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科普阅读综合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植物在早晨冒汗

①春末、夏日、秋初的清晨,正是气候潮湿、天气凉爽、空气清新的时刻,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许多植物,如栎树、苦楝树、黄果树等高大乔木,水稻、高粱、玉米等禾本农作物,西红柿、辣椒等蔬莱,滴水观音等观赏性植物,它们均“怕热”,从叶尖或叶缘淌下一滴滴“汗珠”来。这些“汗珠”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犹如夏夜里的群星。植物“挥汗如雨”,第一滴“汗珠”从叶子上掉下后,叶尖马上又形成第二滴“汗珠”,体积再逐渐增大、掉落,然后第三滴“汗珠”、第四滴“汗珠”,滴滴答答掉个不停。

②许多人会问:这难道不是露珠吗?其实不然,露珠是指凝集在地面及地上物体表面的水珠,通常在睛朗少风的夜晚出现。而那些植物,冒出来的“汗珠”掉落后,马上又会冒出新的“汗珠”,如此反复,显然不是露珠。况且,露珠的水滴很小,一般覆盖于整张叶片的表面,也不会从叶尖滴落。很明显,我们见到的水滴就是从植物体内流出来的“汗珠”。

③科学家为此做了实验,发现这些“汗珠”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就跟人类的汗水一样。那么,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反其道而行之,如此“怕热”而“汗如雨下”呢?

④原来,植物通过根部吸收的水,是需要排出体外的。白天,它们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大量水分就通过这些气孔蒸发掉了,所以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的“汗水”。可到了晚上,气孔“打烊”,全部关闭,而根仍在源源不断地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需要寻找出口。于是,叶尖、叶缘上的“水孔”就成了它们的“闸口”。

⑤植物生理学上,科学家们把植物“出汗”称为“吐水”。植物“吐水”越多,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就越多,根系也就越发达。这说明,吐水是植物健壮的标志,是农作物高产和树木繁茂的基础。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下,一夜可“吐”出一百五十滴左右的水。被移栽不久的农作物,如果开始“吐水”了,就说明它们已经成活了。

⑥说来也奇怪,许多植物的“汗水”里竟然含有特定物质。如白桦、棕榈树含糖,一般通过“排汗”的方式来排出,这些“汗水”香甜味美,早在远古时就被人们用来酿酒、熬糖。

⑦此外,植物的“汗水”还有利于自身繁衍。有些植物的“香汗”芳香袭人,常引诱某些昆虫前来传粉。植物的“汗水”有相生或相克的特性,如小麦的“汗水”对马铃著晚疫病就有预防作用,所以马铃薯可以种在刚收割完小麦的土地上;而在向日葵旁种豌豆,则会两败俱伤……

⑧另外,人们还利用植物的“汗水”为病人服务。如松树的挥发性分泌物可治疗肺结核;五味子对减轻人的疲劳、增强视力、养脾安神等有一定功效;云杉、白桦、椴树的叶片有杀伤白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选自《知识窗》2017年第7期)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凉爽的清晨“怕热”而“汗如雨下”。

(2)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3)选文④⑤两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说说理由。

(4)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来源:2018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惊天“波舞”

①是什么让我们看到了闪烁的群星、翠绿的森林、鲜艳的花朵?是电磁波。是什么让我们在地球的赤道上听到了远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科学家的笑声,看到了他们的笑脸?也是电磁波。电磁波包围在我们四周,荡漾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充斥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②不仅如此,电磁波还在我们身体中颤动,在物体的内部颤动,在行星中颤动,在恒星中颤动。毫不夸张地说,宇宙的浩瀚就是电磁波的浩瀚,没有了电磁波,我们的世界将陷入沉沉的死寂中。

从能跳善舞和所释放能量大小的角度来评价,电磁波应该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里最具能量的杰出“舞蹈家”。尽管不同的电磁波有不同的“舞步跨度”,但整个电磁波家族成员的“飞舞”速度基本都是一样的,都是每小时近30万千米。为了保持整齐划一的家族整体速度,那些跳“小步舞”的成员,就拼命增加“飞舞次数”,相反,那些跳“大步舞”的成员,则主动减少自己的“飞舞次数”。物理学家把电磁波的“舞步跨度”叫做波长,把它们在一定时间里的“飞舞次数”叫做频率,他们喜欢用这两个物理参数来揭示电磁波家族里深藏的秘密。

④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家族中的两个成员,并认真欣赏欣赏它们的惊天“波舞”。

小步舞y射线大显神通

⑤γ射线几乎没有质量,速度接近光速,在所有已知的电磁波中,波长最短、频率最高、能量也最大,其能量是可见光能量的数百倍乃至上万倍!

