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②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来源:2020年辽宁省辽阳(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臣本布农,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越石父:齐人。②缧绁(léi xiè):拘系犯人的绳索,指囚禁。③骖:指一车三马或四马中两旁的马匹。④谢:告辞(这是文中晏子的表现)。⑤闺:内室。⑥懼(jué)然:惊异的样子。⑦厄:困苦,灾难。⑧诎(qū):通“屈”,委屈。⑨信:通“伸”,伸展。⑩感寤:有所感而觉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躬耕于南阳: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  

④彼不知我也: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由是感激/是知己

B.解左骖赎之/前人之述备矣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兵甲已足

D.何子求绝之速也/绝巘多生怪柏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4)【甲】文中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乙】文中越石父“请绝”,请根据两文内容分别说说原因。

(5)从【乙】文中晏子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来源: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江阴葛延之,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公留之一。葛请作文之法,诲之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葛拜其言,而书诸绅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减)

【注释】①元符:宋哲宗年号。②儋(dān)耳:地名。③坤: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儋州虽数百家之聚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B.然不可徒得也

徒以有先生也(《唐不辱使命》)

C.然后为己用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D.而书诸绅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B.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C.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D.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苏公运用     的说理方法将“作文之法”讲得浅显易懂。

来源: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正义》)

【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

(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弗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B.故曰:教学相长也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C.但能说之也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D.行道以利世也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②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4)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②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

来源:2020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

楚王绝缨

       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烛灭。乃有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火来上,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群臣百有馀人,皆绝去其冠缨而上火。卒尽欢而罢。

(节选自《说苑•复恩》)

【乙】

醉吐相茵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室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的画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菌耳。”遂不去也。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释】①缨:系在颔下的帽带。②趣:cù通“促”,催促。③茵:垫子。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有引美人之衣者

属引凄异

(《三峡》)

B.不绝缨者不欢

往来而不绝者

(《醉翁亭记》)

C.不伐善

陈康肃公善射

(《卖油翁》)

D.西曹主吏白欲斥之

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今 者 烛 灭 有 引 妾 衣 者 妾 援 得 其 冠 缨 持 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结合下面句中加点词,分析楚庄王和丙吉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

①奈何欲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

②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来源:2019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时范文正领浙西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为术甚备

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及公私兴造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发司农之粟

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 已 恤 饥 因 之 以 成 就 民 利 此 先 生 之 美 泽 也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  ”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  ”和“C  ”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

来源: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

C.陶后鲜有闻 鲜妍明媚

D.邹忌修八尺有余 讲信修睦

来源:2018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夫是以天下可使为一身,天子之责,士民之贱,可使相爱。优患可使同,缓急可使救。今也不然,天下有不幸,而诉其冤,如诉之于天。有不得已,而谒其所欲,如谒之于鬼神。公卿大臣不能究其详悉,而付之于胥吏。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徒手而来者,终年而不获。至于故常之事,人之所当得而无疑者,莫不务为留滞,以待请属。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决雍蔽》)

【注释】①胥(Xū:官府中的衙差小吏。请属:请托,指打通关系。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又何间焉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B.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C.今也不然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D.非金钱无以行之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故凡贿赂先至者,朝请而夕得

(3)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4)【甲】【乙】两文中,统治阶级对待百姓诉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原文回答)

来源:2018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曷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至殷,因战,大克之。此武王之义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鲔(wěi)水:古水名。②西伯:原指周文王,这里指武王。③盍:何。④病:疲乏。⑤陈:同“阵”,列阵。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使人之所恶莫基于死者

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B.故不为苟得也

或异二者之为(范仲《岳阳棱记》)

C.子以是报矣

以是入多以书假余(宋源《送东阳马生序》)

D.武王疾行不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

(3)概括【甲】文的主要观点。

(4)【乙】文结尾说“此武王之义也”。对于武王的“义”你是否认同?谈谈看法。

来源:2018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于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卫鞅:即商鞅。 ②孝公:指秦孝公。 ③商:古代地名。④至行:贯彻到底。⑤讳:避忌。⑥黥(qíng)劓(yì)其傅:指卫鞅因太子犯法,对其师傅处以黥劓的刑罚。黥、劓,皆为古代酷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皆以美于徐公

咨臣以当世之事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能谤讥于市朝

欲传于商君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赏不私亲近

(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

(3)用“/”为【乙】文中画直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4)在甲、乙两文中,君臣同心使国力变强。齐国在国外取得了①  的巨大成效(用甲文原句回答),秦国则很快取得了②  的效果(用乙文原句回答)。

