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你怒。③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注释】①鄂版教材为句号。②③鄂版教材为逗号。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卷石底以出
②佁然不动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④乃记之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姿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出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4)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答谢中书
②晓雾将歇
③实是欲界之仙
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4)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略无阙处 |
阙: |
|
②虽乘奔御风 |
奔: |
|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非亭午夜分 |
B.虽乘奔御风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
C.春冬之时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D.不以疾也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阅读【甲】【乙】两则文选,完成问题。
【甲】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②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注释】: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匕著: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主人日再食 |
|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
|
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
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
|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以中有足乐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学而不思则罔
D.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段中划线的句子。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从宋濂和郑板桥的学习经验中,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请按提示在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文句 |
学习态度和方法 |
甲文: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
A |
甲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
一心向学 |
乙文:B |
循序渐进 |
乙文: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
C |
(5)【甲】【乙】两文末尾画波浪线的名子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而触不周山
《淮南子》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 |
遂逐齐师 |
B.弃其杖 |
其真无马邪 |
C.化为邓林 |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D.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2)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至,道渴而死。
②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夸父和共工的形象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
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 |
冽 |
|
②卷石底以出 |
卷 |
|
③崔氏二小生 |
小生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心乐之 |
当余之从师也 |
B.全石以为底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C.以其境过清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D.乃记之而去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ú):李绂,人名。赀(zī):通“资”,钱财。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少时家贫 少:
②无不立对 对: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3)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死亦我所恶 |
恶:凶恶 |
B.蹴尔而与之 |
蹴:用脚踢 |
C.妻妾之奉 |
奉:侍奉 |
D.是亦不可以已乎 |
已:停止,放弃 |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
【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②砉(huā)然:象声词。③阍(hūn):守门的人。④良: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胜惊错 ②鼠何名老虫
(2)“余惊错欲走”是因为 。
(3)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着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之: |
|
②不蔓不枝 |
枝: |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而: |
|
④陶后鲜有闻 |
鲜: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
(乙)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有我师焉 |
焉: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啊” |
B.未尝稍降辞色 |
辞色:言语和脸色 |
C.三十而立 |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
D.援疑质理 |
援:引、提出 |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不善者而改之 |
其此之谓乎 |
B.不逾矩 |
老翁逾墙走 |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卒获有所闻 |
D.可以为师矣 |
俯身倾耳以请 |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文中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乙文作者是明初文学家宋濂,他家贫嗜学,乐以忘忧。
B.甲文认为一个人应当立志勤奋学习,提出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与“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乙文表现了作者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他求学的艰难。在求学意志和求学态度上,两文是相何的。
C.甲文采用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言简练,含意深远。乙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循循善诱,体现了真挚诚恳的感情。
D.“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通常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因此“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加点的词
①选贤与能 ②女有归
(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路不拾遗。
(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可用原文回答)
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亦我所欲也 |
是进亦忧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C.所恶有甚于死者 |
于厅事之东北角 |
(林嗣环《口技》) |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狼得骨止 |
(蒲松龄《狼》) |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 |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
B.贤者能勿丧耳 |
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
C.呼尔而与之 |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
D.乡为身死而不受 |
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 |
(3)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①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② ”。
(4)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列举事例 |
运用排比 |
运用对比 |
|
《鱼我所欲也》 |
乞人不屑“蹴尔”之食的事例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把“① ”与“② ”在财富数量上作对比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守城方得“地利”却“③ ”的事例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把“多助”与“寡助”的结果作对比 |
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困于心,衡于虑
③必先苦其心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4)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试题篮
()