广雅书院"旁,意在借助"广雅"的人文气息来弱化其宗族色彩。

(4)第7段引用了哪些材料?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5)陈氏书院有名陈家祠,如果让你在这两个名称中选择一个作为官方名称,你更认同哪个?请结合文本,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

来源: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最好的老师

①从小喜欢语文课,每个老师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因为自己文学功底好,也颇受各个老师的赏识,从三年级有作文课起,我就习惯了自己的每篇作文都当作范文被老师朗读。曾有老师形容,看小六六的文章,像三伏天吃冰激凌一样快活,觉得学生没白教,花的心血有了回报。

②唯独写刘老师,原因是他与众不同。他从我上初二起代语文课,那时候我的文章已经常在《学生作文选刊》之类的杂志上发表。学校的校刊报栏里,总有地方是留给我的。我原以为他一进教室就会向我微笑,如同其他老师一样,笑容中带着"久闻大名"的意味。出乎意料,他在点我名字的时候甚至没抬眼看我一下。

③我开始被他收在雪柜中封藏起来。他很少提问我,也从不把我的文章作为范文朗读,任我花费心思构思排比抒情感慨,得到的永远是他一个淡淡的红钩,加上难以辨认的"已阅"二字。骄子的心受到严重打击,越渴望得到他的鼓励,越觉得自己无法取悦他,连同学们都感到我被封杀了,说:"刘老师不欣赏六六的文章。"

④刘老师是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至少在当时怀春的小丫头们心中,琼瑶小说《窗外》里的李老师就应该是他那样的。其实,他踏进教室的一刹那就奠定了我这一生所认为的帅哥形象的基础:宽肩长腿,蓬乱而略带卷曲的头发,拉碴的胡子,穿着裂着两粒扣子的白衬衫。他的眼神永远迷惘着,视线的焦点总在教室最远处,并不扫视下面听课的学生,而且带着一丝睡眠不足的疲倦。他的语调一直低沉着,浑厚如男低音,说话带着南方男人的糯,扬起嘴角歪笑着透露着一种邪与放荡不羁。他拿着粉笔很随意,犹如端着酒杯或夹着烟卷,每次都是等铃声过后好几分钟才拖着步子,懒洋洋地只提溜着课本走进教室。

⑤进门后从不多话,只胡乱翻着课本,烂烂的书像刚从盆里捞出来的还带着没洗干净的洗衣粉,估计是多年沉积下的粉笔灰。只见他随便翻两页,漂几眼,突然抬头说:"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有同学细致提醒他,到×××了。他于是说:"好,下面继续。"我一直觉得他从不备课,只凭着深厚的功底,信口开河却也娓娓道来。他如果是演员,定是那种容易入戏的,只两三分钟的酝酿,使与书中人物融为一体。                                                                     

⑥因得不到他的注意,我开始抑郁,看见同学们作文后长长的批语,心生嫉妒。那时的我是典型的党中央的喉舌、学校宣传的号角,只要学校接到宣传任务,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学习赖宁学习张海迪,任何一项枯燥乏味的政治宣传,在我笔下都会变得栩栩如生如泣如诉。恢宏的排比句式,可歌可泣的用词足令老师叹为观止,甚至有老师当时预言,这丫头以后能在《人民日报》上发社论。可惜后来受了刘小平人生真谛就是随意的思想影响,最终没走上发愤图强的道路。

⑦改变我绚烂的八股文风的,是刘老师的一次评语。大约那是我又过分地吹捧了谁了,只记得他写了:"你写的,古代叫八股,现代叫媚俗。文章是什么?是你自己的喜怒

哀乐。文章,是你自己思想的表现,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自己跟自己都不说实话,明明是痛苦却要咧着嘴说幸福,这叫文过饰非。高的作文分数只代表你有高超的文字组织能力,不代表你有卓越的,哪怕是真实的思想。如果有一天,你读自己的文章会流泪,你就在用笔写自己;如果有一天,别人读你的文章会流泪,你就在用笔写现实。写你懂的,写别人懂的,对自己说真话,不为取悦别人说假话。写作文,不写命题作文,不要糟蹋了你的才思。"

⑧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评语,当时我才十三岁,却深深领悟,自此笔随心走。

⑨他只教了我一年半,我却感到我们之间极有默契。我写的苦与乐,他都懂,他给了一个青春期迷惘而多思的女孩一个自由说话的空间,让我在他海纳百川的宽容里自由徜徉。

⑩一年半后的一天,他突然从学校消失了。接替他的是一位矮小精悍的大学毕业生,板书优美而整齐,普通话发音纯正,说话铿锵有力,可我再也找不到人书合一的浑然天成的感觉。

⑪一直记得他最爱的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我仿佛看见他站在泰山之巅,穿着古代飘逸的长衫,头上盘个髻子,长衫上的一根长飘带在夕阳下随风飘摇。

⑫玉树临风。

(有删改)

(1)刘老师的与众不同体现在哪些方面?

