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对象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语段,完成问题。

①传统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千百年来守护着华夏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医有三大基本治疗方法:灸熨、针刺和汤药。所谓灸熨,即艾灸法和药物热敷法;针刺则是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汤药就是用水煎服的中药。不管是艾灸还是针刺,中医的治疗方法都坚持阴阳平衡的原理。

②中医学理论发源于先秦。精气、五行和阴阳三大学说,构成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精气是生命的本源,五行相生相克,阴阳则是两种对立的事物或事物对立的两面。阴阳平衡是最佳状态,A遇到此消彼长的情况,B需要通过艾灸、针刺或汤药来调和。精气、五行和阴阳三者构成了中医关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基本观点,也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

③在中医看来,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讲求医疗的整体性,与西医推行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形成鲜明的对比。整体医疗理念要求医生辨证施治,在医治时把握辨病位、辨病因、辨病机等原则。历史上,名医华佗给两个同样头疼发热的病人开出了截然相反的药方,就是这种方法的最佳诠释。

④传统中医众多理念深入人心,历久弥新,在西医风行的今天,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医学领域独具特色的中国元素。

【注】①证:同“症”。

(选自《月读》,有删改)

(1)第①段中加点的“千百年来”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2)请在第②段A、B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得上下句意思连贯。

A:  

B:  

(3)为什么传统中医能够“成为医学领域独具特色的中国元素”?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行走的种子(节选)

①春花烂漫的时节过去了。枫树和山核桃树上开败的花朵如雨点一般洒落下来,向大地证明了这些树木繁茂的生殖能力。成百上千朵小花静静地躺卧在坛城中。与虫媒植物外表华丽的花朵不同,这些树木的花朵温和而谦逊,既没有明显的花瓣,也没用多姿多彩的装扮。这种极端素朴的装束暗示出,坛城上树木之间的繁衍,是一项严肃的任务,绝不同于虫媒植物铺张的花蜜与色彩的盛宴。这些树木无需取悦谁。风为它们传递花粉,因此它们不必像虫媒植物一样费心去吸引昆虫的眼球与鼻子,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

②对于早春开花的树木来说,风媒授粉是一种格外有用的策略。虫媒植物生长在一个相对温暖、避风的微观气候中,即便这样,它们也要努力寻找授粉者。而树木冠层的微观气候,更加不利于早春的昆虫出没。不过风是不短缺的。因此,枫树和山核桃树打破了与昆虫之间的古老协约,采用物理的而非生物的方式,来运输它们的花粉。很不幸,可靠性的增加伴随着精确性的减少。蜜蜂能直接将花粉从一朵花的柱头传递到另一朵花中。风并不有目的地传递什么。相反,它散布随着它的运动而携带来的一切事物。这给花和人类的鼻子都造成了困扰。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出大量的花粉。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

③枫树和山核桃树产生的是两类花,即雄花和雌花。雄花悬挂在枝条上,空气中只要有一丝流动就会惊动它们。枫树上成簇的雄花全都借助瘦长结实的花丝挂在树上。每根花丝长一两厘米,末端有一个花药簇,这个产生花粉的结构看起来就像黄色的小球,大小与书页上的逗号差不多。山核桃树的花药在毛茸茸的花序上摇晃,每个花序大约有一根手指那么长。在这两种树木上,花药都成群簇拥在小小的伞盖下面,大概是为了防止雨水将花粉冲走。雌花更粗短一些,因为它们没必要向风中播撒大量的花粉。雌花的柱头截住风中带来的花粉,受精作用便会发生。目前关于柱头的空气动力学,我们所知甚少。不过,柱头似乎正好处在花朵中最招风的地方。柱头的构造也会促使其周围空气形成一股涡旋,流动速度减缓,从而便于柱头攫住空气中的花粉粒。

④到春季这个时候,雄花的花粉已经洒落,它们的任务完成了。树木抛弃了这些雄花,坛城上落满一堆堆黄绿色的花丝和花序。而雌花的工作才刚开始,花朵内部的受精卵还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发育成果实。成熟的山核桃果和枫树种子将一直等到秋天才会坠落,开始行走。

(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媒植物和虫媒植物的分类是由传递花粉的媒介确定的,前者是风,后者则是昆虫。