⑥高能量加上强穿透力,使γ射线成为最令人望而生畏的恐怖射线。它可以瞬间轻松穿透人体,并与人体内细胞发生电离作用,电离产生的离子能侵蚀生命体内复杂的有机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酶,导致人体内的正常化学过程受到干扰,严重的可以使细胞死亡。现代核武器中的“γ射线弹”就是一种以强γ射线为主要杀伤力量的核弹,其威力要比中子弹大得多,一枚“γ射线弹”如果在阿尔卑斯山上爆炸,其杀伤范围将波及整个欧洲南部,在此范围内暴露的生物会全部死亡。

⑦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γ射线能杀死正常细胞,也能杀死癌细胞,因此我们可以用γ射线作“放疗”,医治恶性肿瘤。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γ射线的穿透能力,在工业上用它作金属探伤,或检查金属板的厚度;在农业上用γ射线适当照射种子,能使农作物增产,还能增强某些作物的抗病能力。

大步舞红外线登场了

⑧红外线又称为热辐射线,简称热辐射。不仅太阳光中有红外线,任何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即使是冰和雪,因为它们的温度也远远高于绝对零度,所以也在不断地辐射红外线。换句话说,任何“热”的物体虽然不发光但都能辐射红外线。太阳所辐射出的能量中,约有50% 的能量是在红外线区域,而人体既能辐射也能吸收5~30微米的远红外光。

⑨不同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不同,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然后用电子仪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就可以察知被探测物体的特征。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还可以在飞机或卫星上勘测地热、寻找水源、监测森林火情等。日常工作中,红外线还有很多妙用:消防员可以看到浓烟内发生的情况,司机可以在黑夜安全地驾驶,工兵可以很容易检测到地雷……

⑩红外线显著的作用是热作用,因为容易被物体吸收,转化为物体的内能,可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烘干油漆和谷物。利用宇宙中星体发射的红外波段来研究宇宙世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红外天文学正在成为天文学的最重要领域之一。至今探测到的红外源包括太阳系天体、恒星、电离氢区、分子云、行星状星云、星际尘埃、类星体等。

⑪电磁波家族从γ射线、x射线到紫外线、红外线乃至于微波、无线电波等,可谓“人才济济”,神通广大。科学家们至今仍在努力寻找其他家族成员,相信不远的将来,无处不在的电磁波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加炫目的惊天“波舞”。

(1)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除了作诠释,还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概括出y射线在不同领域中益于人类的应用价值。

(4)作为“流浪地球”中的一员,如果想在茫茫宇宙为人类重新寻找一个家,你可以借助电磁波家族中哪个成员实现这个愿望?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推测的依据。

(5)根据说明文语言特点,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电磁波“能跳善舞”和最具能量的特点。

B.选文第⑤段加点词“已知”限制并强调了Y射线是目前已发现的电磁波中波长最短、频率最高、能量最大的射线,体现出语言准确严密。

C选文第⑧段画线句中“约”字表不确定,说明太阳所辐射出的能量中,在红外线区域的估计有50%表达准确严密。

D.选文第⑩段画线句中的“之一”,准确说明红外天文学正在成为天文学的最重要领域中的唯一一个。

来源:2019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

       在2018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

       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矽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得新鲜好看。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徽粒。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

       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

       那微塑料会危害人体健康吗?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的蓄积,就可能造成危害。直径小于20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32000个。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险是存在的。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

       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国内禁止柔珠。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成环境污染。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19吨的柔珠被冲进下水道。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他们的体内。有研究证实,每盘牡蛎平均就有50颗柔珠。

       我国海南省宣布自2019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海南还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責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资源化回收利用效率。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措施。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5日,《新民晚报》2019年2月25日等,有删改)

【链接材料1】

【链接材料2】

       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具体而言: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6月9日““民生•民声”专栏,有删改)

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来源看,海洋里的水生物误食的微塑料都属于次生的微塑料。

B.存留在人体内的微塑料,经过长期的蓄积,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微塑料既可以通过海洋贝类进入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饮用水进入人体。

