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对象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光污染——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杀手
①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对于污染,我们的思路是“先污染、后治理”。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覆辙?
②当许多人为美丽城市夜景感到骄傲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光污染的重灾区。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的“人工白昼”。生活在“不夜城”里,人们夜晚难以入睡,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打乱,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此外,城市内部生物多样性的消亡,很大程度上也是拜“不夜城”所赐。夜晚的华灯造成的光污染也给天文工作带来了阻碍,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两千多颗星星,而在大城市却只能看到几十颗。人工白昼还可伤害昆虫和鸟类,因为强光可破坏夜间活动昆虫的正常繁殖过程,光污染还会破坏植物体内的生物钟节律,有碍其生长。
③在美国大片中,我们常常看到灯火辉煌的纽约市中心。在电影画面的影响下,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其实,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有着严格的规定,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报广场周围,其他地方要么不允许出现,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在时间上,霓虹灯呈现出不同的表情,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站在帝国大厦可以俯瞰纽约全城,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黑漆漆的一片。
④作为普通民众,一方面切勿在光污染地带长时间滞留;另一方面应全民动手,在建筑群周围栽树种花,广植草皮,以改善和调节采光环境等等。国家要制定与光污染有关的技术规范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专家认为在我国城市夜景观建设迅速发展的时候,尽快制定景观照明的技术标准是必要的。另外,加强夜景观设计、施工的规范化管理也十分重要。我国目前从事灯光设计施工的人员当中专业技术人员很少,许多产生光污染和光干扰的夜景观是由不科学的设计施工造成的。据了解,天津市颁布了《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夜景照明的技术规范。北京市在夜景建设中曾有一个“城市夜景照明工程评比标准”,但衡量光污染的方面只有简单的项目。大力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光源。我国的照明比发达国家落后近50年,别的国家早就淘汰的光源今天我们仍在用。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国内多数夜景照明不仅不节能,还十分刺眼,容易让人疲倦,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
⑤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逐步解决困扰我们的光污染。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覆辙
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根据你所了解的,举一例具体说明所谓的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及由此而造成的危害。(4分,除本文涉及的光污染)
假如要在非商业区的高速路旁,修建一座类似文中美国帝国大厦一样的地标式建筑,作为某跨国集团办公机构的总部。请你运用文中所学知识,针对如何尽量减少光污染的问题,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建议的原因。(至少2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话说重阳》,完成后面的题。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yú),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
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一个类似例子吗?
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文内容,试从“文化”角度加以简要分析。
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两个名称中你更倾向用哪一个?(都要简要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茱萸之谜
余光中
①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榝(shā)又欲充夫佩帷。”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榝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②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③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吴均虽是梁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
④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虽然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ìn)绅”。至于李峤“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yì)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
⑤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
⑥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什么“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
⑦然茱萸何以独独见鄙于屈原呢?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也未可知。曹植诗句:“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
下面对文章标题“茱萸之谜”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揭开重阳节佩戴茱萸登高之谜。
B.揭开茱萸辟邪除害有医学根据之谜。
C.揭开唐代诗人喜爱茱萸并大量引入诗中之谜。
D.揭开茱萸由“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之谜。

下面关于“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起源于唐朝。
B.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起源于梁朝。
C.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起源于汉朝。
D.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起源于先秦。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     )

A.屈原不喜欢茱萸的原因是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
B.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
C.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
D.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怎么用声纳寻水下搜索马航失联飞机
网友“阿海”
①如果在水下进行搜索,声纳是最有效的探测手段之一。
②马航飞机失去联系这么久,连卫星都出来搜索了,还是没有发现。大部分残骸会沉入水中吧?看到搜救力量已经在利用声纳进行水下搜索,这种方式靠谱么?