B.雨水会将花粉冲走,开花季节,如果下雨就有可能会影响虫媒、风媒植物种子的生产。

C.从作者推测看,山核桃树雄花伞盖和雌花柱头的巧妙构造能提高花粉传递的成功率。

D.山核桃树、枫树的雄花和雌花在春季完成各自的工作,成熟的种子将在秋天开始行走。

(2)文章第①段末说虫媒植物会“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请概括这种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

(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用平实准确的语言简述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

②根据虫媒植物花粉传递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虫媒植物释放出的花粉,如同一个个等待寄发的快件,昆虫就是    

来源:2020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L型菌》一文,完成问题。

①治疗细菌性疾病,人们往往借助于各种抗生素。如果药物治疗不彻底,病菌表层细胞受损缺失但并未死亡,此时症状虽有所缓解,但痛根未除,这样会造成疾病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

②细胞外壁缺损在医学上称为缺壁型或L型菌,称L型是由于该菌最早发现于Lister研究所。以青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在剂量充足,作用时间充分时,葡萄球菌因其细胞壁合成严重受阻,终至不能繁殖而死亡;若抗生素剂量不足或疗程太短,葡萄球菌中可有部分耐力强者,以细胞壁缺损形式保存下来,这种细胞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这些“体无完肤”的病菌依然可以繁衍后代,而且迟早还会修复成原先的病菌。事实上,凡是妨碍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出现L型,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因子有抗生素、溶菌酶、补体、抗体、胆汁等。各种病菌均可以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

③近几年研究发现,过去所谓“病因不明”的患者,有一部分正是由于各种细菌的L型引起的。这是由于细菌一旦形成L型后,不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需要在含有血浆和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若仍用常规的培养技术,常因生长不良或存活时间不长而作无细菌生长论处,导致临床上病原不明。

④防治细菌L型疾患也值得注意,因该菌缺损细胞壁,使作用于细胞壁而起抑杀作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无用武之地,只有那些作用于细胞浆质及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和药物才能达到功效。但为全面起见,医学专家建议,最好将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的两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对文中“体无完肤”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病菌细胞壁受损

B.病菌失去细胞壁

C.病菌失去表皮

D.病菌表皮受损

(2)下列说法,能作为“L型菌会导致一些疾患病因不明”原因的一项是  

A.细菌表层细胞壁受损缺失导致L型菌出现。

B.L型菌生命力顽强,可以修复成原先的病菌。

C.L型菌未能在含有血浆和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

D.各种妨碍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病菌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

(3)第③段中“若仍用常规的培养技术”一句中“常规”二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来源:2020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真实的声音

①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

②相信不少读者在用社交软件和别人进行语音聊天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按到自己发送出去的语言信息,听到被录下的声音,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是如此陌生,和原先认为的大相径庭;也有些喜欢唱歌的朋友,在用唱歌软件录制自己歌声并上传后,却听到自己的音色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连忙尴尬地删除。

③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不免让我们疑惑,我们自己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自己说话时觉得声音还不错,但传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乎乎”的?或许很多朋友会认为,其实别人听到的才是自己真实的声音,而自己说话时听到的,是经过“自行脑补”后美化了的,并不真实。

④这样认为的朋友,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别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自己听到的也并非“脑补”,它也是真实的。

⑤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

⑥第一个渠道是空气传导。当外界出现嘈杂的声音时,这些声音会首先通过你耳朵的外耳道振动鼓膜,再通过鼓膜传导到听觉感受器中,最后通过感受器中的听觉神经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声音就这样被听到了。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

⑦第二个渠道是骨传导。当我们自己发出声音时,声音会通过中耳的听小骨传递到颅骨,再由颅骨传递到听觉感受器,经听觉神经在大脑皮层感知声音。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用双手将自己的耳朵严实地堵住,然后轻轻地说话,无论再小声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我们听自己的声音,不用通过空气。

⑧那么问题来了,空气传导也好,骨传导也罢,究竟哪个声音,才是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呢?

⑨其实,你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声音。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递的速度最快,因为固态物质微粒之间的间距比气态和液态物质更小,微粒振动时的能量能够紧密传递下去,所以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音调、响度、音色都最接近真实。

⑩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失较大,因为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最慢,振动的能量有很大部分会被空气中的分子吸收。音调、响度、音色都会发生改变。

⑪简而言之,其实当你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但可惜的是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而他人听到的你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了。

⑫习惯了自己真实的声音。听到失真的当然会感到厌恶了。

(选自《奥秘》,2019年第4期。有改动)

(1)第④段中说,“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那么,“另一半”指什么?