D.海洋塑料垃圾占全球垃圾的一半以上,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选文划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针对链接材料2的说法,请你概括选文中海南省禁塑行动的内容加以印证。

(4)有人认为,微塑料与个人无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1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极光形成之谜

①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选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的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她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

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

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物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中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的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候,地球上一定会出现极光。

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两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到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的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道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⑤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4)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5)选出下列有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A.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粒子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

B.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

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来源:2017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 方面可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 惯和方法,是最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 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 各种“为什么”的发问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 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 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 传一句话:只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 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放到一个心理图象里,这个心理图象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 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 记忆。190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 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题测验的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 有计划有间隔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虽然可以考前突击去记住大部分内容,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 学习10小时相比集中学习15或20小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 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 方法,会得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题的时候,前面的知识点和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 同问题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 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交叉地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 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2014,09A,有删改)

【链接材料1】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连结起来。

【链接材料2】

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

6:40﹣﹣﹣7:00

起床

7:00﹣﹣﹣7:10

背诵一篇英文短文

7:10﹣﹣﹣7:30

早餐

7:30﹣﹣﹣7:50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 挑战一道数学易错题

7:50﹣﹣﹣12:00

上课

12:10﹣﹣﹣12:20

学习英语语法

12:20﹣﹣﹣12:40

午餐

12:40﹣﹣﹣12:50

背诵一首古诗

12:50﹣﹣﹣14:00

午休

14:00﹣﹣﹣14:20

阅读名著片段

(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A.真正的“理解”需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2)“链接材料1”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指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3)阅读“链接材料2”,具体分析学霸何晓羽用到了选文中哪些学习方法。

(4)老师要求背通《桃花源记》,小峰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作简要阐述。

来源:2018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华为领跑5G时代》一文,回答问题。

①跨国电信运营商沃达丰前不久在西班牙开通该国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华为成为核心供应商。至此,华为成为5G时代的领跑者。

②在西班牙开通首个5G商用移动网络后,记者在马德里市中心走访时,在太阳门广场的一家沃达丰门店了解到,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顾客可以签约,网页上显示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不限流量。

③5G网络基站目前多数位于城市商业中心,随后网络覆盖范围将不断扩大。西班牙沃达丰的5G网络由华为和瑞典电信企业爱立信提供技术支持。先期开通5G网络的15个西班牙城市中,有12个安装的是华为的基站。

④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特点。为能实地体验5G的网速, 华为的工作人员用 5G 手机进行测试,网络测速软件显示,下载速度最快高达 800 多兆每秒,上传速度高达 70 兆每秒左右。而在 4G 环境下,同样条件的终端上传和下载速度只有十几兆每秒。同时,5G 网络的时延测试结果仅为几毫秒,4G 网络则是几十毫秒。

⑤对于沃达丰与华为的合作,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副校长特里卡斯认为,很少有网络供应商能像华为那样做到"前卫"。除了西班牙,此前,英国和瑞士在一些城市开通了5G网络,也都使用了华为技术。包括西班牙在内的欧洲5G市场拥抱华为,市场最终还是作出了理性选择。

⑥目前,华为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性价比高,可靠性强,且与各个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西班牙《世界报》近日刊文说,比起其他竞争者,华为的5G领先两三年。

⑦毋庸置疑,5G时代华为成为领跑者。

(有刪改)

(1)请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文章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中第⑥段加点词"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列选项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西班牙,5G业务已经可以在门店办理,价格为每月49.99欧元起,限流量。

B.5G网络基站都位于城市商业中心。

C.5G具有高速、高可靠性和高时延的特点。

D.萨拉戈萨大学副校长特里卡斯认为,很少有网络供应商能像华为那样做到"前卫"。

来源: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候鸟的迁徙

余夫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100亿只以上。

②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③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通过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鹀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鸣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座、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⑥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A  、B  、C  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2)选文第⑥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情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硫磺鹀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巾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四月底五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来源:2017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

①4月20日晚,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点火升空,中国首单“太空快递”正式发出,预计两天后送迭天宫二号。

②作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只运货,不送人”,被形象地称为“太空快递员”。

③天舟一号具有承载能力与人性化设计的双保障,可以说是大块头有“小心机”。它身高10.6米,体宽3.35米,最大装载状态下重量迭13.5吨,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是我国目前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航天器。这次任务,天舟一号要为天宫二号带去6吨左右的货物和推进剂。同时,天舟一号货物舱的设计极具“心机”,能在简单改造后“变身”为全密封、半密封、全开放三种形态。全密封主要运输航天员消耗品、密封舱内设备与试验载荷;半密封除了可以运输密封舱内货物外,还可以满足包括太阳电池翼等舱外物资的运输需求:全开放货运飞船主要用于大型舱外货物的运输。

