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对象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微波武器  
微波是一种高功率电磁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束,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
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其杀伤机理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是由弱微波辐射引起的,它会使人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减退。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通过短时间内产生的高温高热,造成人员伤亡。另外,微波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它能穿过大于其波长的所有缝隙以及玻璃等绝缘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及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逃脱它的“魔爪”。
微波武器还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当其发射的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达到0.01微瓦/厘米2—1微瓦/厘米2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10瓦/厘米2—100瓦/厘米2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微波武器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隐形武器能够隐形的关键是广泛采用了能吸收雷达波的材料和涂料。微波武器发射出的高能量微波束能使隐形武器因升温而受到破坏,轻则瞬间被加热,导致机毁人亡;重则即刻融化,变成轻烟一缕。
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简述微波武器的构成及杀伤对象。
在文中找出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第四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显示新秀——激光电视
向文宜
①等离子电视、平板电视、高清电视,当这些新一代数字电视还在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时,科学家已经在显示技术上取得了更大进展。电视技术在历经了黑白、彩色和数字显示时代之后,又将迎来激光全色显示时代。激光电视将开拓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以外的新型大屏幕电视市场,为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震撼。
②激光电视(LaserTV)采用激光全色显示技术,利用激光的特性,在大画面上表现鲜明的影像。激光电视主要由激光器、光偏转器和屏幕组成,其中电视背面的三基色(红、绿、蓝)半导体激光器是整个显示的光源,它通过光偏转器的控制将鲜亮的激光投射到屏幕上形成影像。
③由于激光光束可以保持直径大小的一致性,所以激光可以保持很高的色彩纯度,也就使得在成像的时候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事物本来的颜色。
④激光显示是以红、绿、蓝(RGB)三基色激光为光源的显示技术,可以最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丰富、艳丽的色彩,提供更具震撼的表现力。传统显示设备只能再现人眼所见颜色的30%,而激光显示色域覆盖率可达90%。因此激光显示被称为“人类视觉史上的革命”,将再次改写显示的标准,完成从标准彩色的小色域到全彩色的大色域转变。
⑤与之前的传统电视比,以红、绿、蓝(RGB)三基色激光为光源的激光电视显示色饱和度更高(图像色彩更鲜艳)、色域更大(图像色彩更丰富)、分辨率更高(图像更清晰)、方向性更好、色纯度更高,能显示自然界更真实、更丰富、最鲜艳的色彩。
⑥同时,激光显示技术充分吸纳了数字显示时代的高清晰度、数字信号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支持全高清影像,还支持物体呈立体效果的三维影像。可以在大画面上尽情地玩电视游戏和看电影。
⑦激光电视使用了固态激光光源,代替了背投电视中寿命只有几千小时的传统灯泡光源。激光电视中使用的固态激光的亮度将是高亮度LED光源的l万倍,光效率将是LED光源的3~4倍,其寿命在100%亮度下至少可以达到3万小时,亮度不会有任何衰减,色温也不会有任何变化,这方面要远优于LED光源和传统灯泡。
⑧使用激光光源的另一大好处是可以省去很多昂贵的光学组件,从而节约成本。而且激光光源很小,可以使用小尺寸的成像部件,这样可以让光路更短,这就意味着激光电视的厚度可以做得更薄。
⑨另外激光光源功耗仅是传统电视的1/3,且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对环境有威胁的重金属材料,属环境友好型光源,非常环保节能。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请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激光电视?
请分条说明激光显示为什么被称为“人类视觉史上的革命”?