(2)“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它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A.第②段后

B.第③段后

C.第④段后

D.第⑤段后

(3)第⑨段中的“最接近真实”与第⑪自然段中的“最真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4)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

来源: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我就是传说中的“神助攻”

       我是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团队里的首名“后卫”队员。

       4月20日22时41分,我告别了航天科技集因五院的师父们,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托举下,成功抵达位于天疆的岗位,光荣地加入了北斗大家庭。

       在过去的一年多里,我已有19名北斗队友陆续上岗,他们每个人都身怀绝技:星间链路、全球搜救载荷、新一代原子钟……这其中一名是驻守在国门上方的“守门员”﹣﹣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其余18名都是全球组网的“中场”﹣﹣中圆轨道卫星;他们在近距离轨道绕着地球满场跑,进能攻,退可守。

       而我,则是目前唯一一名“后卫”﹣﹣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1.5万公里,这是我的岗位高于其他队友的距离;3.6万公里,这是我和祖国母亲的距离。即便是在浩瀚缥缈的太空,我们20个队员依然排出了奇特阵型,叫做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这在国际上可是首创,一举突破了“我国无法全球地面布站”的限制。而我的加入使得这一阵型正式从“构想”变为“现实”也因此,有其他队员称我为“神助攻”。我将始终“站”在亚太区域上方防守,以更广的区域、更高的精度帮助队员排除干扰,增强团队的整体技术指标,从而成为全球组网的坚强后盾。

       与一般身材小巧的队员不同,我是一个全能的大块头,体型是中场们的3倍多。没办法,我身上的“神器”目前是队友中最多的。千里眼、顺风耳、金刚角……众多新荷、新信号完美地锻造了我的身心。

       在这里请允许我小小地傲娇一下:我的筋骨皮、精气神和各种器官,从内到外已做到了100%国产化。这些都离不开五院师傅们的汗水和智慧。五院向来被称为“北斗卫星大本营”,自上世纪90年代起步,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再到北斗三号的设计研制,他们不仅放飞了绝大多数北斗星,而且大力推进“精稳工程”,成立了专门的队伍运行管理我们这些场上队员。

       最后,我想感谢亿万“球迷”对我们这支队伍的关注与支持。你们的喝彩声,赋予我们无穷的干劲儿;你们的责备甚至是骂声,则激发着我们争分夺秒,不断超越。还记得2018年12月27日,我们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正式向“一带一路”及全球提供基本导航服务,有网友留言:“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看到这一句我的不少队友瞬间泪奔……

       数十载漫漫北斗路的一幕幕,如过电影般闪过我们的脑海:无果而终的“灯塔计划”、饱含中国智慧的“三步走”战略……

       如今,我们的队伍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与强手们并肩站在天疆的赛场上。我来了,我队友们一道,继续奋勇拼搏建立起属于我们的功勋。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是目前北斗三号系列里轨道最高的。

B.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是我国首创的卫星阵型,其意义是突破了“我国无法求地面布站”的限制。

C.被称为“神助攻”,是因为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具备更加全面的设备技术。

D.第44颗北斗导航卫星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制造的,这很值得国人骄傲。

(2)本文借用足球运动术语介绍北斗导航卫星,这样写的好处是  

(3)仔细品读该文章语言,回答问题。

①而我,则是目前唯一一名“后卫”﹣﹣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②与一般身材小巧的队员不同,我是一个全能的大块头,体型是中场们的3倍多。

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准确介绍了第4颗北斗导航卫星的体型特点。

来源: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自动驾驶塑造未来

①1939年,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世界上第一辆自动驾驶概念车﹣﹣Futuramao此后,科技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关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初步探索和基础研究。作为人工智能最具商业价值的领域之一,自动驾驶产业广受热捧,发展迅速。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预测,到2040年全球75%的新款汽车都将会是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在推动人类交通革命的同时,也必将塑造城市的未来。

②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2016年,日本发布《自动驾驶普及路线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在高速公路上通行。2017年,德国通过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案,并于同年提出了自动驾驶指导原则。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当前,我国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此后,上海、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根据麦肯锡的研究,中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