③腾讯科技:3月12日,中国海军发言人梁阳称,为了搜救失联客机,海军搜救力量将通过吊放式精测声纳、成像声纳、水下电视、水下机器人等,发挥舰艇夜航优势,进行24小时不间断搜索。
④目前搜索的关键目标之一是失联飞机的黑匣子,如果落入水中,黑匣子会发出一定频率的信号,可以通过声纳来探测到。
⑤启动舰船的声纳搜索非常重要。
⑥声纳是各国海军进行海底探测的主要技术,除声音外其他的介质,如光线,虽然在水中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但是在最清澈的海水中,目力所及也只能看到几米到几十米内的物体。电磁波在水中也衰减很快,而且波长越短,衰减越大,即使用大功率的低频电磁波,也只能传播几十米。而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衰减就小得多,在深海声道中爆炸一个几公斤的炸弹,在两万公里外还可以收到信号。
⑦声纳搜索这么重要,那么如何使用声纳进行搜索?
⑧被动声纳搜索:
⑨可以通过接收探测目标发出的信号来发现目标。
⑩黑匣子上配有水下信标(ULB)的装置,它在遇水后能够被激活,可发出频率为37.5KHz的水下声音脉冲信号,能够持续30天左右。黑匣子作为客机沉入海底后唯一还可能发出信号的部件,如果能凭借声音信号定位黑匣子,就可以大大缩小对客机残骸的搜索面积。
11但由于黑匣子体积小,发射功率有限,船载声纳对其水声信号的探测距离也不过几公里,因此对它的搜寻也需要像在水面上搜寻漂浮物一样,出动配备声纳的舰艇进行拉网式搜索。
12黑匣子的水声信标发出的声音频率为37.5KHz,船舰声纳为了探测远距离目标,工作频率在10KHz以下(频率越低在水下传播的越远),通过频道匹配就能接收到目标的信息。
13主动声纳搜索:
14如果此次波音777客机黑匣子的水下信标在事故中损坏,那么就要使用效率更低的主动声纳探测了。
15舰船上安装有侧扫声纳,侧扫声纳的工作频率一般在100KHz以上,能对海底物体进行直接成像。舰船可以先利用侧扫声纳发现海底疑似客机残骸的物体,然后再派潜水员潜到海底确定疑似物是否是飞机残骸。
16但是测扫声纳工作时,航速不能太高,并且船只两侧扫描范围一般也只有数百米。如果事先不能将客机可能坠海的地点限定到一个较小的区域,面对茫茫大海,除了派出更多配备声纳的舰船进行长时间、大面积的搜寻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通读全文,作者介绍了哪些用声纳寻水下搜索马航失联飞机的方式?
本文的题目是“怎么用声纳寻水下搜索马航失联飞机”,第(3)段却写到中国海军发言人梁阳的话,该段落能否删去吗?为什么?。
如果有一客轮完全沉入深水区,音信全无,你会建议有关部门使用哪一种方式的声纳探测进行搜救?为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概括陈述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后面的题。(共10分)
①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其中北京长城不仅是整个长城的缩影,更是整个长城的精华部分。它好像一个横着的英文字母“C”,呈半环状环绕在北京北部、东北和西北三面。从东到西包括6个区段: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全长629公里。
②提到长城,人们往往首先把它和秦始皇联系起来,似乎他建造的长城是最早的,实际上北京地区长城建得更早,公元前283年,燕昭王29年,为抵御匈奴,燕国修筑了燕北长城。先秦燕国、秦汉、北魏和明代,这四个时代北京长城都在持续建设中,特别是在后来明代修建的长城中,经过徐达、戚继光两代名将的重点建设,北京长城建设得最完备。开国功臣徐达大将军主持重修了居庸关、司马台关、古北口关、慕田峪、黄花镇等长城关塞。1569年开始,抗倭名将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15年,护卫京师,他改建长城,呕心沥血,使北京段长城成为万里长城中建筑最坚固的黄金地段。
③北京长城主要分布在京北燕山山脉带和京西太行山脉一带,这些地方高山深谷,断崖险关,这就使得北京长城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变化多端。位于怀柔的慕田峪长城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墙体两面都树起高大垛口,可以两面御敌。密云境内的司马台长城分东西两线伸展蔓延,东线长城建在刀削斧劈似的山脊上,仅在2.7公里间,从海拔295米骤然升至986米,东线长城犹如一条巨龙从湖水中腾空飞起,直指云端。更为难得的是在千米山峰之巅竟密布15座敌楼。
④明清两代皇城、皇宫、皇陵,都距北京长城不过几十公里,所以北京长城是护卫京城等要地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位于延庆县军都山关沟的八达岭,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防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在此曾修筑长城。明代为了加强防御,对八达岭长城进行了长达八十余年的修建,使其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
⑤北京长城的自然景观还特别丰富多彩。慕田峪长城,春天群芳争艳,夏天满目苍翠,秋天五彩缤纷,冬天雪挂枝头。
⑥今天,北京的多处长城已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景区,中外游客登上长城,可以尽情欣赏长城雄伟壮观的景象。
阅读第②—⑤段,概括说明北京长城都有哪些特征。(4分)
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明哪些内容分别印证或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的特征。(6分)
【材料】
金山岭长城东起望京楼,西至龙峪口,全长10.5公里。明代爱国名将戚继光主持修建,建成了一道城关相连、敌楼相望、重城护卫、射界交叉、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提高了总体防御能力。从修造艺术上来看,它也别具风格,仅敌台的建造形式就有方楼、圆楼、扁楼、拐角楼;箭窗楼也分为三孔楼、四孔楼、五孔楼不等。
在八达岭水关长城西南侧,建有中华文化名人雕塑纪念园,这座纪念园是八达岭长城一处弥足珍贵的人文景观。园内安放着冰心、茅盾、叶圣陶、夏衍、田汉、吴文藻等9位文化名人的骨灰、遗物和雕塑。其中冰心和吴文藻夫妇之墓在一座与长城相临的小山顶上,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无墓地和墓碑,仅有一座8吨重的汉白玉浮雕头像。长城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了这些文化名人灵魂的栖息地,而这样的人文景观也增加了长城的文化内蕴。
