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 走送之
②礼愈 至
③ 腰白玉之环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
B. |
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
C. |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
D. |
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横无 际涯 |
受任于败军之 际 |
B. 薄暮冥冥 |
不宜妄自菲 薄 |
C.去 国怀乡 |
搜于 国中三日三夜 |
D.至若春和 景明 |
四时之 景不同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
B. |
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
C. |
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
D. |
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是时西边用兵/当 是时,妇手拍儿声 |
B. |
常被发 面铜具/能 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C. |
士大夫 翕然称之/往来 翕忽 |
D. |
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陶渊明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欲穷其林 |
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 |
B、 悉如外人 |
悉以咨之 |
C、停数日, 辞去 |
蒙 辞以军中多务 |
D、未果, 寻病终 |
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
(2)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地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 |
B. |
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
C. |
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
D. |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朝服衣冠,窥镜 |
朝而往,暮而归 |
B.客 之美我者 |
环而攻 之而不胜 |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过者 |
及鲁肃 过寻阳 |
D.群臣进谏, 门市若庭 |
愿 为市鞍马 |
(2)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
B. |
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
C. |
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
D. |
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各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都都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 观也
③连月不 开
④春和 景明
(2)翻译下列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
B.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
C.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
D. |
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 俟其欣悦
②持 汤沃灌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计日 以还 |
以是人多 以书假余 |
B.从乡 之先达 |
而承天子 之宠光 |
C.足肤皲裂 而不知 |
久 而乃和 |
D.每假借 于藏书之家 |
况才之过 于余者乎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层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国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木尝稍降辞色。俞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郑玄以山东无是问者,乃西入关,国涿郡 ①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目夜寻调,未尝息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 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 郑生今去,善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菜,学徒相随己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①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 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 之意。
②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 (填序号)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 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 ③真情,后作"愫"; ④蔬菜、瓜果类食品; ⑤一向,平素; ⑥预先。 |
③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 之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公将鼓之 |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屠惧,投以骨 |
C.乃召见于楼上 |
所欲有甚于生者 |
D.乃西入关 |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 ①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窃: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③缘:攀援。④张辽:曹军将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权 谓吕蒙曰 |
|
② 见往事耳 |
|
③权 从之 |
|
④ 闻城已拔 |
|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 而别 |
而伯乐不常有 |
B. 但当涉猎 |
少闲人如 但吾两人者耳 |
C.诸 将欲作土山 |
将以攻宋 |
D.不能甚 固 |
而戍死者 固十六七 |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
②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译文: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节选)
【乙】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 ①,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 ②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技,时经营以寄傲 ③;更善貌人,无不克肖 ④.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注释】①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诸生。②黾(mǐn)勉:勉励;尽力。③寄傲:寄托傲世之志。④克肖:酷似。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①常著文章自娱
②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先生不知何 许人也
②造饮 辄尽
③ 数试而困
④更善 貌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以 为号焉 |
为文崛奥 |
B.亦不 其姓字 |
慕 其人 |
C.多 谢不见 |
长跪而 谢之 |
D.皆逃避不 顾 |
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 |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
(5)五柳先生与崔子忠家庭状况有何相似之处?面对此种状况,他们都如何面对?这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志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间为古田尉。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 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其家歼焉。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还 于旧都 |
所恶有甚 于死者 |
B.忠 之属也 |
子 之听夫志 |
C.元贞间 为古田尉 |
不足 为外人道也 |
D.帅府嘉 其忠勇 |
稍稍宾客 其父 |
(2)解释加点词。
① 北定中原 ②小大之 狱 ③可以 去乎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4)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 ①.甫 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 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 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 仿佛若有光( )
② 悉如外人( )
③其丈夫 方担粪灌园( )
④自 恨不如远甚也(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屋舍俨 然 |
见四野禾苗油油 然 |
B、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 |
余顾而慕 之 |
C、 具答之 |
老幼男女 俱耘于田间 |
D、不足 为外人道也 |
以 为此一家之中 |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①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②其 丈夫 方 担 粪 灌 园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于市 |
举一反三 |
举足轻重 |
轻举妄动 |
B.人恒过 |
过目不忘 |
悔过自新 |
言过其实 |
C.衡于虑 |
不足为虑 |
深思熟虑 |
处心积虑 |
D.征于色 |
声色俱厉 |
眉飞色舞 |
喜形于色 |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3)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í)]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抟(tuá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⑨[殒(yǔn)]死亡。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徳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 |
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 |
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 |
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 |
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3)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平日,向来。④[劳]慰劳。⑤[嗣]随后,接下来。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⑦[虞]忧虑,忧患。⑧[奠枕]安枕。⑨[余]指岳飞。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列各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天 时不如地利;自云先世避秦 时乱
B.地利不如人 和;至若春 和景明
C.环而攻之而不 胜;此所谓战 胜于朝廷
D. 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委而去之
翻译:
(3)依据全文,下面对"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甲】只要有划定的边疆界限,有险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巩固国防靠山河的险要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的强大是不行的。
(4)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两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链接材料】
勾践 ①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②!"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 ③矣,请报之。"……果行,国人皆劝 ④.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⑤?"是故败吴于囿 ⑥,又败之于没 ⑦,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勾践灭吴》)
【注】①[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②[更]改正。③[节]节制。④[劝]勉励。⑤[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⑥[囿]古地名。⑦[没]古地名。
答: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