③然而,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我国正在积极制定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标准。美国曾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5个等级。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按照智能化程度将自动驾驶汽车划分为“完全人类驾驶、辅助驾驶、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6个标准等级。据比标准,当前配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几乎都在4级标准以下,且处于基本测试阶段。2017年,加利福尼亚常规公路测试公里数最高的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测试里程总数不超过40万公里,技术人员无干预的行驶里程也低于6000公里。此外,路测也仅限于乘用车场景,并没有实现多个行业都已经出现的应用场景的全覆盖,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全自动驾驶”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④作为交通领城的又一次重大革命,自动驾驶将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一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问题。2018年3月,接连发生的两起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敲响了自动驾驶的安全警钟。同时,自动驾驶汽车通过网络与外界实现大规模数据交互,一旦受到网络黑客攻击很可能失去车辆控制权。二是自动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可以预见,与传统的以司机为中心的责任认定相比,自动驾驶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将会发生改变。随着汽车的控制权被逐渐交给计算机系统,汽车制造商相关产品供应商或者是乘用人,都有可能成为责任主体。三是自动驾驶引发的社会伦理问题。例如,在将要发生事故时,是拯教车上的乘客还是挽救路人?一旦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必然面临上述这类伦理性难题,这些技术伦理价值导向一经确立,将成为自动化规则被大规模植入到自动驾驶程序,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列举通用汽车公司在纽约世博会展出世界上第﹣辆自动驾驶概念车的事例,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B.第①②两段中,加点词语“之一”和“相继”分别从范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界定和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说明当前的自动驾驶汽车还没有达到国际标准统一规定的自动驾驶等级。

D.可以预见,自动驾驶发展所引发的事故责任主体的改变,将给汽车保险行业的保险业务带来重大变化。

(2)本文围绕“自动驾驶塑造未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请简要概括。

(3)文章第④段,在说明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来源: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光谱”鼻子探知人体疾病

       苏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的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称为“光谱”的人造鼻子,这种神奇的鼻子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可告诉当事人是否有病。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将这种奇妙鼻子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的质量控制上,最终让其成为一种交警测试可疑吸毒司机的有效工具。

       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应运而生。但是苏格兰的科学家目前正在尝试的是利用先进的化学方法探测不同的气味,然后再利用计算机屏幕给予病人一种免除了忧虑的警报或者告诉他们可能患有什么样的疾病。

       斯特拉斯克菜德大学化学系的教授安德鲁。米尔斯说,这些神奇的装置仍在开发阶段。目前可实用的装置还需一段时日,迄今已经取得了进展。测试气味和利用气味来医疗的想法,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了,现在只不过是重新研究而已。他还说,人的疾病通常是与化学气味联系在﹣起的,这种气味可用来快速过滤和大规模的过滤。比如,天花、肝衰竭、糖尿病等疾病,医生往往可以从病人的呼吸中诊断知道。即使是麻疹,也有一﹣种化学气味。人的各种疾病都带有一定的化学气味,这是经过临床实践得出来的。

       目前,米尔斯教授正与他的合作人保罗•斯拉文一起致力人造鼻子的开发。他说这种鼻子将由一系列排列的成分构成。根据所探测到的气味,这些装置将改变颜色和光的强度,他说:“这种显示将会说‘正常或者没问题’或者一些令人担忧的东西。接着它将有希望识别与其相关的何种疾病,但不一定会让人感到恐惧。”他还说:“它也许会说“你得去看医生了’.但是在医院,它会提供全套的诊断建议,说‘我未曾看到过这种气味’,除了患这种或那种疾病的病人之外。”

       米尔斯认为,制造一种用于实验室和医院的台式机器,而且还是手提式的,这种机子虽谈不上高质量,但必须是能识别出各种令人关注的明显气味,且不带有主观色彩,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无论是当事人是否感冒,这种检测都将是准确的。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适用于医院、实验室、医生手术和工作场所的一种桌面装置;同时,再开发一种便携式的装置,可以在家里或野外使用。据悉,一部便携式的装置最初可能要耗资几百英镑,而台式实验室装置则需几千英镑。米尔斯说,如果该装置得到普及,价格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1)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光谱”鼻子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光谱”鼻子。

(3)第3段中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  

(4)推断“光谱”鼻子能否检测出感冒,请分别从文中找出依据。

能。  

否。  

(5)根据文章内容,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利用病人身上的气味进行医疗诊断,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尝试了,现在只不过是重新研究而已。