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请判断下面两句话是否正确,并陈述理由。
①激光电视与之前的传统电视相比,它的光源的色饱和度更高,因此可以使图像更清晰。
②激光电视使用了固态激光光源,这种光源的寿命在100%亮度下最高可以达到3万小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植物塑料的兴起
吴载
①所谓植物塑料是指用玉米或甘蔗等制造的聚乳酸塑料,现在使用植物塑料的实用化产品已有快餐盒和农业用的地膜等。另外,部分电器产品和服装等也开始使用植物塑料,植物塑料一直被视为与环境亲和的生物分解塑料之一。所谓生物分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中能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的塑料。
②那么,玉米、甘蔗等植物是如何造出塑料的呢?首先,从玉米、甘蔗等植物中萃取出淀粉;接着,用酶将淀粉分解制成麦芽糖或葡萄糖;然后,将麦芽糖或葡萄糖供给微生物食用并发酵,制造出乳酸;最后,将乳酸聚合,造出聚乳酸。这样制作的聚乳酸材料十分坚硬,并具有极高的透明度。但是,聚乳酸单晶在室温下接近玻璃的性质,稍加冲击马上就会破裂。如果想作为塑料使用,还需要掺加柔顺的化合物。另外,由于聚乳酸的熔点只有170℃,作为商品,还必须提高它的耐热性和强度。
③聚乳酸塑料最大的特点是在自然界中容易分解。在聚乳酸塑料中加上水,即可变成
容易分解的酯。把聚乳酸塑料放入堆肥中,首先通过水分和酶的分解,变成乳酸;再经被
称为需氧菌的微生物食之并代谢,最终被分解为水与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和水原本就是
植物从大自然中吸收来的,所以,整体来说,它没给环境增加负担。
④用聚乳酸塑料制造的产品具体有什么价值呢?首先,这些塑料来自植物,作为材料
来源,它优于石油化工塑料。其次,植物能够通过种植获得,所以聚乳酸塑料可说是再生
资源或可持续使用的材料。另外,使用谷物为主制造的聚乳酸,不论是焚烧还是在自然界
中分解,都不会增加环境负担。现在世界生产石油化工塑料的年产量是1.5亿吨。如果用聚乳酸制造塑料,这就减少了石油或天然气的消耗,这对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现状,无疑是
一个最大的福音。
⑤除了日常用品中的广泛适用外,聚乳酸植物塑料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主要是用来制作医用骨钉。以前治疗骨折等骨科疾病使用的是不锈钢骨钉,病人必须经过两次手术才能治愈,即第一次手术用钢钉把骨折复位固定,待骨头长好后,再动第二次手术,把钢钉取出。使用聚乳酸植物塑料只需一次手术植入骨钉,病愈的同时,骨钉也降解在人体内。因为降解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后果。这是有效利用聚乳酸植物塑料生物分解性质的典范。
(节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项是    (3分)

A.植物淀粉经过分解、发酵、聚合而成的聚乳酸十分坚硬,有极高的透明度,可直接作为塑料使用。
B.目前,聚乳酸塑料广泛应用于农业、电器、月陨、医学等领域,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优势尤为突出。
C.聚乳酸塑料与石油化工塑料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在材料来源和环境负担方面优于石油化工塑料。
D.聚乳酸植物塑料在自然界中能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其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环保材料。

.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今天起开怀大笑   ◇唐 珍
中国人常说“笑一笑,十年少”,西方谚语则认为“开怀大笑是剂良药”。笑对健康的益处,得到了中西方医学专家的普遍认可。
  笑能调动53块肌肉。人的面部表情肌共有44块,通过与血管、骨骼的配合,一共能做出5000多个表情。其中各种不同的笑就有19种,每一种笑都会动用不同的面部肌肉组合,有时可以调用53块肌肉,有时则只用到5块肌肉。
  人一生下来就会笑。芬兰科学家通过多项实验和调查发现,人不需要学习就能发出笑声,刚出生的宝宝就会在睡梦里微笑。但悲伤、烦恼等负面情绪,以及表达负面情绪的哭泣,则是通过亲身体验,在成长中慢慢学习来的。
  笑分为两类。笑虽然有19种,但只归为两类,一种是社交类的礼貌性笑容,调动的肌肉较少;另一种是发自肺腑由衷的笑,牵涉两颊的肌肉比较多
  笑比皱眉更容易。相对于皱眉来说,脸部露出笑容所调动的肌肉数量更少、用力也要小一些。既然绽放笑容如此简单,何不少一些愁眉苦脸,多一些开心的笑呢?