④据可靠消息,为了这一趟远差,“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准备了不少秘密武器,太空中的日晒强度比地球上猛烈千百倍,在太阳照射的情况下,天舟一号的表面会迅速升温,为了帮助推进舱中的设备“防暑降温”,聪明的天舟一号在自己的皮肤上涂了一层“防晒霜”。为了保证货物能够安全地到达“客户”手中,天舟一号还精心准备了一种高科技货包来装载货物。早在出’发前,天舟一号就“听过”关于太空垃圾给国际同行带来的困扰,于是,为了运输过程更安全,天舟一号决定随身携带力学环境测量系统。此外,还有相对测量子系统、网络交换技术等。

⑤天舟一号不只是“快递员”,还将完成多项任务。

⑥天舟一号将要进行一次在轨推进剂补加技术验证,为天宫二号在轨加油。别小看这次的在轨加油,其过程要比汽车加油复杂得多,分为29个步骤,每步都需要精细控制,整个过程要持续好几天

⑦在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上演一场高难度的“太空芭蕾”﹣﹣天宫二号转体180度,天舟一号从天宫二号下方绕飞,同时转体180度,加速赶到天宫二号前方,最终从前方与天宫二号进行一次交会对接。

⑧天舟一号将完成快速交会对接试验,把之前需要2天左右的交会对接过程提速到6个小时左右,就像是从乘坐“绿皮火车”变为乘坐“高铁”。这意味着可以缩短航天员在飞船狭小空间中滞留的时间,使载人太空飞行变得更加舒适,还可以让无法经历长时间运输的货品尽快送达,同时,更大程度上保障未来空间站的安全,方便空间站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

⑨对接后,天舟一号还将开展货运飞船控制组合体试验,接过组合体飞行的“控制权”,带着天宫二号一起飞。

⑩天舟一号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效能,随船搭载了几十台载荷设备,将在轨开展十余项载荷实验。

⑪为了避免自身成为太空垃圾,天舟一号将在完成飞行任务后,首次实施主动离轨,落于南太半洋预定安全海域,为打造一个洁净、安全的太空环境做出贡献。

(1)选文主要介绍了天舟一号的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

(2)分析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目前”不能去掉的原因。

(3)简要说明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快速交会对接有哪些好处。

(4)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第①段中“首单”一词表明天舟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给天宫二号运送货物的飞船。

B.第⑤段“天舟一号不只是‘快递员’,还将完成多项任务”一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在第一次交会对接后,天舟一号将与天宫二号同时转体180度,与天宫二号进行一次交会对接。

D.选文多处把天舟一号拟人化,如“小心机”“聪明”等词语,增强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来源:2017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你不了解的钼元素

①某一年,新西兰的一个牧场遭遇了干旱,大量牧草枯萎而死,但有一条矿工经常踩踏的小路边上,生长着茂密的绿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的矿场是钼矿,矿工们走路时不经意间将矿渣撒落在小路上,给路边的小草提供了丰富的养料。那么,钼是怎样的一种元素呢?

②对钼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81年,瑞典化学家彼得•海基尔姆用封闭的坩埚对由碳粉、亚麻籽油和钼酸混在一起搅拌成糊状的“浆糊”加热,他用这种“碳还原法”将一种新的金属从辉钼矿中分离出来,并将该金属命名为“钼”。至此,钼元素的真面目浮出水面。

③一经面世,便以坚韧、耐腐蚀、耐高温的优势在军事、医疗等领域受到青睐。

④一战中,英国人最初给坦克安装了75毫米厚的锰钢板,但这种坦克过于笨重,表现得并不理想。后来,英国人将锰钢板换成钼钢板,使坦克的厚度减少了50毫米,这不但没削弱防御力,还使坦克更加机动灵活,在战争中大显神威,这也让钼名扬天下。