B.科学家正在开发的“光谱”人造鼻子成功后,将能借助探测人体的气味在医院提供全套的诊断建议。

C.“你得去看医生了”,这种说法不属于令人担忧的东西。

D.“光谱”鼻子能识别出各种令人关注的明显气味,并且肯定不会带有主观色彩。

来源: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

“黑金”石墨烯

①北京时间 2018 年 12 月 19 日零时,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了 2018 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排行榜,中国 22 岁的青年学者曹原名列榜首。曹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旋转成约 1.1°的微妙角度时,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把平行的两层石墨烯旋转成约 1.1°的“魔角”并不容易,需要很多次试错,但曹原总是很快就能操作成功。因此,《自然》杂志称曹原为“石墨烯驾驭者”。

②石墨烯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二维晶体,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被称为“黑金”,是一种有“新材料之王”之称的奇迹材料。它看似神秘,实际上,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毫米厚的石墨大约包含 300 万层石墨烯。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石墨烯。它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③石墨烯优异的物理性质使它在很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石墨烯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但是人们对石墨烯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目前的研发成果显示,石墨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图)

④由于应用广泛,业内预计未来 5 至 10年全球石墨烯产业规模会超过 1000 亿美元,更有乐观者认为,石墨烯的市场潜在规模在万亿美元以上。就目前情况来讲,石墨烯市场化的最大阻碍是需求和价格。石墨烯的未来产业化之路还很长,需要资金的支持和研发人员的开拓创新。

⑤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石墨烯的重视程度都在日益提高。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石墨烯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石墨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通过科研人员孜孜不倦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石墨烯材料将以其优异的性能及超高的性价比在各个领域大放光彩。

(摘编自《22 岁在读博士生荣登<自然>杂志全球十大科学人物榜首》《石墨烯应用领域及前景浅析》《石墨烯在涂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原发现了石墨烯“魔角”,《自然》杂志把他评为 2018 年度影响世界十大科学人物之首。

B.石墨烯被称为“新材料之王”,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

C.文中图表显示,石墨烯可以应用在诸多领域,其中在电子和储能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D.由于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近年来,石墨烯在全球的产业规模已经超过 1000 亿美元。

(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介绍曹原的研究成就巨大,令人振奋,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采用了画图表的方式介绍石墨烯广泛的应用领域,直观清晰。

C.第②③④段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石墨烯的特性、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D.本文把石墨烯比作“黑金”,语言形象,说明它与黄金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3)请仔细阅读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回答下面问题

       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 毫米厚的石墨大约包含 300 万层石墨烯。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石墨烯。

       以“1 毫米”和“300 万层”的巨大反差,凸显了石墨烯怎样的特点?为什么又要以“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为例来说明?

来源:2019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史金波

①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有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负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传承意义。

②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道产公约》(即《世界遗产公约》),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至2018年7月,共有53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6处,世界自然遗产13处,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

上拥有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

③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有反映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化的遗产。如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建于两千多年前,后联成万里长城。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A_____。

④有的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如西藏的布达拉官,始建于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B_____.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总面积约100万亩,是哈尼族人民一千三百多年来生生不息“雕刻”出的山水田园风光画,表现出哈尼族地区农田种植和管理的特点。

⑤中国非常重视文物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评选和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截至2016年,已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了5批珍责古籍,其中既有大量汉文典籍,也有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全部共评审出国家珍贵古籍12274种,先后由国务院公布,并以图录的形式分5次出版“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古籍展示出中国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

⑥中国也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传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⑦自2005年开始,中国已建立起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审批通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达到1372项。其中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⑧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多姿,其中有表现中原地区汉族文化的,如京剧、昆曲、中国古琴艺术、C_____、安徽宣纸等;还有很多表现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如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D_____等。

⑨总之,中国近些年加大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更多的文物、文献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使更多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使文化遗产在当代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遗产重要价值的认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认知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促进了传统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选自2018年《新华文摘》第23期,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B、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评选出了5批珍贵古籍,这些汉文典籍充分展示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历史文化

C、中国文化遗产丰富,其中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表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绚烂多彩。

D、山东的泰山、齐长城、济南皮影戏、诸城派古琴等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录》,它们同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2)请将下面四个例子分别放到文中ABCD处。

①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②云南丽江古城,是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

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古城

③贵州侗族大歌

④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成至今已近600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

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A、  

B、  

C、  

D、  

(3)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选文,谈谈如何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材料一:当地时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教堂拱顶等部分遭大面积损毀,塔尖坍塌。巴黎民众在火灾现场跪地祈祷,为圣母院被大火吞噬而落泪哭泣。

       材料二:敦煌研究院成立75年来,因为有像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一代又一代敦煌人一辈子的守护和研究,才成就了如今的敦煌传奇。

来源: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

冯小宝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

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①  →②  →太阳烤焦地球

(3)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联系文章和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80﹣100字)

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选自《宇宙里有些什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版)

来源: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昆虫记》节选,完成问题。

①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使得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②但是不幸得很,它这样喜欢的音乐,对于别人,却完全不能引起兴趣。就是我也还没有发现它唱歌的目的。通常的猜想以为它是在叫喊同伴,然而事实明显,这个意见是错误的。

③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在饮水或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④所以这样看起来,它们并不是叫喊同伴,你想想看,如果你的同伴在你面前,你大概不会费掉整月的功夫叫喊他们吧!