  笑是特效止痛剂。研究证明,笑是最自然、最没有副作用的止痛剂。当你笑时,脑中的快乐激素便会释出,快乐激素是最有效的止痛化学物质,能缓和体内各种疼痛,因此一些罹患风湿、关节炎的人,也要经常笑笑,以减轻病情。
  燃烧卡路里,帮助减肥。大笑是保持身材苗条的最佳方法。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大笑10—15分钟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使人心跳加速,燃烧一定能量的卡路里。
  增强免疫力。笑能令体内的白血球增加,促进体内的抗体循环,这都能增强免疫能力,对抗病菌。另外笑也有助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给人很有活力的感觉。
  使心脏更强健。研究显示,风趣幽默、喜欢与人谈笑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较低。由于笑能使血液循环更好,血液流通可以避免有害物质的积聚,因而减少对血管的威胁,减少心脏病发生的机会。
  喜剧片或笑话,并尝试讲给别人听;有颗豁达的心,凡事多往好的方面着想;强迫自己笑,慢慢地笑助人升职。微笑让一个人看起来有魅力、善社交、充满自信,还能促进自我价值感上升,帮助人们有勇气克服难关。爱笑的人最容易得到晋升。
  赶走压力。一个人大笑的时候,身体立即释放内啡肽,驱走负面情绪,释放压力。强迫自己笑也能有同样效果。
  笑助人升职。微笑让一个人看起来有魅力、善社交、充满自信,还能促进自我价值感上升,帮助人们有勇气克服难关。爱笑的人最容易得到晋升。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则进一步指出,笑也要有度。高血压患者放声大笑,可能会引起血压骤升,患脑溢血、脑梗塞等症;正处恢复期的患者大笑,可能会使病情反复;进食或饮水时大笑,容易使食物或水误入气管,导致剧烈咳嗽或窒息;外科手术,特别是胸腹部手术后不久的患者也要少笑。
.请从健康的角度说说“笑”的作用。
.文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找出并分析其效果。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任选一题,3分)
①笑能使血液循环更好,血液流通可以避免有害物质的积聚,因而减少对血管的威胁,可以防止心脏病发生。
②笑也要有度。高血压患者放声大笑,就会引起血压骤升,患脑溢血、脑梗塞等症。
.现代人笑得越来越少了。其实,要想做到笑口常开,就要有意识地做一些努力。在生活中你应该培养哪些习惯,才能让自己笑口常开。(至少谈两方面以上,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说明文苑】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
植物的预知之谜
①植物究竟具不具备预知“天灾人祸”的能力呢?虽说植物预知“人祸”的超能力大多在文学作品中能看到,现实中大多在文学作品中能看到,现实中却不多见;但植物预知“天灾”的本领却常见于报端,有相当多的科学家面对这一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
②含羞草的特异功能。有人发现含羞草能预知地震的发生。含羞草的叶子排列整齐、对称,轻轻地触动一下它的叶尖,整个叶子都会迅速合起来,真像低眉顺目、含羞自持的少女一般。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片是白天打开,夜晚闭合。日出前30分钟舒展枝叶,日没30分钟后枝叶收拢,非常有规律。假如它一反常规:白天闭合,夜晚舒展,则表示大自然将发生变异,这种变异很可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有人观察到,如果周围60千米的范围内将要发生大地震,约40分钟前含羞草会发生行为改变,会在白天将叶子闭合起来。含羞草不仅能预知地震、台风、低气压的逼近,甚至包括雷雨的袭击、火山爆发等等,它都会发生变化。
③树木预知地震。一些树木也有奇异的超能力。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在地震来临之前,蓟县穿芳峪一个地方的柳树在枝条尖部20厘米处出现枝枯叶黄的现象。人们发现,当树木出现重花(二次开花)、重果(二次结果)或者突然枯萎死亡等异常情况,那么很可能是地震将要发生了。科学家们观察到,地震发生前,许多植物的生物电位会发生变化。1983年5月26日,日本秋田发生7.6级地震。震前20小时左右,日本观测点上的合欢树生物电位开始激烈地上下波动;震前10小时,又平静下来,震前6小时,再次异常。地震之后,异常消失。除了合欢树以外,还有一些植物能产生与合欢树一样的生物电位变化,像桑树,女贞、凤凰木、漆树等等。
④植物预报天气。还有一些可以预报天气变化的植物,干旱、大雨、阴天、晴天都可以预报。广西忻城县马泗有一棵150岁的青岗树,人们可以根据它叶子的颜色变获知天气情况。一般在晴天,树叶呈深绿色;天降下雨时,树叶变成红色;雨后转晴,树叶又变成深绿色。还有一种叫作踌躇花的植物,如果盛开,则第二天准是大晴天;如果花显得“没精打采”,那么第二天很可能是坏天气。另外还有人观察到,如果玉米根长得结实,南瓜藤长得特别多,榧树叶特别茂盛,那么,这一年很可能有台风来袭。
⑤关于植物能预测天气灾害,环境异常变化的例子很多,有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离开这一条件,可能就发生不了。有的虽然出现了异常变化,单导致变化的原因或许是多种多样的。正因为存在着复杂性,给科学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旦把植物预知大灾难的超能力之谜揭开,那必将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树立赶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链接材料】
(1)“虽然现在监测地震前兆的手段很多,但是想要准确预报地震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林善民告诉记者,根据多年记载发现每次震前一段时间内,发地震地区的植物都会大面积出现一些异常现象。为了找出其中的原因,地震专家也将观测植物作为预测地震的一种手段。
(2)唐菖蒲是茑尾科植物学家庭的著名花卉,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等国的环境学者们发现,唐菖蒲对空气污染特别敏感,当空气中氟化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叶片就会因吸收氟表现出伤斑、坏死等现象,向人们发出污染“报警”信号。此后,唐菖蒲被广泛用于环境生物学研究,人们称它为氟污染指示植物,是环境监测不下岗的“哨兵”。
.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围绕“植物的预知之谜”介绍了哪些内容?