(2)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当他讲《故乡》的时候,我觉得眼前的他就是鲁迅,   ;当他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时候,我觉得他就是   

(3)第⑧段"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评语……笔随心走"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说说你对"笔随心走"的理解。(4)临近毕业,你有什么话想对语文老师说?请写下来。或者描述你理想中的语文老师是怎样的。

来源: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运动健身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班级开展以"步履不停,运动快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阅读下面的图表,写出你的探究所得。

(2)班级黑板报选用下面二则材料,告知同学们运动时要注意的事项,请为材料各拟一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不超过6个字)

材料一

进餐后胃肠道需要较多的血液,帮助食物消化与养分吸收,这时进行运动,血液就会流向四肢,妨碍胃肠的消化,时间一长会导致各种疾病。体弱者进餐后血压还会降低,称为餐后低血压,外出活动容易跌倒。长期餐后运动容易得盲肠炎。

材料二

剧烈运动时,体内盐分随大量汗液排出体外,饮水过多会使血液的渗透压降低,破坏体内水盐代谢平衡,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产生肌肉痉挛现象。运动时,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频率来增加血液和氧气,以满足运动需要,而大量饮水会使胃部膨胀充盈,妨碍膈肌活动,影响呼吸;血液的循环流量增加,不仅不利于运动,还加重了心脏负担。

(3)班级开展"步履不停,运动快乐"主题演讲,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

来源:2019年甘肃省临夏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近日,学校准备开展"爱上博物馆"的主题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到三则材料。

材料一:作为收藏和展示历史遗产的场所,博物馆向来被视为"传统"之地,而"传统"之地也容易导致博物馆和社会之间纽带的被割断。由于博物馆中的展品年代久远,又没有现代化的叙事手段,对于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来说,体验感受难免显得单一。

材料二:《国家宝藏》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宝传奇的"前世今生",让观众感受到文物所传达的喜怒哀乐并产生共鸣;《如果国宝会说话》让千余件文物自己开口"说话",用"萌"态视听语言传递中华文物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上新了▪故宫》将文物介绍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让拥有历史积淀的文创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些诠释与展示文物藏品的新方式,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还"潮"了起来,"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已成为旅游项目新热门。

材料三:"博物官"是由腾讯开发的一款和博物馆、展览有关的APP,它可以让你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游览博物馆。开启APP后,参观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对应文物的数字信息,如有趣的解读、多角度高清图片、3D模型、VR全景等等。不仅如此,一些博物馆还入驻腾讯微视平台,上线文物历史小故事、文物修复現场、经典展品介绍等小视频,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让公众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感受。

(1)综合上面三则材料,围绕"博物馆的打开方式",写出你的两条发现。

(2)假如你是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将为小学生讲解"驿使图画像砖""铜奔马"这两文物,请任选一件,根据文物信息,写一段70字以内的开场白。

①驿使围画砖于1973年出土于嘉峪关魏晋5号壁画墓,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画像砖米色底,黑色轮廊线,上绘一信使,左手特文书,跃马疾驰;马身涂黄色,上有红色的斑块。

②铜奔马于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墨。铜奔马又名"马超龙雀""马蹄飞燕",为东汉青铜器,高34.5厘米,长45厘米,呈跃步凌空的姿势,右后蹄下踏看一只展翅、回首的飞鸟。

来源: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为深入了解中国吉祥文化,学校开展"福瑞呈祥•民俗传承"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提信息】

材料一:中国吉祥文化历史悠久。《说文解字》中说"吉,善也";"祥,福也"。远古时代,我们祖先就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符号图画来表达避邪求吉的心理;春秋时期已经有"南山之寿"等吉祥语的记载……吉祥符号、吉祥语等逐步发展成为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吉祥文化。

