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词多义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月明风清,携稚子邻叟,轻舟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门閟,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乐安孙郃等,缀其遗诗三百七十余篇,为十卷。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七》,有删改

【注释】①散拙:(为人)散淡粗疏。 ②閟:通“秘”,幽深。 ③偕计:随同计吏。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     (器重)

B.家贫,蓄古琴                 (留存)

C.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 (邀请)

D.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   (冒犯)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A.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D.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干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隐居在镜湖中,他每天带小儿子陪邻里老人,内心无比失落。

B.有很高诗名的徐凝非常欣赏方干,教他作格律诗,方干赠诗徐凝,却被人怀疑误解,认为方干是讥讽徐凝。

C.方干有几次得到功名的机会,但还是与功名无缘,于是他就断了追求功名的念想。

D.方干一生德行为人景仰,著作颇丰,逝世后他的遗诗三百七十多首被汇编成十卷。

来源:2017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陶渊明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穷其林

所识 乏者得我与

B、 如外人

以咨之

C、停数日,

以军中多务

D、未果, 病终

遂至承天寺 张怀民

(2)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地和太守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

B.

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

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

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来源: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月亭记》)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林壑尤美  

②有冀然临于泉者  

③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④掇幽芳而荫乔木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山行六七里

山之僧智仙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修之来此

C.名之者谁?

遂书以名其亭焉

D.山水之乐

乐其地僻而事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5)【乙】段中    (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  (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来源: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渔人甚

②父 焉,借旁近与之

B.①有良田美池桑竹

予作文以记之

C.①此中人

②卒中往往

D.①便扶 路,处处志之

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

来源: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下列各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棹数小舟

棹:划船

B. 不亦颠乎

颠:通“癫”,疯狂

C. 渐激渐深

激:猛烈

D. 转转不已

已:停止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求石兽于水中

能谤讥于市朝

B. 乃石性坚重

乃不知有汉

C. 至石之半

怅恨久之

D. 如其言

其如土石何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离开的呢?

B.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离开的呢?

C.你们这代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 带着前往的呢?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 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 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 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来源:2017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西湖念语

[宋]欧阳修

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 。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

(1)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

1629078320(1).png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鸣 蛙 暂 听 安 问 属 官 而 属 私 曲 水 临 流 自 可 一 觞 而 一 咏。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4)[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来源: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皆谓之“长人”而异(差异,引申为排斥)之

B.鲁复善待,由是反(通“返”,返回)鲁

C.鲁君与之一乘(驾驶)车

D.辞(辞职)去,而老子送之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贫且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B.尝为季氏史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C.斥乎齐,逐乎宋、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D.仁人者送人以言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来源:2016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街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觥筹交错

觥:

  

②树林阴翳

翳:

  

③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遗:

  

④荫长松,藉丰草

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者

登轼而望之

B、颓然乎其间者

安陵君其许寡人

C、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

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D、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

吾妻之美我者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

(4)填空

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  与作者的  ,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  

(5)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请很据选文内容溉括回答。

来源:2018年山东省莱芜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政 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 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 ,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 之。……故从其四欲 ,则远者自亲 ;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 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释】①政:政令。2佚乐:使……安乐。3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攻之而不胜

腰白玉之

B. 非不深也

南冥者,天

C. 而去之

与人期行,相 而去

D.故 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 攻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山不加增

B.域民不 封疆之界

钱覆其口

C.民恶贫贱,我富贵

前人 述备矣

D.行其四恶, 近者叛之

不效, 治臣之罪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4)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①"       "(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②"       "(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③甲文中的什么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

来源: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崔杼谓晏子曰:"子变子言,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戟既 在脰 ,剑既在心,维 子图之也。"晏子曰:" 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回 吾以利而倍 其君,非义也。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 矣。"崔杼将杀之,或曰:"不可!子以子之君无道而杀之,今其臣有道之士也,又从而杀之,不可以为 教矣。"崔子遂舍之。

(选自《晏子春秋》,有改动)

【注释】①既:即。便。②脰(dòu):颈。③维:语气词,不译。④回:转变,改变。⑤倍:通"背",背坂。⑥革:改变。⑦为:算作。算是。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崔杼 晏子曰

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B.子以子之君无 而杀之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 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C.公孙衍、张仪岂不 大丈夫哉

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D. 顺为正者

策之不 其道(韩愈《马说》)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得志,与民由之。

②劫吾以刃而失其志,非勇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曲刃钩之直兵摧之婴不革矣

(4)【乙】文中的晏子就是【甲】文孟了所说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理由。

(5)【甲】文孟子用"      "作类比,指出公孙衍和张仪的本质;【乙】文崔杼释放晏子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告诉他晏子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来源:2021年辽宁省抚顺、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校文学社将举办"竹文化探秘"文学沙龙。苏老师提供了阅读文本,同学们提出了相关问题,请你参与讨论。