(1)____________________印证了北京长城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2)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又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3)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说明了北京长城还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毒胶囊”有多毒 
【追根溯源】
自央视曝光“毒胶囊”事件以来,不少人都开始谈药色变。国家《食用明胶》行业标准明确规定,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加工成工业明胶当作食品药品原料。
一些企业低价收购皮革剪裁下来的下脚料,先用生石灰进行处理,再用工业强酸强碱中扣脱色,清洗处理后熬制成工业明胶。这种工业明胶在用来加工药用胶囊前首先要进行溶胶,并添加各种食用色素进行调色。由于这种明胶不卫生,在溶胶调色的过程中还要加一种名叫“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化学原料杀菌去污。经过色素调色及化工原料清洁,进行充分溶解后,就成了加工药用胶囊的胶液。胶液再经过半自动胶囊生产设备成型,最后通过切割整理,便加工成了五颜六色的药用“胶囊”。
这种用工业明胶制成的“毒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铬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浆中的铁球蛋白、白蛋白、r-球蛋白结合,铬还可透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后与血红蛋白结合。进入人体的铬主要积存在肝、肾和内分泌腺中,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非常缓慢,它对人主要是慢性毒害。如果长期服用铬严重超标的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极易对人体肝、肾,内分泌腺带来伤害,若侵害上呼吸道,易引起鼻炎、咽炎和喉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专家支招】
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和药用明胶做的胶囊,究竟有何区别呢?第一,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比较差,相对比较脆,因为工业产品杂质多。有的胶囊一捏就碎了,或者是打开之后一碰就碎。第二,胶囊颜色越鲜艳的越要小心。因为食用明胶是透明的、白色的,很干净;而工业明胶因杂质多,往往要添加色素、染色剂来掩饰杂质,因而看起来颜色特别鲜艳。第三,工业明胶做的胶囊因为材料不符合标准,制作环境差,加工过程化学污染严重,所以,其接口是松的,很容易拧开。为确保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医疗机构暂停使用铬超标的胶囊药品。
【科学在线】
与我们健康密切相关的有两种铬离子——三价铬和六价铬。六价铬对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它是强氧化剂,危害主要分急性和慢性。短期内接触了大剂量的六价铬,可以导致急性鼻炎、眼睛红肿、口腔炎、呼吸道发炎、急性胃肠炎,更严重的后果则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六价铬的主要慢性危害是可以导致发生肠道肿瘤。六价铬的污染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铬矿的开采,另一个是工业加工如皮革加工。若这些工业生产过程的排污处理不当,都可能使六价铬污染土壤和水源。三价铬被认为是我们机体需要的一种微量元素。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三价铬是机体中的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参与脂质代谢调节,缺了铬可能有损于血糖控制。现在三价有机铬被广泛用于糖尿病缺铬者(如靠静脉营养而不能口服者)的辅助治疗。
【材料链接】
材料一: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追究和打击,有的原料供应企业明知道自己是用工业废料生产的“工业明胶”,却强迫胶囊生产企业同自己签订“食用明胶”供货合同;而胶囊生产企业为图近万元一吨的差价,也欣然同意。
材料二:“毒胶囊”事件中,那些生产“皮革明胶”和“有毒胶囊”的不法企业的员工们竟无一人站出来揭发。  
阅读【追根溯源】,简洁概括生产毒胶囊的生产过程。
药厂购买工业明胶    ①色素调色      ②形成胶液     ③  
阅读【专家支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毒胶囊”的三个特征。
阅读【科学在线】,判定毒胶囊中的铬是哪一种,理由是什么。
阅读【材料链接】,并结合选文,就“如何避免毒胶囊类似事件的再发生”这一问题,说说你的思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昆虫
昆虫也能供人类当食品吃?是的。现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生物学学院内,一位女教授胡列塔•拉莫斯•埃洛蚀伊正领导着她的动物专业研究小组,研究着将昆虫当食物的课题呢!
其实,早在许多年以前,在那些因受地理条件限制,发现农业生产有困难的地区,如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人们已经把昆虫作为食物了。有的还作为粮食来吃哩!即使在一些发达的国家里,如美国等,专门商店或饭馆、餐厅里也经常出售用昆虫做的罐头或菜肴,较多见的是蚂蚁、蛾蝶、蛾状毛虫,蜜蜂幼虫、蚕蛹、龙舌兰红囊、蜜蜂等。
至于在墨西哥,人们食昆虫同样是家常便饭的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9个州的居民爱食昆虫,所食的昆虫种类多达57种,主要的有蚂蚁、直翅目昆虫、甲虫、蝉,甚至苍蝇、蚊子、臭虫、黄蜂、白虱、蜻蜓、蝴蝶等。
不过,女教授和她的助手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昆虫身上确实含有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种营养,甚至比一般动物所含的价值还高。以蚂蚁一类昆虫来说,每100克含蛋白质为20.4克。而100克鸡肉和鱼肉所含蛋白质分别是20.2克和18.9克,100克蛋类所含蛋白质更少,仅6.4克。其他像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100克蚁类所含的量也要比100克鱼、肉、家禽等所含的量高得多。因此,女教授认为,人类在缺乏其他粮食作物的情况下,只有昆虫才可用作代用品。换句话说,人类如果有系统地加以利用,那么昆虫定将成为未来的可信赖的食品。