来源:2018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陶后鲜有闻  

②濯清涟而不妖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水陆草木之花”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B.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莲的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来源:2018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陶渊明:四海和丘山》,完成下列各题。

陶渊明:四海与丘山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他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父亲都作过太守。后家道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孟嘉家生活。陶渊明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描述外祖父:“行不苟合,言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傍若无人。”陶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既有“猛志逸四海”的追求,又有“性本爱丘山”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陶渊明怀着大济苍生之愿,担任祭酒一职,后因官场黑暗而辞官。安帝隆安四年,他又投入桓玄门下。元兴二年,桓玄篡夺帝位,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再返田园。元兴三年,刘裕起兵讨桓平叛。陶渊明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冒险到到建康,担任刘裕参军。他写诗明志:“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义熙元年秋,他任彭泽县令,《晋书•陶潜传》记载: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贵避抱赢疾。复为镇军、建成参军,谓亲朋日:“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日:“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责,不私事上官。郡遗骨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宋文帝元嘉元年,他已贫病交加,但对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粱肉,他挥而去之。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遗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答:“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虽然生活清贫,但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他在《与子俨等疏》中描写自己的情趣:“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遏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种快乐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他的笔下,田园生活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如(《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颅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因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好一个“不乐复何如”!陶渊明不是没有痛苦和烦恼,只是因为有这种热爱自然、怡然自得的精神品格,他能比较容易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平衡。《晋书‘陶潜传》记载:

    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蛄,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_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十分推崇这位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亲自为陶渊明编集、作序、作传。他认为陶渊明那些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诗篇可以使人忘却世问的奔竞争夺,培养旷远、真率的情感'获得精神的自由。到了隋唐,陶渊明得到的评价越来越高。北宋年间,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欧阳修盛赞。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王安石评价“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苏东坡在《与苏辙书》中说:“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③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摘编自《陶渊明诗文》及有关资料,标题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弦歌:出任邑(县)令。②三径:常指归隐后的住所。③癯:瘦。

【读•通文字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妻子固请种粳

  

②素简贵

  

③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⑤或置宿而招之

  

⑥造饮辄尽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吏白应束带见之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B.亦不详其姓字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 乃赋《归去来兮辞》

屠乃奔倚其下(《狼》)

D.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3)为文中画横线处断句。(用“/”断三处)

簿 疾。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意。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参考】起:①站起,起来;②兴起;③起用;④出现,产生;⑤建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

【读•析文章】

(5)文章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和评论陶渊明的?简要归纳,填入下面方框内。

  ﹣﹣②  ﹣﹣抱负情趣﹣﹣③  ﹣﹣④  

(6)文中有三处提到陶渊明的“志”:“猛志逸四海”,“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结合全文,简要写出陶渊明“志”的具体内涵。

【读•品文学】

(7)(读《山海经》其一)如何体现陶渊明“能从极平淡、极普通的田园生活中体味到无限的快乐”这一点?请结合这首诗的词句加以品析。

(8)文章在介绍陶渊明时,为什么要多次引用史料?请简要分析。

【读•悟文化】

(9)儒家主张“济世安民”,道家崇尚“自然平和”。陶渊明是“儒”?是“道”?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你的阅读积累,参考名家点评,写出你的看法及理由。

【儒家情怀】

“陶是个知识分子,骨子里是心忧国家,要踏破不平救黎民,治天下。……‘还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一时彭泽县里削富济贫、充实国库的政改实验搞得轰轰烈烈。正是:……翻身一怒虎啸川,秀才出手乾坤转!”

﹣﹣梁衡

【道家风骨】

“(陶)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

﹣﹣﹣鲁迅。

来源:2016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杂然相               时人莫之

B.

及鲁肃 寻阳       人恒 ,然后能改

C.

而临之           勋十二

D.

富贵,无相忘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 得也

来源:2016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灌水之阳,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来源: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 ,不敢 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吕子》日:"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则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则不若喑 ;使其心可以智,不学,其智则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之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 之,可谓善学者矣。" 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我

【注释】①喑(yīn):哑,不能说话。②败:败坏,荒废。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

鸡犬相

B.皆 空游无所依

其闻则不

C.非能

慕圣贤

D.可 善学者矣

太守

(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戒。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中的宋濂在学习上克服了哪些困难。

(4)【乙】文中作者用"   "(用原文语句)阿释了"善学"的观点,【甲】文中的宋濂是另一种"善学",他的"善学"表现在   

来源:2016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一词多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