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实词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甲】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

【乙】

惠子谓庄子曰:" 魏王贻我大瓠 之种我树之成而实 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 无所容。非不呺然 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 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为洴澼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 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 ,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 也夫!"

(《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瓠(hù):葫芦。②实:结的葫芦。③瓠落:很大很大的样子。④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⑤掊(pǒu):砸破。⑥洴澼(píng pì):漂洗(丝绢)。⑦鬻(yù):卖,出售。⑧裂:划分出。⑨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⑩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谓惠子曰(或:有人)

B.搜于 中三日三夜(国:国都)

C.善为不 手之药者(龟:皮肤受冻开裂)

D.吴王使之 (将:将领)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①聚族而谋曰

②长跪 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B.于:①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 死(《鱼我所欲也》)

C.以:①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②此独 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为:①我世世为洴澼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 用者(《陈涉世家》)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第一反应庄子是来争夺相位的,于是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惠子的举动也表现出庄子的过人才能。

B.甲文中庄子讲鹓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一朝得志,便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丑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C.乙文中惠子用大葫芦盛水浆,一不小心,葫芦掉地上摔烂了,惠子觉得自己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D.乙文揭示出一个道理: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4)给乙选文画线句子划分节拍。(划两处)

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5)翻译句子。

①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②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译文:   

来源: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

孟子对(齐王)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①;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②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①耨(nòu):除草。②制梃:拿起木棍。③彼:这里指秦、楚两国。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 也:   

②地方百里而可以   

(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 以事其父兄

则无法家拂士

B.王如施仁政

皆以美 徐公

C.王 征之

朝而 ,暮而归

D.壮者以暇日 其孝悌忠信

邹忌 八尺有余

(3)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4)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观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来源:2016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其两膝相   

②如有所   

③两 战战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启窗

百千人大呼

B.佛印 类弥勒

群响毕

C.中轩敞者

中峨冠而多髯者 东坡

D.高 二泰许

历历数也

(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4)【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   说明顺序;【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运用   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来源: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一

  

②人不 其忧

  

③同舍生皆 绮绣

  

④右备容

  

(2)翻译句子: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甲】【乙】两段文字都采用对比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来源:2019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仁者无敌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年;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无疑。”

——选自《孟子》

【注释】①比(bì):替,代。②洒:通“洗”,洗雪,雪耻。③薄:少收。④税敛:国家向百姓征收的钱粮。⑤耨(nòu):锄草。⑥悌(tì):孝顺兄长。⑦长上:比自己年长和地位高的人。⑧梃(tǐng):棍棒。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

鄙:卑鄙

B.既克

既:既然

C.寡人耻之

耻:以……为耻辱

D.出以事长上

事:做事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故逐之

B.惧有伏焉

长子死焉

C.可以一战

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D.公问其故

入以事其父兄

(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陷溺/其民王/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B.彼陷溺其民/王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C.彼陷溺其民/王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D.彼陷/溺其民王/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4)翻译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来源:2017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宫苑官司多被责罚。侍中魏徵进言曰:“陛下今幸洛州,为是旧征行处,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食,献食不多,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所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万倍于此,亦不足也。”太宗大惊曰:“非公,朕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

[注]①官司:侍从,侍卫。②幸:临幸,到。③为是旧征行处:因这里是以前征战之地(百姓遭了罪)。④乖行幸本心:违背了巡游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载籍:史书。⑦不啻(chì):不止,不仅仅。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次于显仁宫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故欲加恩故老

桓侯故使人问之

C.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D.陛下若以为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列各项中的“以”与“或以供奉之物不精”中的“以”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以杓酌油沥之

B.此独以跛之故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何以战

(3)翻译句子。

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

(4)魏徵举隋主之例是为了  

来源: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    

②险躁则不能   

③年与时   

④非学无以 广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 日去/呼尔而

B.非志无 成学/可 为师矣

C. 君子之行/ 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 不能励精/人 无法家拂士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来源:2021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因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 必须俭约    

①器具 而洁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②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阐述了什么道理?