材料二:中国吉祥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从部落图腾到衣食住行,从传统民俗到现代商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漳州传统糕点"龟粿"以龟、鲤鱼、牡丹等图案,寄寓相应的吉祥主题;香港凤凰卫视巧妙借助象征吉祥的"凤凰"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1)阅读材料,概括你得到的主要信息。

【活动二:品吉祥】

(2)请写出漳州传统糕点"龟粿"中"鲤鱼""牡丹"图案的吉祥寓意。

"龟"寓意尊贵长寿,"鲤鱼"寓意:   ,"牡丹"寓意:   

(3)仿照示例,从图②(百事可乐公司标识)、图③(吉马集团企业标识)中任选一幅,说说其在运用吉祥文化上的设计创意。

示例:我选图①.以"凤凰"命名,以神鸟凤凰构图,昭示"凤凰卫视"能给观众带来祥瑞。这种设计符合人们祈盼吉祥如意、和平安康的心理。

我选     

【活动三:巧劝说】

(4)春节期间,小龙的奶奶要求他年夜饭一定要吃韭菜、大年初一要早起、不能说晦气的话……他烦不胜烦,向好友抱怨起奶奶的迂腐。如果你是小龙的好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来源: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您好,您在外卖平台购买的图书已送达!"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很多实体书店开始向线上拓展。北京105家实体书店陆续入驻外卖平台,读者可以享受最快30分钟的送达服务。在第二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书香如甘泉一般浸润人们的心灵。

材料三:

今天,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出新。在纸质书中体验解谜游戏,在数字技术支持下感受沉浸式阅读,在公共阅读空间邂逅书香……体验、介质、场景等方面的变化和创新,就是希望阅读能够更便利、更生动,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体验阅读的美好,感受文化的浸润。

(1)探究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不超过30个字)

(2)阅读材料一,选出对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2019 年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的阅读量持续上升。

B.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

C.我国近七成成年国民呼吁举办读书活动。

D.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三成多的国民有了听书习惯。

(3)结合材料二将下面六个词语组合成一副最恰当的对联。

渐润    阅读路    难阻    书香    疫情    国民心

来源:2020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权威时评]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必经之路。

﹣﹣《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彰显党中央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铺展开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

﹣﹣《沈阳日报》

[历史文化]

       沈阳被称作“大清奠基地,两代汗王都”,至今仍保留着数量可观、风格各异的清代历史建筑。沈阳故宫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历史和艺术价值最高的世界文化遗产。

       沈阳故宫经历百年兴建,占地总面积六万多平方米,共有古建筑一百多座,是刚刚转入农耕经济的满族人依照本民族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吸收和借鉴汉、蒙、藏等民族建筑艺术和技术设计建造的杰作。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沈阳故宫至今仍保存完好。

﹣﹣《文物明清史》

[生活趣味]

       东北秧歌是一种具有本地区特点的、有着完善表演形式的民间舞蹈。它产生于江南。明代已经传入辽沈地区,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小鼓高跷秧歌广泛流传于沈阳地区,明清以来,经过几代艺人的加工、提高、发展、完善,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具有地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东乐舞》(沈阳出版社)

关东民间游戏一览表

类别

名称

特点

儿童游戏

跑马城、花鹞子捉小鸡、过家家、猫拿耗子,拉巴条

模仿各种社会生活而创造,充满天真童趣。

竞技游戏

摔跤、射箭、珍珠球,耍石锁、狩猎赛

与生产活动。征战活动紧密相连,以赛力或赛技巧为主。

技能游戏

抓嘎拉哈、抽陀螺、跳百索、踢石球、荡秋千

以展现某种技艺为娱乐,弱化比赛属性,放大娱乐性。

﹣﹣《民间游戏》(沈阳出版社)

       灰墙内长安寺的风铃阵阵,与网红餐厅门口的几株老树相映成趣。一墙之隔,是比沈阳城还古老的长安寺;十步之遥,就是喧闹的中街。站在长安寺墙外,听着声声钟鸣,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与沈阳城古老历史和文化的碰撞!