.第②段中,“通常情况下,含羞草的叶片式白天打开,夜晚闭合”一句中的“通常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文章第③段写道:“一些树木也具有这样奇异的‘超能力’”一句中“超能力”指什么?
.第③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根据文章内容,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人们研究植物的预知之谜有何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面粉增白剂的废存之争》一文,回答下面题目。(10分)
①过氧化苯甲酰俗称“面粉增白剂”,在面粉加工过程中,小麦的糊粉层所含的类胡萝卜素要远比麦心胚乳内的含量高得多,导致色泽不佳。添加了增白剂后,可以氧化面粉中的类胡萝卜素,提高面粉的白度,使得面粉加工设备水平不再成为影响面粉色泽的唯一因素,因此可以使小麦在加工同一等级面粉方面相对提高了出粉率,这既能提高面粉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相对增加了粮食产量。与此同时,刚刚生产加工出来面粉,需要经过“熟化”过程才能具备最佳口感。过氧化苯甲酰还是面粉加工的熟化剂,如果不添加过氧化苯甲酰,面粉的自然“熟化”过程可能需要增加十几天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
②面粉增白剂的存废之争已持续了20多年,一方是以卫生部为代表的“主存派”,一方是以国家粮食局为代表的“主废派”。“主存派”认为,迄今为止,医学研究没有证实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可以给人体造成明确的损害。“主废派”认为,过氧化苯甲酰毕竟属于化学品,若过量使用会影响人体健康。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禁止在糕点、饼干等食品中添加苯甲酸。过氧化苯甲酰在人体内的主要的代谢产物是苯甲酸,而糕点、饼干的主要原料正是面粉。
③研究表明,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增白效果在80mg/kg~100mg/kg以上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而国家标准限定在60mg/kg。目前国内有面粉加工企业近4万家,在消费者以面粉的“白”作为其质量评判尺度时,致使不少小型面粉加工企业悄悄提高了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更有不良商人往增白剂里添加致命性更强的石灰粉来提高面粉的白度。虽然有人认为,增白剂是一只替罪羊。但即使是替罪羊,如果能去除,也是对食品安全加了一道保险。
④任何化学品的安全性都以剂量为前提,过氧化苯甲酰在一定剂量条件下,对人的皮肤、上呼吸道有确切的刺激性和致敏性。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以过氧化苯甲酰40毫克涂抹于小鼠皮肤后,存在促进恶性肿瘤发生的倾向。但是应当看到,迄今为止过氧化苯甲酰的任何危害效应,其接触剂量都远远超过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剂量。消费者选购面粉时,不应以颜色白作为评判优劣标准,选择颜色较黑的全麦面粉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阅读第①段,概括在面粉加工中加入增白剂有何作用?(分点答,3分)
请说出第②段中“主存派”和“主废派”争论的焦点在哪里?(2分)
第③段为什么有人将面粉增白剂称为“替罪羊”。(3分)
阅读本文,给你带来哪些思考?(至少说出两点,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动物的弄虚作假》,完成小题。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②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喜欢装死的狐狸,其装死的技艺更高。一次,一只狐狸被猎人击中,它迅即原地躺倒,全身瘫软,一动不动,猎人以为狐狸已死,就暂放原处,转到他处行猎。待到归来收拾猎物时,狐狸早已溜之大吉,猎人上了狐狸的当。
③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
④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本文节选自《阅读与欣赏》,有删改)
文章中,列举了动物“弄虚作假”的形式有:装死、_______、______、     、行诈术五种。
第二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本文首尾呼应,揭示了动物弄虚作假的本质。
C.文章除了采用了说明的方式外,还采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