文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开头的?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 (2分)
划线句所运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
说“昆虫”是“人类未来的食品来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2分)  (    )

A.早在许多年前,不少国家就有人吃昆虫。
B.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仍有昆虫菜肴。
C.在墨西哥,人们吃昆虫是家常便饭的事。
D.昆虫身上确实含有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大量的各种营养,甚至比一般动物所含的价值还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问题。
信息化浪潮中的中国教育
①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信息化浪潮推进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教育体制和模式也受到巨大冲击。信息化对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影响,推动着教育不断创新发展。
②信息化改变教育环境。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校园、课堂等教育环境将转变为由网络架构、数字技术和智能设备所组成的新型教育环境。在新的教育环境中,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整合,形成一个开放的教育平台,进而产生新的教育教学规律。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育者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工具,更需要用信息化的理念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领域。
③信息化改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教学的完成必须依托于学校等实体。而在信息化环境下,教育系统将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校园,传统学校、网络学院、虚拟开放大学等共同构成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受教育者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面授方式获得知识,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足不出户异地接受教育,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同时在一个虚拟的教室中进行课程学习和讨论。电子学校将融入我们的生活。
④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教育改革创新步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技术,能够有力促进教育系统的重新组合和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近年来,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机构,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配备信息化装备,并在教学、科研、教学教务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教育改革与转型。着眼于这种趋势,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远程教育工程,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最大程度地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⑤信息化改变教育评价标准。知识和人才是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基本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应用更为重要,信息化环境下的知识观更强调“怎么做”。因此,传统以知识拥有量和知识运用能力为判断标准的人才观将被素质型人才观所代替。素质型人才观更加注重人才的信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精神、适应能力。在信息化时代,道德是人才的灵魂,体力和智力是人才的基础,信息和网络能力是人才的主要特点,而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
⑥2010年,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抓住教育信息化的机遇,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加强基础教育数字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来源:2013-09-02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下列对全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信息化可以推动教育革新。 B.信息化改变了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C.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 D.加快信息化进程的必要性。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育者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工具,更需要用信息化的理念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领域。