⑤其实,照我想,便是蝉自己也听不见所唱的歌曲。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⑥它有非常清晰的视觉,只要看到有谁跑来,它会立刻停止歌唱,悄然飞去。然而喧哗却不足以惊扰它。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撞石子,这镇静的蝉却仍然继续发声,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⑦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破。

⑧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枪放出去,声如霹雷。

⑨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

⑩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它对自己所发的声音是一点也感觉不到的!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蝉》,有删改)

(1)蝉的歌唱源于它怎样的身体构造?

(2)第③段画线句子语言有什么特色,请略作分析。

(3)第⑦至⑩自然段,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治学态度?

(4)“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和法布尔的《蝉》都写了蝉鸣,其用意有何不同?

来源:2019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

马菁菁

①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这是由卷轴的形式特点决定,符合中国古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观赏习惯的。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鉴于字画中的题跋更常见、更典型,因此以字画为例解说题跋更合适些。

②魏晋南北朝是题跋的萌芽期,那时绘画是一种职业,画师无需读书认字,主要任务就是在寺庙里画壁画,或者去宫廷画皇帝、妃子的肖像,当然不会在画上署名,只有极少的王公贵族才会在作品上留下“签名”,顾恺之就是目前所知第一位在画作上留下签名的人。

③宋代是题跋的发展期,皇帝艺术家宋徽宗功不可没,他用瘦金体独创了一种签名﹣﹣天下一人,这四个字可作花押款,就好像是自己对自己的画进行认证。上行下效,于是更多的画家开始在画上签名。.起初他们不敢堂而皇之的“签名”,只能偷偷的把名宇写在树干上、山峰上。所以,如果一幅画上有画家自己的签名,那通常是宋代以后的作品。

④元代是题跋的兴盛期。到了元代,倪瓒那一批画家就彻底不顾忌“签名”。他们的文人画,讲究“诗书入画”,有诗有序,作品才算完整,于是题跋成了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题跋中除了签名,一般还要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写首诗配合画面,生怕后人感受不到画家的情绪。这样一来,对画家的要求就高了,不仅要会写诗,还要书法好,最重要的是会搭配,整体美观。画画的人变了,画作自然也就不同了,就好比文艺青年喜欢往各种“无聊”的地方增加难度,并且乐此不疲。

⑤除了书画家给自己的作品写题跋,更多的收藏家、鉴赏家也为作品写题跋。比如现存最早的山水面﹣﹣隋朝画家展子虔的画作“游春图”,本来没有名字,被宋徽宗收藏后,大笔一挥,在右侧写了“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以后就叫这个名字了。后世的收藏家、鉴赏家们,不断将自己的品评与鉴赏附于作品之后。这一代代流传下来的题跋,宛若绵延千年的艺术“点赞”,构成了一幅画完整的价值,使书画具有了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

⑥题跋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像破案一样提供这幅画的创作线索,这幅画怎么来的?我的看法是什么……后一个写题跋的人也是拫据前一个人提供的线索对这幅画作出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唉千万不能略过题跋,比如《清明上河图》的题跋就足以拍一部穿越古今三生三世的电视连续剧了。金人张著的题跋让后人破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之谜,但还有一个谜没有破解。张著在题跋中说,宋徽宗也为《清明上河图》写过题跋,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卷中却没有,而且画卷的长度也比明代李东阳题跋中所记录的少了近两米,这消失的部分去了哪儿呢?《清明上河图》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

⑦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

(选自《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题跋”。

(2)第②段加点字“目前所知”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⑥段写《淸明上河图》有何作用?