D.最后一段告诉人们,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可以像动物一样弄虚作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和池沼的布置各具有什么特点?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一句中“很少”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丁启阵的《假如月亮从天空消失》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①假如,天空中突然不见了阴晴圆缺变化无穷的月亮,世界将会怎样?人类将有何反应,作何感想?将来,或许是不远的将来,便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出现这样的情况。
②有一句被广泛引用的名言,叫“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是,已经存在了46亿年的月亮,其存在的合理性却遭到了质疑:一二十年来,相继有美国和俄罗斯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月亮是引发地球许多自然灾害的罪魁祸首的说法,乃至建议政府摧毁月球。
③1991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数学教授亚历山大·阿比安曾异常肯定地说:“我现在无法预测人类何时会摧毁月球,但这件事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据说,美国政府的确曾经有过在月球表面引爆原子弹以摧毁月球的计划。但是,经过权衡,这一计划的风险过大,使得该计划以流产告终。
④10年之后,又有五名俄罗斯科学家称月球是一只体格庞大的寄生虫,月球强大的引力将地球拉歪了,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无常,导致地球自然灾害不断。而如果将月球摧毁,地球也就不再倾斜。如果地球的倾角变成0度,季节变化就将从地球上消失,整个地球就会拥有适宜的气候,沙漠会变成绿洲,农作物会茁壮成长。克里姆林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幕人士表示,俄罗斯政府向这些科学家承诺,将对这一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认真的研究。
⑤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耸人听闻的大事件。
⑥此时此刻,作为有着悠久的仰望星空历史的诗歌大国的一个匆匆过客,我的脑子里立即浮现出众多与月亮有关的美好诗句: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朦胧美丽而又无奈哀愁的世界与人生,是如此地真实与亲切,令人留恋不已。
⑦当然,科学家和政府也可能在摧毁那个上帝创造的、业已存在了46亿年的月亮之后,弄一个人造月亮,悬在天空,以安慰我等有怀旧情结的人们。但是,假造的月亮,真的能有安慰心灵的作用吗?我深表怀疑。(摘自2011年12月24日“新华网”,有删改)
科学家要求摧毁月亮的理由是什么?假如没有了月亮,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
第③段画线句中的“据说”能删去吗?为什么?
假如真的摧毁了月亮,世界将会怎样?请你发挥想象,写出可能出现的情形。(不少于三点,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差异影响大脑运作
①塔夫斯大学心理学博士鲁尔向日本和美国的受试者展示了一组政治候选人的黑白照片,他让受试者根据四项特征将照片任务分类:控制力、成熟度、亲和力与可信度,然后把这些特征整合成两种特质:权力和亲切。美国学生压倒性地支持强有力的面孔,而日本学生则偏好亲切的脸庞。或许这并非巧合,被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受试者看上的人,在实际选举中也受到青睐,两者的结果极为吻合。
②当鲁尔让受试者接受功能性磁振造影时,另一件令人费解的事出现了。他原本以为,美国人多半会使用大脑的分析区域,而日本人则多半使用情绪区域。然而,实际两个群体使用的是相同的大脑区域——杏仁核(产生情绪、识别情绪、调节情绪的脑部组织)。杏仁核又称“蜥蜴脑”,人类在演化之初大脑就有杏仁核了。杏仁核有助于我们侦测危险,但它有一项更普遍的功能,就是对外在世界的任何事物提高专注力。
第①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②段中划线词“还”能否删掉?为什么?
“当鲁尔让受试者接受功能性磁振造影时,另一件令人费解的事出现了”,“费解的事”指的是什么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地震与海啸的关系》一文,完成小题。(10 分)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选文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⑥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两种?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结合全文内容,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酸碱食品与健康》,完成小题。
酸碱食品与健康
①如果测定人体的血液,就会发现它永远是中性偏一点碱。可是人类每天吃的食品以酸味为多,碱味食品却几乎没有,为什么人体环境反而是偏碱的呢?