B.在信息化环境下,电子学校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为学生提供异地教育,可见电子学校能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校园。
C.学校在教学、科研、教学教务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配备信息化装备,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同时更好推动了教育改革与转型。
D.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这样才能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做法不属于信息化对教育发展促进作用的一项是(   )

A.学校每年暑假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借助电子设备立体呈现课堂,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B.某学校为了给学生书包“减负”,要求家长统一购置电子移动设备。
C.某网站针对传统课堂无法满足当下学生学习的需要,推出了网络视频教学课程。
D.为了营造家校沟通的良好氛围,更好促进教学,学校与中国移动联手建立了“一起成长网”这一网络平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情绪污染”也是病
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正所谓“情绪致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决定一个人心情好坏,既与环境有关也与生理有关。与之有关的生理机制是什么?
“情绪污染”有哪些害处?
防治情绪污染的方法有哪些?(不得少于3点)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这个句子中“主要”一词能都去掉?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国家大剧院》,完成后面问题。(共11分)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外观像一个倒扣的半边蛋壳,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每当夜幕降临,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如同扑朔迷离的点点繁星,与远处的夜空遥相呼应,使大剧院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进门后,便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廊道顶部全部采用玻璃天花板,上方的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可以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身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徜徉在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过了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颗橄榄而得名。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既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又是现代设计的点缀艺术。
再往内走,就到了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的开阔空间——公共大厅。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北京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含中国传统审美意趣。
穿过大厅,终于看到了国家大剧院的主建筑——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三者功能不同,主色调和建筑风格也不尽相同。
歌剧院古朴的铜门向两侧缓缓打开,一道“竹帘”从三层楼的高处垂直而下,隐隐透出淡黄色。近看,“竹帘”竟是极细的金属管编成的,时隐时现的黄色其实是纬线的颜色。这给歌剧院披上了一层朦胧而神秘的面纱。
音乐厅的银灰色调从厅的外墙一直延续到室内,灯光打在沙丘般凹凸起伏的墙面上,光影交错,墙体的柔和感与天花板的壮丽雕塑感形成强烈对比,使音乐厅显得清新而高雅。
上演京剧和话剧的戏剧场虽然不算大,但场内墙壁上的紫色、暗红、橘色、黄色的竖条纹规则相见,使戏剧场显示出沉静中见跳跃的美感。出人意料的是,这些壁纸竟是由浙江丝绸经过防火处理后织成的。
信步国家大剧院,你会看到处处都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处处都洋溢着科技与艺术的浓郁气息。在不知不觉间,你的情绪就会被带向另一个故事场景……
文章说明了国家大剧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由                顺序来介绍国家大剧院的。
请从文中提取相关短语,概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各自的主要建筑风格。
“歌剧院”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音乐厅”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
“戏剧场”的主要建筑风格是:                 
文章首段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21分)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
文中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4分)
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奇妙的克隆》一文中说,“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请以手机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 情绪污染”也是病
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正所谓“情绪致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决定一个人心情好坏,既与环境有关也与生理有关。与之有关的生理机制是什么?