       近一段时期以来,盛京皇城和中街商业街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不知不觉中,盛京皇城区城内在的生命力得以激活。

﹣﹣《沈阳日报》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对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B.沈阳故宫是典型的清代历史建筑,建筑过程中借鉴了汉、蒙、藏等民族建筑艺术和技术,是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

C.关东民间娱乐形式多样,比如竞技游戏摔跤、过家家,技能游戏抽陀螺,都来源于社会生活,而东北秧歌完全保持明清时代的原貌。

D.[权威时评]中提到的“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沈阳市盛京皇城区域网红餐厅与长安寺做邻居就是这样的尝试。

(2)清代文化、东北民间文化是沈阳市保护文化遗产的重点,请结合[历史文化][生活趣味]的相关内容,概述沈阳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至少答出三点)

来源:2020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全民阅读 共享书香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以“读辽宁,爱辽宁”为主题的辽宁省第九届全民读书节正式开幕。与往届相比,此次开幕式首次采用“云”开幕形式,在全省14个市的官方视频账号联动直播。

       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润泽心灵。近年来,我省致力于书香辽宁建设,营造出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读书节期间,主办方将联合省内部分实体书店,向读者提供各类热点图书书单。

(选自《辽宁日报》)

【材料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材料三】

学人荐书

       书籍中的人生、思想和知识,绝非任何个人经历和经验可以替代:书籍能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丰富人的自我认识和存在感﹣﹣这便是好书何以为人的良师益友的根据。

       推荐阅读:《少年读中国简史》《新中国极简史》《学者的人间情怀》

﹣﹣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 梁晓声

       读书养静气,读书有底气,读书生勇气。

       推荐阅读:《论语》《红楼梦》《给孩子的历史地理》

﹣﹣中国民族大学教授 蒙曼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随着5G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并融入日常生活,人们对技术推动下的数字阅读有了更多体验。

       对于一些热衷数字阅读的人来说,如果电子阅读器不再只显示黑灰白三色,而是呈现更加丰富的色彩。阅读体验会大不一样。如今,这一愿望已经不难实现。2020年3月,国内某电子书阅读器品牌发布一款彩色墨水屏电子阅读器。这款阅读器可显示4096种色彩,可以更好地阅读儿童绘本、艺术画展,带图解的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等。

       在数字技术推动下,电子阅读器阅读、听书、AR互动等阅读形式发展迅速,让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选自《人民日报》)

(1)对以上四则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2020年,辽宁省第九届全民读书节开幕式首次采用“云”开幕形式。

B.据调查,全国人均图书拥有量2017年是6.49册,2018年是6.85册。

C.梁晓声认为,好书能丰富人的自我认识和存在感,能成为人的良师益友。

D.数字技术,电子阅读器阅读、听书、AR互动等阅读形式,让读书更生动。

(2)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的阅读呈现出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二】【材料四】回答。

(3)在辽宁省全民读书节期间,某班级召开了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讨论会。请结合以上材料,补全下面的讨论发言。

主持人:同学们都想多读几本好书,但书店和图书馆的书大多了,不知道怎样选择,大家能提一些建议吗?

晓慧:  

佳明:晓慧说得很好,我还有一个建议,  

主持人:感谢两位同学的发言。

来源:2020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流浪地球》是划时代的突破

曹颖

       2019年2月5日,郭帆执导的《流浪地球》在春节档公映,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电影《流浪地球》累计上映90天,中国内地累计票房为46.55亿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硬核科幻大片。下面是南方周末记者对刘慈欣的采访。

       南方周末:《流浪地球》符合你对科幻电影的期待吗?

       刘慈欣:它超出了我的期待,因为我知道中国影视界在拍摄这类大成本科幻片方面还是缺少经验的。像《流浪地球》这样的电影,在我看来,我们要等五到十年才可能出现,但它现在就出现了,我还是很高兴的。当然与好莱坞科幻大片相比,它在特效、故事等方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可以改进的空间,但对于中国科幻影视来说,它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

       南方周末: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

       刘慈欣:编剧和写小说的差别很大,特别是大成本科幻片,需要专业的编剧,并不是写小说的人都能胜任。影视改编的主要创作者不是原著作者,而是制片人、导演和编剧。不管你对作品被改编是什么态度,你是没有能力去干预影视化过程的。原著作者转让改编权以后,改编权就不属于你了,所以对改编的过程是无能为力的。

       对我而言,我认为只要是好看的电影,只要有好看的故事,它是不是完全忠于我的原著并不重要,小说和电影是两门完全不同的艺术,电影改编肯定要改,而且要改得相当大,像《流浪地球》改得就相当大、我完全能够理解。当然,我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更适合影视表现,至于怎么改编,我不从事影视行业,能做的不多,还是很尊重他们。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前景乐观吗?