(4)本文以“题跋:绵延千年的点赞艺术”为题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

来源:2019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说明文,完成各题。

猕猴桃的奇异之旅

①猕猴桃奇异之旅的第一站是它的发源地﹣﹣湖北省宜昌市。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充沛的雨量与湿涧的空气就催生了一种古老的藤本果树,椭圆形果子表皮覆盖着浓密的緘毛,内里是亮绿的果肉和一排排黑色点状的种子。

②《诗经》记载了人们与它的初见:“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天之沃沃,乐子之无知。”“其楚”可能是猕猴桃最早的名字。唐朝的《本草拾遗》中出现了“猕猴桃”的记载:“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关于“猕猴桃”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果子外皮的绒毛状似猕猴,另一说法是果实常被猕猴食用。猕猴桃的叶子呈圆形或心形,花开乳白色转黄色,有人会在庭院中栽植观赏。

③猕猴桃缓慢地持续着它的旅程,却一直未被前人驯化栽培。究其原因,一是猕猴桃喜阴怕晒,畏旱怕涝,对水分、土壤的要求都较高;二是猕猴桃属于雌雄异株,花朵对蜜蜂的吸引力不强,人工栽培的难度较大。就这样,猕猴桃默默在山间谷底生长了上千年,就连它最广为流传的名字﹣“猕猴桃”,也散发着一种野果的味道。

④不过命运卷起了这颗果实,给了它一张通往海洋另一边的船票。1904年新西兰教育学者伊莎贝尔到宜昌探望妹妹,猕猴桃的种子漂洋过海,随着她返回新西兰,来到了南太平洋岛国。

⑤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新西兰是猕猴桃生长的理想之地,很难授粉的问题也在技术上得到了解决,猕猴桃被广泛种植并于1924年培育出新的品种。改良后的品种个头更大,皮表绒毛分布均匀,耐受磕碰,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也许是猕猴桃的中国名字传递的灵感,有人觉得这种全身绒毛、暗绿色的鸡蛋形果实和新西兰特有的几维鸟(Kiwi bird)倒是很像,1966年前后,Kiwi fruit(奇异果)这个新名字诞生了。这个名称是如此响亮,以至于逐渐成为所有商业化猕猴桃的代称。再通过运输、储存和销售的产业实践,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在猕猴桃栽培和销售的世界版图里一枝独秀,但随后奇异果的生产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

⑥2016年,全球猕猴桃产量为430万吨,除了新西兰,智利、意大利、法国、日本和中国都是猕猴桃的生产大国。猜猜谁是猕猴桃产量的冠军?猕猴桃的故乡重新夺冠﹣﹣中国居首位,占世界猕猴桃总产量的56%。新西兰猕猴桃品种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曾经出口的水果以“进口水果”的身份回到了老家,猕猴桃摇身一变成了奇异果。基于丰富的原生品种资源,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分别从四川和湖北的野生猕猴桃品种中,培育出了含有金色果肉的“黄金猕猴桃”与果心为红色的“红心猕猴桃”,在商业猕猴桃果肉颜色里红绿黄三分天下。

⑦世界第一的种植面积,稳定的产量,强劲有力的研发力量,还有潜力无限的消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

(根据《新华文摘》等资料整理)

【注释】①隰:xí,低湿的地方。②婍摊:ě nuó,美的样子。③夭:yāo,茂盛。④沃沃:涧泽。

(1)本文的题目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2)猕猴桃具有哪些价值?根据第②段简要概括。

(3)根据⑤⑥两段内容,总结出猕猴桃生产商业化的基本过程。

(4)联系⑥⑦两段的语境,解释画线短语的含义。

①曾经出口的水果以“进口水果”的身份回到了老家

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猕猴桃终于回家了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①②两段运用了摹状貌和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介绍了猕猴桃名称的变化和外形等特征,增强了文学性和趣味性。

B.奇异果(Kiwi fruit)和猕猴桃的命名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令人印象深刻。

C.我国野生的猕猴桃一直未被驯化栽培,是因为品种单一和习性特殊,加上繁殖的复杂,人工栽培的难度很大。

D.本文按照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顺序介绍了猕猴桃的奇异之旅,条理清晰。

来源:2019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苍蝇•蜻蜓•萤火虫的启迪》,完成下列各题。

①六足四翅的昆虫家族,在地球上已经繁衍了三亿五千万年。昆虫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对昆虫奥秘的探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昆虫的复眼,构造精巧,由几十、几百乃至二三万只小眼紧密排列组成。人眼要用0.05秒才能看清物体的轮廊,复眼只要0.01秒钟就可以了。因为复眼有很好的运动知觉,能够看清楚快速运动的物体,是一个很好的速度计。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研制出测量飞机相对地面飞行速度的“飞机对地速度计”。