(4)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具现实教育意义,请简要说明。

来源: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 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 为军费。

后,天祥在燕凡三年,上 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①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②费:同"资",钱财。③上:指元世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孔 曰 成 仁 孟 曰 取 义 惟 其 义 尽 所 以 仁 至。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意思。

①万里 奇天祥志节      

②天祥在燕 三年      

事二姓      

④南 拜而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年后才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

C."咸淳九年"是年号纪年法,《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D.勤王,为王事尽力,指起兵救援王朝。"诏天下勤王"意为下诏书要天下起兵救援。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来源:202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饮泉亭记

[明]刘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日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 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已,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日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 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1)下列关于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广州

出:出任

B.终当不

易:容易

C. 邪说

遏:遏制

D.人命之 短系乎天

修:长

(2)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虚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司马氏有廉臣

焉:兼词,"于是"。

B.夫君子 身立教

以:介词,用。

C.大丈夫之心

之:助词,的。

D.不得以藉口 分其罪

而:连词,来。

(3)把下列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①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

②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

来源:2021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教材《出师表》)

【乙】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 ,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 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 如前。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注释】①眉:眉县,今陕西省境内。②旄钺(máo yuè):白旅和黄钱,借指军权。③总统:总聚统理。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诚宜 开张圣听(开张:扩大)

B.先帝不以臣 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C.魏大将军曹真 众拒之(举:全)

D.戮谡以 众(谢:认错,谢罪)

(2)下列句子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C.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

D.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诸葛亮开篇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仅表明自己因蜀汉政权岌岌可危而心忧如焚,更是为了警醒后主刘禅,希望他足够重视当前的危困形势,励精图治,力挽狂澜。这为下文劝谏作铺垫。

B.诸葛亮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对先帝的无限感激,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以此打消后主的疑虑。

C.街亭失守,诸葛亮"戮谡"的主要原因是马谡纸上谈兵,无真才实学;"自贬三等"是因为自己作为主帅指挥不当,应承担主要责任。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隐含着多种感情,既有尽托孤之任的忠贞之情,又有念后主孱弱的忧国之心,还有感创业维艰的伤时之叹等。

(4)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

(5)探究回答。

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请结合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俗语等,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优美,点评到位,100字左右)

千秋诸葛我评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文阅读】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 辑屦 ,贸贸然 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蒙:掩蔽。②袂(mèi):衣袖,袖子。③辑屦(jí jù):趿(tā)拉着鞋。④贸贸然:眼睛昏花的样子。

(选自《礼记•檀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②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行天下之大道。

②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3)【乙】文中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贫贱不能移"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语文试卷(农垦、森工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选贤

  

②不独 其子

  

③屋舍 俨然

  

病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5)【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来源:2019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高祖受禅,转齐州剧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郃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托缉萌夷,甚有恩惠。寻转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

[注]①行检:品行,操守。②受禅:新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③堰:用于灌溉的水利工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轨遣人悉拾还其主

悉:  

②暴人禾

暴:  

③人赖其利

赖:  

(2)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东邻有桑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B.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

C.轨受而饮之

公将鼓之(《左传•曹列论战》)

D.卒于家

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非以此求名,不愿侵人。

②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4)请简要概括赵轨“有行检”的两个具体事例,每个事例不超过10个字。

来源:2020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以奚骑二千为向导。过平卢千余里,至土护真水,遇雨。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大将何思德 言于禄山曰:“吾兵虽多,远来疲敝,实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不过三日,虏必 降。”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奚反叛,与契丹合,夹击唐兵,杀伤殆尽。射禄山,中鞍,折冠簪,失履,独与麾下二十骑走;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归罪于左贤王哥解、河东兵马使鱼承仙而斩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三道兵:指范阳、河东、平卢三镇兵马;②奚:即奚族,中国北方古民族; ③土护真水: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老哈河;④弓弩筋胶皆弛: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将:率领)

B.思德貌类禄山(类:像)

C.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会:正赶上,适逢)

D.吾兵虽多(虽:即使)

(2)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

B.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

C.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

D.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弩筋胶皆弛。

(3)以下关于本文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奚骑二千为向导一用奚族二千骑兵作为向导。

B.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一不如让兵马休息,悄悄地来到敌军面前。

C.思德请前驱效死一何思德请求(安禄山)作为先锋以死效力。

D.夹击唐兵,杀伤殆尽一(奚族与契丹)前后夹击唐军,(唐军)全被杀伤。

(4)安禄山率兵六万征讨契丹,战斗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  

A.行军途中遇雨,导致兵器不可用。

B.安禄山麾下无贤才良将可用。

C.奚族骑兵临阵倒戈。

D.安禄山急躁冒进,不听谏言,在战机不利的情况下发起进攻。

(5)将下列课内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6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陈涉世家》)

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来源:2017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实词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