       刘慈欣:我是很乐观的。科幻文学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是我觉得科幻影视的前景很光明。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肯定会迎来一个科幻影视很繁荣的状况,甚至我还比较乐观地认为,中国可能是继美国之后又一个受到世界注意的科幻影视大国。

       但是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不能急功近利。一部好电影出来了,中国的科幻影视就迎来新时代了;一部电影失败了,中国科幻影视的大门又关上了?不是这么简单,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有大量的作品出现,然后才能出现经典作品。

       南方周末:科幻文学在衰落,科幻影视的发展是否会受科幻文学状况的影响呢?

       刘慈欣:科幻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全世界叙事文学都处于衰落的状况,科幻文学也不例外,至于文学和影视的关系,目前中国科幻影视的大部分剧本还是改编自科幻小说。我认为这个现象不会持续下去,因为科幻电影更适合用原创剧本。目前中国缺少科幻编剧,中国编剧队伍的数量很大,但其中科幻编剧数量很少,很快会有称职的、专业的科幻编剧大量出现,到那个时候,中国科幻影视依赖原创文学的局面就会改变。

       南方周末:你对科幻影视的乐观心态基于什么理由?

       刘慈欣:最深的基础就是时代到这儿了,这个时代就会呼唤出好的影视作品,就是影视作品繁荣的时代。至于它怎么繁荣,经过什么样的过程,都不重要,中间还有很曲折、很漫长的路要走,但是在这个时代的推动下,中国科幻影视肯定会繁荣起来。

       南方周末:如何理解你定义的这个时代,它是怎样的时代?

       刘慈欣:国家快速地发展,快速地现代化。在国家快速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周围的生活每天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环境之下,未来这个概念在人们的生活中会占有很大的比重,未来也会对人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样充满未来感的时代,就为科幻影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节选自《南方周末》)

【访谈•问题】

(1)这一访谈,记者从①  (热点)切入,围绕②  (焦点)展开提问,最后根据刘慈欣的回答进行了追问:“③  ?”

【访谈•观点】

(2)访谈中,刘慈欣认为我国科幻影视前景很光明。通读全文,概括其原因。

【访谈•应对】

(3)回答记者提问也是一种应对。请参考小贴士中的应对原则,分析刘慈欣回答下面问题的巧妙之处。(运用两条原则分析即可)

南方周末:作为作者,你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被影视化改编?

小贴士

应对原则

•谦逊有礼:谦虚谨慎,少赞誉自己,多夸赞他人

•得体有度:注意分寸,少伤害他人,多维护他人

•理解有容:理解他人立场,减少反感,增加包容

来源: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非文学作品阅读。

小舟接到校学生会通知,要求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介绍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情况。他收集了以下材料,但对材料分析没把握,请你参与,完成阅读研讨任务。

材料一:

新冠疫苗研发,一场全球烧钱竞赛

       为了和新冠疫情抢时间,各国政府、药企正在投入巨资加快新冠疫苗上市的进程。现在全球的共识是,新冠疫苗必须要在12﹣18个月里完成研发,开发出的疫苗同时必须具备大规模生产部署能力,以便全球投放使用,这种速度要求是史无前例的。在人类历史上,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年,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

       目前新冠疫苗均处于临床一期试验。在中国,陈薇院士领衔的基于腺病毒载体的Ad5﹣nCoV目前进展全球最快,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其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随着疫苗研发的推进,全球范围内的疫苗烧钱大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摘编自《华尔街见闻》2020年4月26日)

材料二:

全球COVID﹣19(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图(截至2020年4月18日)

全球COVID﹣19候选疫苗研发进程

材料三:

中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新华社北京 5月26日电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

       这项临床试验由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朱凤才教授等人领衔的团队开展,参与试验的108名成年志愿者被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陈薮指出,开发新冠病毒疫苗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能够引发免疫应答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最新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很好前景,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据悉,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

       专家们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对于加快新冠疫苗攻关至关重要,不应将新冠疫苗研发视作一场竞赛。现在有很多关于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的争论,各方压力很大,但“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5月27日)

任务一: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年,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这句话表明人类历史上研发疫苗成功并不容易,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  

(2)“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说明我国新冠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可先期生产,投入市场给全球新冠肺炎患者使用。  

(3)“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专家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现在争论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没有意义,要有耐心等待,以确保研制的新冠疫苗真正安全有效。  

任务二:材料二图表反映了全球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请你概括两条主要信息。

任务三:小舟觉得,材料一的标题并不恰当,你认为呢?说出理由。

来源:2020年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语言表达及应用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