⑤钼元素还被应用于医疗实践。比如,锝99是应用最广泛的放射性造影剂,它由钼99衰变而来。钼99是钼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它的半衰期为2.75天,半衰期过后,钼99表变为锝99.钼99的半衰期非常理想,这个时间既保证了钼原子在原料地到医疗场所的运输过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又保证了锝99的放射性可以在短时间内被激活。在现代核医学中,80%的医疗都用到了锝99,而在当今的美国,每天使用锝99的诊断就达55000多起,所以,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⑥同时,钼是植物生长和发育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植物生长离不开氮,然而,植物并不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它们需要在固氮菌的帮助下,将氮元素吸收并存储。固氮菌为植物固氮的过程需要一种催化剂﹣﹣固氮酶,钼正是固氮酶的重要成分,是植物发挥固氮功能的重要元素。科学已经证明,对农作物施加钼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抗早能力,提高产量。比如,每亩农田施加钼肥20克,可使小麦增产35%,而大豆则可增产47%.蚕豆增产8%,绿豆增产32.8%,番茄增产75%

⑦不仅植物需要钼,我们人体内也需要钼,只不过需量极少。虽然如此,我们对于铜还是非常敏感的。比如,我们的情绪容易受钼的影响,有它,我们会精力充沛;缺少或无它,我们会感到浑身乏力。钼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事呢?原因在于,钼是两种在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酶的组成成分,一是黄嘌呤氧化酶,一是亚硫酸盐氧化酶。这两种酶有钼存在时才具有活力,起到催化作用。

⑧由此看来,钼这种罕见的元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真息息相关呢。

(选文有改动)

(1)简要分析选文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2)具体分析选文③④⑤段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

(3)选文⑥段画线句除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它们有什么作用?

(4)选文⑥段加点词语“重要”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

(5)选出下列说法不合文章的一项  

A.彼得•海基尔姆用“碳还原法”从辉钼矿中分离出钼,使人们开始了解钼元素。

B.钼99的半衰期为2.75天,这很理想,能保证锝99的放射性在短时间被激活。

C.固氨酶在固氨菌为植物固氮过程中作为催化剂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得益于金属钼。

D.虽然人体对钼需量极少,但它对人体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控制着我们的情绪。

来源: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没有我

                 刘继军

你知道吗?如果没有我,你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在召唤死神。这真不是吓唬你!在病毒、细菌等微生物面前,人类和动物是绝对的弱势群体。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生命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它们在自然界的每一寸土壤、每一滴水中,在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中,甚至就生活在你的身体中。平均每个成年人的身体约由30万亿个细胞组成,体内却有38万亿个细菌和380万亿个病毒,坏蛋们全方位、全天候地攻击着你,没办法,我只能全力以赴,毫不懈怠。因为任何一次防卫失败,对你来讲,都可能致命。而我,是你的一部分,守护你,就是保护我自己。

我,就是你的免疫系统!

亿万年来,任何高等动物的生存繁衍,都离不开我的守护。每个人都会感冒,而且有几百种病毒会导致人类感冒,其中绝大多数感冒病毒,我都可以应对自如。我与病毒、细菌、细胞变异已经战斗了几十亿年,而人类从认识这些,到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以青霉素1940年应用于临床为标志)不过百年。这与我漫长的技术改进时间相比,只是一瞬间。

说起技术手段,我对抗微生物的手段可谓纯粹、天然、无公害。

首先,高筑墙、广设防。我构建了三道防线:物理屏障、非特异免疫系统、特异免疫系统。这三道防线,从功能到技术手段,逐步升级,形成了一整套三维立体防御体系。

其次,大协同、精调控。来多强的敌人,我就使多大的力气。来犯的敌人主要有两大类:邻居熊娃和天外飞仙。

邻居熊娃,住得近,三不五时跑来你家捣乱。但大家都很熟,这家伙有多少坏水,我一清二楚,对付这家伙只需"非特异免疫系统"按套路出牌就能搞定。非特异免疫系统拥有常见病毒识别数据库,正常情况下是原厂配装,你一出生就有,所以也叫"先天免疫系统"。有了它,你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秒,就自带攻防,而且反应迅速,瞬间就可以消灭敌军。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作风太粗放,不够细致。

天外飞仙,这家伙的特点就是--没什么特点,你摸不准对手到底要干啥坏事、在哪里下手、啥时候下手。对付这种不常见的坏家伙,就要"特异免疫系统"出手了。"特异免疫系统"虽然没有配装出厂原始数据库,但是自带学习功能。在敌人入侵过程中,它暗中观察,识别陌生敌人,找到办法对敌人实施精确打击,然后建立数据库,让人体对这种故人免疫。