(一)

墨君堂记

(宋)苏轼

见人相与号呼者,贵之则曰公,贤之则曰君,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天下貌畏而心不服,则进而君、公,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 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而属余为文,以领君德,则与可之于君,信厚矣。

与可之为人也,端静而文,明哲而忠,士之修洁博习,朝少磨治洗谁,以求交于与可者,非一人也,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无声色臭味,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则与可之厚君也,其必有以贤君矣,世之能寒燠 人者,其气焰亦来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而士鲜不以为欣戚 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四时之变亦大矣,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挥洒奋述而尽君之德。雅壮祜老之容,被折偃仰 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 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虽不足以知君,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而藏于吾室,以为君之别馆云。

(选自《苏轼文集》)

(二)

墨君堂

(宋)文同

嗜竹种复画,浑如王掾 居。

高堂倚空岩,素壁交扶疏。

山影覆秋静,月色澄夜虚

萧爽只自适,谁能爱吾庐?

(选自《中华竹韵》)

[注释]①与可:文同,字与可,宋代画家、诗人。称竹为"君"始于王子猷,称墨竹为"墨君"则是文同的首创。文同是苏轼的表兄,苏轼的墨竹师从文同,两人情高谊雅,有不少酬和的诗文。②寒燠(yù):寒冷与温暖。③欣戚:欣喜和悲伤。④偃仰;俯伏仰起。⑤荦(luò)确:怪石嶙峋的样子。⑥王掾:即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曾借别人的住宅居住,令种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从而君之无异

爷娘去

B. 厚矣

与朋友交而不

C.虽 与可,天下其孰不贤之

斯人,吾谁与归

D.余虽不 以知君

为外人道也

(2)文同为什么对竹情有独钟?联系上下文,结合下面句子中"独"的含义予以回答。

①而独厚君如此。

②而君独不顾。

③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贤。

(3)《墨君堂记》全文对竹以"君"相称,作者仅仅是在写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墨君堂》一诗尾联有深意。"萧爽"一语双关,既写环境特点,又写作者心境,那么"谁能爱吾庐"是在向谁发问?请结合诗文,谈谈你的理解。

(5)毕业在即,文学社准备给如图的《墨竹图》加上题跋,印在毕业纪念册的扉页上,以示赠勉。你选下面哪个句话作为题跋?请简述理由。

A.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

B.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

C.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来源: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        

②忠之属也        

③公将驰之        

④惧有伏焉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乙】

诸军初至石头,即欲决战,陶侃曰:"贼众方盛,难与争锋,当以岁月,智计破之。"既而屡战无功,监军部将李根请筑白石垒,侃从之。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成惧其来攻。孔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来。所以严者,必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已而果然。侃使庾亮以二千人守白石,峻帅步骑万余四面攻之,不克。

(节选自《资治通鉴》)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诸军初至石头/至霸上及棘门军

B.

贼众方盛/方七百里

C.

侃从之/隶而从者

D.

若峻攻垒/仿佛若有光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夜筑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诸将咸惧其来攻

(5)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①曹刿与陶侃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

②李根和孔坦在战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

来源:2021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光绪己卯,楼基坼 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 以考绩 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 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 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 亦加坚筑,以固吾圉 焉!

(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注】①坼(che):分裂,裂开。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 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茸。③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④茶厘: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⑤驳岸:保护岸或堤使不坍塌的构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⑥雉堞(zhì 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⑦圉( yǔ):边境,边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国怀乡   

斯人,吾谁与归   

③加筑六丈有   

④皆视旧 有加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重修岳阳楼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迁客骚人,多会

尝射 家圃(《卖油翁》)

C.及大有倾塌

已而 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为之驳岸 御水

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标示2处)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5)回答问题。

①从【乙】段哪句话可以看出,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在原址上?(用原文回答)

②【甲】【乙】均写到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甘肃省临夏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臣本布农,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懼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越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越石父:齐人。②缧绁(léi xiè):拘系犯人的绳索,指囚禁。③骖:指一车三马或四马中两旁的马匹。④谢:告辞(这是文中晏子的表现)。⑤闺:内室。⑥懼(jué)然:惊异的样子。⑦厄:困苦,灾难。⑧诎(qū):通“屈”,委屈。⑨信:通“伸”,伸展。⑩感寤:有所感而觉悟。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躬耕于南阳: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  

④彼不知我也: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由是感激/是知己

B.解左骖赎之/前人之述备矣

C.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兵甲已足

D.何子求绝之速也/绝巘多生怪柏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②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4)【甲】文中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乙】文中越石父“请绝”,请根据两文内容分别说说原因。

(5)从【乙】文中晏子的身上,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来源:2020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铨九龄,母授以《札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侠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息,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故不能荒于,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①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 (致使)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奔走)

C.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规避)

D.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稍微)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A.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来源:2018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一词多义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