③苍蝇的一只复眼约有三千只小眼,是一种蜂窝型结构。人们仿照它研制出一种新型照相机“蝇眼”,一次能拍摄1329张照片,分辨率每厘米达4000线。

④昆虫是首先获得飞翔能力的生物,大约在三亿年前就升入高空,比爬行类、鸟类要早五千万年。蜻挺翅膀的提升力,按体重比例计算,比目前最好的飞机还大三倍。科学家采用塑料制成“昆虫飞机”,安上发动机就能飞上天。这种用无线电操纵的“昆虫飞机”可以用于航空摄影、探测气象、山区运输等。

⑤苍蝇一类双翅目昆虫,后翅的痕迹器官﹣楫翅,飞行时每秒钟振动30次,是天然的导航器官。科学家依据楫翅的导航原理,制成“振动陀螺仪”,其体积是传统陀螺仪的五分之一。还研制成“振弦角速率陀螺”等新型导航仪器,用于高速飞行的火箭、飞机,自动平衡各种程度的倾斜,稳定飞行。

⑥小小萤火虫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效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而普通的电灯的效率只有6%左右。荧光发出的热,只有一摄氏度的四十万分之一,这是自然界的一个伟大奇迹。随着对萤火虫发光的深入研究,制成了应用于矿井的闪光灯和水下照明灯,以后还将用来探知外星是否有生物的存在,以及癌症的早期诊断。

(选自《时文精选》(第五辑)有删改,作者:杨书培)

(1)此文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昆虫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对昆虫奥秘的探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B.昆虫的复眼,构造精巧,由几十、几百乃至二三万只小眼紧密排列组成。

C.昆虫是首先获得飞翔能力的生物。

D.昆虫是自然界的一个伟大奇迹。

(2)第②段中加点词“这一原理”指代什么?

(3)此文主要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举例子

B.列数字作比较

C.举例子打比方

D.举例子分类别

来源:2019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单细胞生物“科学家”

柳静

①人类被称为地球上最具智慧的生命体,具有强大的思考与设计能力。但是你知道吗,地球上竟然有一种单细胞生物的智商远远超越了科学家们的预期。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只是一团毫不起眼的黏糊物——黏菌,一种已经存在了几亿年之久的真核生物。

②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利用黏菌的避光性,以光点模拟日本地形,然后在地形上对应东京几处重要地铁站的地方放置食物。结果发现,黏菌能以最省时和最科学的铺展路径取得这些食物,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网络!而这个逐渐形成的网络,竟和错综复杂的东京地铁路线几乎一模一样。也就是说,黏菌用短短的26个小时,就完成了一群顶尖工程师花几十年才完成的事情。

③那么,这一团黏菌既没有大脑,又没有神经元,怎么会具有如此强大的设计能力呢?这一切要从黏菌的生物性说起。黏菌为了寻找食物,会先朝四面八方延展,定位所有食物位置后,它们便会收缩回来,继而形成一个高效率的传输网络将食物联结起来。如此一来,它便能自由自在地通过这些网络来吸收食物的养分,而这些网络的架构也不会太复杂,否则会消耗黏菌太多的能量。

④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单细胞生物“科学家”的身上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呢。

⑤首先是风险评估能力。在实验中,若通往某个食物源的路线只有一条,那就很有可能因发生意外而中断。因此,黏菌会在主要路线旁建立次要路线,以备不时之需,达到了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完美平衡。

⑥其次是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每隔一段时间便会给黏菌一些外在刺激,例如吹风或光照,使黏菌的生长受挫。持续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会突然中断这些刺激。而此时的黏菌如同有了记忆一般,会在原本应该出现刺激的时间点减缓生长速度,仿佛能够预测刺激的到来,并以减缓生长速度减少损伤。

⑦最后,黏菌是靠每个细胞自动自发地同步脉动来传输外界讯息,并在内部建构一个复杂的认知体系。这套独特的资讯处理方式,不同于电脑或人类的大脑,它是用单一的中央处理器来思考并整理资讯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发现即将改变人类未来的电脑和网络形态。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1期,有删改)

(1)文章为什么称黏菌为单细胞“科学家”,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2)第②段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而这个逐渐形成的网络,竟和错综复杂的东京地铁路线几乎一模一样。

(3)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来源:2019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对象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