"特异免疫系统"应敌较慢,但手段精准老辣、力道雄厚,一旦启动,敌人难以逃脱。

这两套系统并不是各干各的,而是时刻在线、协同作战。每当有敌来犯,"非特异免疫系统"打头阵,能赢则赢。一旦吃紧,立即召唤"特异免疫系统",对敌人实施合围会战。

哦,我忘了告诉你物理屏障是什么,就是你的皮肤和黏膜。……所以,要保护好皮肤和黏膜,不然许多坏家伙就会趁虚而入。

第三,专业全、配置齐。你有七十二变,我有宝器万千。管它哪路敌人,我都有专门的武器对付它。我全力打造免疫多样性,比如特异免疫系统的免疫多样性就达到了上百亿。

说起配置,免疫大军中的几位名将你得认识认识。白细胞,妥妥的帅才,因为你体内所有免疫细胞,都是由白细胞组成或者分化而来;巨噬细胞,基层民警,整天在你全身组织里到处溜达,发现不法之徒就立即投入战斗,如果搞不定会立即发出警报;嗜中性粒细胞,特警,一般不出警,可一旦收到警报就快速响应投入战斗;树突状细胞,免疫系统的战略研究员,能把敌人的蛋白质解体,做成通缉令--这便是病菌产生的抗原,树突状细胞带着通缉令,找到专门对付这种敌人的高手--可以识别病菌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一旦找到,T 细胞和B细胞就会被激活,大量增殖,形成专业特种部队,投入战斗;其他兵种,如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前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至此,免疫大军各路兵种全部开进战场,免疫反应达到高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入侵者经不起如此猛烈的自卫反击--于是,你的感冒就好了,神清气爽,吃嘛嘛香!

我与微生物精彩的大战,你已经领略一二。所以,平时,你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体、心情愉快,让我的各路大军马壮兵强;生病时,你一定要在大后方给我最坚定的支持,比如感冒了,就不要把"补充营养,多喝热水,注意休息"这些嘱托当作耳旁风,因为这时,一场生死之战正在你的体内发生,我--你的免疫系统正调兵遣将与敌人酣战。我会尽自己所能,为你战胜我能战胜的疾病。这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选自《百科知识》,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和技术手段的解说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守护你,保护我。全力对付坏蛋们的攻击,守护身体健康。

B.

高筑墙,广设防。构建了三道防线,逐步升级,立体防御。

C.

大协同,精调控。原厂配装的特异免疫系统率先精准出击。

D.

专业全,配置齐。打造免疫多样性,用各种武器对付敌人。

2.下面句子是文中省略号处的内容,请在不改变句意及语序的前提下改写,使之与全文的语言特点一致。

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的黏膜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3.下面是首句为"说起配置,免疫大军中的几位名将你得认识认识"这一段的结构图,四个选项中与该段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免疫大军的配置

    A

    B

    C

    D


  白细胞

  巨噬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

 树突状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等

帅才:组成或分化其他免疫细胞

侦查兵:活动于全身,解体敌人蛋白

特警:接到警报后,快速投入战斗

战略研究员:做通缉令并寻找T细胞等高手

其他兵种

A.

A

B.

B

C.

C

D.

D

4.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是不是"只要有'我'马壮兵强的各路大军,人们就不会再生病"?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简述理由。

来源:2020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7. 第②段中"大自然语言"指( )

A.

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

布谷鸟唱歌。

C.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

8. 对第③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定义、举例子,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及有关知识。

B.

下定义、列数字,用数字说话,增强说服力,突出说明语言的准确。

C.

作比较、举例子,把物候与物候学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学由古代演变而来的历史。

D.

列数字、作比较,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严谨趵工作作风。

9.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

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 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B.

"大自然的语言"中 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C.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D.

选文前两段和第③段的关系是从本质到现象,利用时间顺序在第③段归结什么是物候学。

来源: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问题。

中国"鱼"现身"地球第四极"

①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作"地球第四极",这里最深处达10911米,静水压极高,是人类难以涉足之地。 没想到,一群中国学者研发的软体机器鱼,仅有一张A4纸太小,无需任何耐压壳,便可同此处的生物"竞自由"。它的潜行有怎样的故事?