“情绪污染”有哪些害处?
防治情绪污染的方法有哪些?(不得少于3点)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这个句子中“主要”一词能都去掉?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题。
第二代生物燃料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 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优势是什么? 
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说说选文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你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哪些合理化的建议?请写出来。(至少写两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2分)
汽车在空中飞
①在城市日益发展的今天,对于上班族来说,塞车恐怕是最令人头痛不过的事情了。每当这时,人们恨不得汽车能长出一双翅膀,腾空而起。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升空后不久,制造能够在天空飞行的汽车便成为当时一些思想超前的人追逐的梦想。时间过去了一百多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这种无翼空中汽车终于诞生了。
②目前,科学家制造出来的空中汽车,可同时乘坐4个人。即使遇上风雨交加的天气或漆黑的夜晚,它也能畅行无阻、正常飞行,其飞行本领毫不逊色于一般的飞机。其最高飞行时速超过了600千米/小时,比直升机快2倍,飞行最大高度9000米,最远航程1500千米。
③从外观上看,空中汽车更像是一架小型飞机,但它的起飞和降落方式却和直升机一样,令它能在车道上和自家后院里自由垂直起降。前端左右两个发动机舱酷似飞机发动机舱,后面也有相似的两个,中间是一个透明的大驾驶舱。置身于舱内,人的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另外,尾部有飞机上常见的双垂尾和高高的平尾,十分引人注目。它的功能是维持飞行中车身纵向稳定和平衡。不像飞机的是,它没有机翼。为保证空中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的飞行完全由计算机来控制,并由卫星系统导航。一旦发生事故,空中汽车将自动释放设置在内部和外部的降落伞及气囊。
④空中汽车在经济上的潜在优势也值得一提。其低燃耗发动机及可使用多种燃料的性能会降低燃料费用。空中汽车的耗油量只相当于V—22“鱼鹰”式倾转旋翼机或高性能直升机的1/4。空中汽车潜在的军事用途将是非常广泛的,包括空中医疗疏散、空中侦察、指挥与控制、搜索与营救、特种部队渗透、空袭作战、空降作战、强行进入作战、宪兵机动与调动保障、通信转播、分队补给的战场分发、单兵或班级替换人员的运输、武器平台、非战斗人员的疏散行动、战场物资运输以及战损评估等。
⑤当然,空中汽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它有限的有效负荷是一个不利因素。它的使用将会使空域指挥与控制复杂化。不久以后,这种空中运载器技术就将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空中汽车充分发展了,高速公路就会变得冷冷清清,机场也会大受影响。人们可以享受每小时600千米以上的空中汽车,谁还愿意去坐车速每小时几十千米的出租车呢?飞机需要机场、跑道才能起降、飞行,而且每次乘客需提前1小时-2小时赶往机场等候。而有了空中汽车,人们可以从家里直接出发,2小时内就能从上海飞抵北京。
⑥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公司在进行空中汽车的研究:以色列的“城市之鹰”两人座小型飞行汽车,计划在今年进行测试;麦道公司正在研制“索科尔400”四座飞行汽车。不久以后,交通堵塞可能将成为历史,因为天空是广阔无垠的。专家们认为空中汽车预示着一次彻底的“交通革命”,也许人们会把这一发明和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相提并论。
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空中汽车有哪些优势?
选文运用的什么说明顺序?
不久的将来,空中汽车将会走进普通家庭,成为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如果某空中汽车制造公司举行产品推介会,面向社会征集评选一则宣传公司空中汽车新品的广告词,你将拟写怎样一句广告词应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说明对象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