②柠檬等水果虽然有非常强的酸味,但是它们的酸味来自于柠檬酸。柠檬酸在人体内可以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中的二氧化碳是酸性的,但它通过呼吸作用被送出体外,实际上并不会明显增加人体的酸度。同时,柠檬等水果富含钾、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碱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可以让身体偏向碱性。所以,酸味极强的柠檬实际上却是一种典型的“碱性食品”。
③如果分析肉类在人体内的代谢,就会发现它与柠檬的情况正好相反。肉类富含磷、硫等非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属于“成酸元素”,它们经人体代谢后形成酸根离子,从而让身体偏向酸性。所以,肉类都是“酸性食品”,尽管它们吃起来一点酸味也没有。
④总的来说,鱼、肉、蛋、海鲜、精米白面以及碳酸饮料都是酸性食品,而蔬菜、水果、海藻、薯类、豆类以及茶叶都属于碱性食品。
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肾可以调节离子的排出比例,肺也可以调节二氧化碳的呼出量。此外,人体还有一个巨大的碱性元素备用库——那便是骨骼。如果成酸元素过多,难以靠缓冲机制来调整,身体就会从骨骼中动用钙、镁等成碱元素来中和酸性元素,维持体液正常的酸碱度。
⑥然而,人体的调节机制虽然精密而有效,却总有一个能力的限度。如果成酸元素过多,超出了人体调节的能力限度,就容易引起人体生理上的酸碱平衡失调。
⑦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问题是酸性食品摄取过多。长期如此,便会过多消耗骨骼中的钙库存,引起钙的加速流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龋齿和近视。如果长期处于酸碱食物失调的状况,形成“酸性体质”,还会使人类抵抗力降低,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告诉了我们酸碱食品对健康有什么危害?
阅读文章②③段,给“碱性食品”或“酸性食品”下一个定义。
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正常情况下,人体有能力来维持自身的酸碱平衡。体液中的碳酸盐系统具有强大的缓冲能力,蛋白质等分子也有一定酸碱调节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文,给现代人在饮食习惯方面提一些良好的建议。(注意说明理由,不超过50字)
近年来,一些健康的饮食传统被抛弃:人们不喝茶水,而是改喝可乐;不吃薯类和豆类,却总是吃精米和白面;很少吃绿叶蔬菜,却吃很多的鱼肉海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冯  云
①面对环境恶化,科学家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12期,有删改)
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
第③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
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一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 ”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                                            。
第③段中加点的“这”字指代什么?
太阳帆有哪些特征?请用简要的话概括。
第⑥段的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又是什么?
第一句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用了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文语言讲究科学准确,本文第二段中有一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请问句中加点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选文《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些科学家预测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届时将给地球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不禁会问,这次太阳风暴是否真的会到来?它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②太阳风暴是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它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③空间天气和人类关系密切,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人类社会以灾难性打击。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人造卫星。2000年7月14日,日本的“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新卫星”(ASCA)在太阳风暴中失去能源,姿态失控,几个月后便坠入了大气层。在几个小时内,太阳风暴就能使人造卫星的寿命缩短大约两年。因为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它还会在电路中引发错误的指令,或者造成放电等卫星故障。此外,太阳风暴能量的注入会使得地球大气层膨胀,增加了低轨卫星的大气阻尼,让它们提早坠落。
  ④接下来毁坏的是供电系统。1989年3月13日,加拿大魁北克省有600万人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度过了9个小时,因为太阳风暴毁坏了电网中的变压器。原来,随太阳风暴爆发时侵入的等离子体,会造成地球磁场的快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但是电网的设计无法应付这些直流电,于是最大的危险就会出现在电网中造价高昂且难于更换的变压器上。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会产生强磁场,它会使得不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其结果就是变压器的铜线升温熔化。
  ⑤太阳风暴还会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它不仅会干扰传播信号的电离层,还会产生额外的噪音信号。在2003年万圣节的太阳风暴中,除了民航客机的导航系统受到影响,太阳风暴中的高能粒子还干扰了飞机的无线电通讯。特别是对于高纬度地区的航线,由于地球磁场的保护作用较弱,太阳风暴甚至会使得航班改变航线达数天之久。
  ⑥太阳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次活动高峰年,会向外面抛出很多物质,就像“打喷嚏”一样,这让离它1.5亿万千米的地球也“感冒”。其实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因而技术系统的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程度也就越来越大。目前来看,对于太阳爆发活动敏感的高技术系统主要有:航天、通信、导航、电网、输油管道等系统。
⑦但是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太阳风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太空,而由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阻挡效应,生活在地球上并不会因此受到过于明显的干扰。专家们表示,当太阳风暴活动活跃时,黑子不断燃烧、爆炸,期间释放的大量紫外线会使地球上空的电离层浓度突然增加,吸收掉短波的能量,从而造成对短波无线电信号的干扰。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包括部分无线电都不通过电离层传播信号,因此一般的太阳风暴对地球表面的通信影响不会太大。理论上,一般的太阳风暴强度还不至于冲破地球大气和磁场的保护,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构成致命威胁。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8期)
文章以“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为题,有什么作用?
                                                                             
                                                                             
阅读全文,概括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造成怎样的灾难性打击?
                                                                             
                                                                             
文中“打喷嚏”“感冒”这两个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对象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