②马里亚纳海沟深海里,狮子鱼可以惬意地游来游去。它们何以能在这等极高压深水及生存?研究发现,狮子鱼的骨骼细碎地分布在凝胶一般柔软的身体中,能承受近兆帕的压力。"向狮子鱼学习,或许能研制一种无需耐压壳保护就可承受深海静水压力的仿生软体机器人,实现深海探测装备的小型化与智能化。"李铁风和学生就此展开了讨论。

③2018年5月,李铁风团队联合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正式启动相关研究。最终,项目组研发出的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果然形似一条鱼,长22厘米,翼展宽度28厘米。该机器人由一种在高压低温环境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电驱动性能的智能软材料制成,控制电路、电池等硬质器件融于凝胶状的软体机身,无须耐压外壳,便能承受万米级别的深海静水压力。

④2019年12月,机器人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在海沟10900米深处实现了稳定扑翼驱动。2020年8月,该软体机器人又在南海3224米深处成功实现自主游动。

⑤相比于传统的"铠甲式"抗高压深潜装备,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重量轻、洁构简单,能大幅降低深海探测的难度和成本。软体机器人的吸引力在于其灵活性和通用性,它们身子软,本领却硬,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非常适用于深海、极地、高冲击性等恶劣及特种环境的监测和探索工作。

⑥未来,项目组将在进一步提升其智能无人化水平的同时,降低应用成本。研究团队还计划将仿生软体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运用到深潜器上,研制小型化的深海装备,实现深海通讯、深海检测等功能。

(文/王思远,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0911米,静水压极高,除了狮子鱼外,其它生物难以生存。

B.

中国学者研发的软体机器鱼,外形像一张A4纸,可以与海底的生物"竞自由"。

C.

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重量轻,结构简单,具有灵活性和通用性,能适应复杂环境。

D.

仿生软体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已经运用到深潜器上,实现了深海通讯、深海检测功能。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抒发了对中国学者研发软体机器鱼这一成果的惊叹之情。

B.

第②段中加点的"或许",在文中只是表示推测,因此可以删去,不影响文意。

C.

文章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方法具体说明了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的特点。

D.

文章按空间顺序说明了仿生深每软体机器人的研制过程,内容清楚而有条理。

来源: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羟氯喹或增加新冠病人死亡率

①“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爆发。自2月末以来,羟(qiǎng)氯喹(kuí)知名度空前高涨。当时一名法国教授发表多篇研究,认为羟氯喹与阿奇霉素这种抗生素相配合的治疗方法对遏制新冠病毒有效。

②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暂时停止“羟氯喹疗法”临床试验,因为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羟氯喹和氯喹或许增加新冠病人死亡风险。

③无论是氯喹还是其衍生的羟氯喹,对住院的新冠肺炎病人都没有体现出有效性,甚至还加大了因心律不齐导致死亡的风险。这是英国《柳叶刀》杂志22日公布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的结果,报告还要求不要在临床试验之外给新冠病人使用这两种药物。

④该研究报告主要撰写者之一曼迪普•梅赫拉教授在一份公告中表示,对1.5万名病人的“首次大规模调查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统计证据”,曾被大肆渲染的这两种药物实际上“对新冠肺炎病人没有益处”。这些新冠肺炎患者接受了以氯喹和羟氯喹为基础的四种治疗方法。

⑤研究人员分析了近9.6万名新冠肺炎病人的数据,这些人中有1.5万人接受了上述四种治疗方法之一,试验将他们与另外8.1万名未接受此治疗的病人进行比照。

⑥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四种治疗方法的病人死亡风险都要高于比照人群(死亡率9.3%);单独使用氯喹治疗的病人死亡率为16.4%,使用氯喹及抗菌素结合的病人死亡率为22.2%,单独使用羟氯喹治疗的病人死亡率为18%,而使用羟氯喹结合抗菌素的病人死亡率为3.8%.报告就此认为,使用这些治疗方法的新冠病人死亡率比其他病人要高出34%45%

⑦他们还发现,使用氯喹或羟氯喹的病人发生严重心律不齐的概率更大,尤其是使用羟氯喹与抗生素结合疗法的病人。使用这两种药物的病人发生心律不齐的几率比其他病人高出四倍。报告作者认为,在得出最终结论前“迫切”需要进行随机临床试验。

(选自《参考消息》)

(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2)选文第⑥段画线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接受四种治疗方法的病人死亡风险不一定要高于比照人群。

B.使用氯喹或羟氯喹的病人发生严重心律不齐的概率更大,尤其是使用羟氯喹与抗生素结合疗法的病人。

C.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氯喹及抗菌素结合疗法的病人死亡率最高。

D.无论是氯喹还是其衍生的羟氯喹,对新冠肺炎病人没有体现其有效性,但也没有产生死亡风险。

来源: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食物为何挂在树上

张璇

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树杈上。不过这些动物的死与人类并无关系,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

②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把食物挂在树上呢?是为了风干做腊肉?那简直是开玩笑!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③鬣狗虽然爆发力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可以说,鬣狗是猎豹最头疼的“邻居”。每当猎豹开始捕猎时,鬣狗就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会迅速围上来分一杯羹。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只有任由它们掠夺;有时争夺得太过激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④当然了,并不是每一次猎豹捕食都会遭遇“抢劫”。但是进食时如果不加以防范,还是会被鬣狗发现。鬣狗没有爬树这项技能,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完美避开这些恼人讨厌的家伙。

⑤说起来,猎豹为了运货上树也是蛮拼的。据科学家估算,一只猎豹叼着一只体重约为自身两倍的小长颈鹿爬上树,所花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举着两千个汉堡一口气上两层楼。

⑥尽管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对肩负着抚养后代重任的母豹而言,这一举措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

⑦除了猎豹,还有一些野兽也会贮存一时吃不完的猎物,以防其他动物偷吃。例如,黄鼬常把捕获的鼠类拖入自己居住的洞中,窖藏起来;老虎和棕熊会用灌木枝条以及枯枝落叶将食物隐藏起来,同时全力保护这片区域,抵御入侵者的掠夺。

⑧许多鸟类也存在贮食行为,如星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它们用喙将松子插入土层中,再以泥土和草掩埋,临走还要压上一个小石块才放心。

⑨在动物界,小到蚂蚁,大到虎豹,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一做法既是防患于未然,以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觅食不利和食物短缺,更是为了应对激烈的食物竞争。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

(1)请概括选文第②~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请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作用。

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

(3)选文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

(4)选文第⑨段中提到“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你知道的哪种动物行为也能体现生存智慧?请简要地说一说。(文中提到的除外)

来源:2018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真实的声音

①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

②相信不少读者在用社交软件和别人进行语音聊天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按到自己发送出去的语言信息,听到被录下的声音,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是如此陌生,和原先认为的大相径庭;也有些喜欢唱歌的朋友,在用唱歌软件录制自己歌声并上传后,却听到自己的音色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连忙尴尬地删除。

③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不免让我们疑惑,我们自己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自己说话时觉得声音还不错,但传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乎乎”的?或许很多朋友会认为,其实别人听到的才是自己真实的声音,而自己说话时听到的,是经过“自行脑补”后美化了的,并不真实。

④这样认为的朋友,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别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自己听到的也并非“脑补”,它也是真实的。

⑤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

⑥第一个渠道是空气传导。当外界出现嘈杂的声音时,这些声音会首先通过你耳朵的外耳道振动鼓膜,再通过鼓膜传导到听觉感受器中,最后通过感受器中的听觉神经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声音就这样被听到了。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

⑦第二个渠道是骨传导。当我们自己发出声音时,声音会通过中耳的听小骨传递到颅骨,再由颅骨传递到听觉感受器,经听觉神经在大脑皮层感知声音。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用双手将自己的耳朵严实地堵住,然后轻轻地说话,无论再小声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我们听自己的声音,不用通过空气。

⑧那么问题来了,空气传导也好,骨传导也罢,究竟哪个声音,才是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呢?

⑨其实,你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声音。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递的速度最快,因为固态物质微粒之间的间距比气态和液态物质更小,微粒振动时的能量能够紧密传递下去,所以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音调、响度、音色都最接近真实。

⑩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失较大,因为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最慢,振动的能量有很大部分会被空气中的分子吸收。音调、响度、音色都会发生改变。

⑪简而言之,其实当你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但可惜的是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而他人听到的你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了。

⑫习惯了自己真实的声音。听到失真的当然会感到厌恶了。

(选自《奥秘》,2019年第4期。有改动)

(1)第④段中说,“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那么,“另一半”指什么?

(2)“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它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A.第②段后

B.第③段后

C.第④段后

D.第⑤段后

(3)第⑨段中的“最接近真实”与第⑪自然段中的“最真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4)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

来源:2020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科普阅读综合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